2006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关键词分析

 

摘自《中国工程机械信息网》 2007年03月15日

  无心到岁末,有意留青史。不经意间日历已经翻至2007年。

  2006年注定是值得记忆的一年。2006年不但是中国的“十一五”元年,还是中国加入WTO的第五个年头。与全社会固定净资产投资规模密切相关的建筑工程机械行业,同样让人刻骨铭心。

  细数2006年中国建筑工程机械行业发生的林林总总,就像在体验一场刚刚放映完毕的视觉盛宴,可圈可点之处太多。《建筑机械》秉承2004、2005建筑工程机械行业关键词,精选以下15个关键词,与您一起回味逝去的2006。

  “十一五”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随着中央及地方政府关于“十一五”规划的相继出台,各项建设工程也陆续展开,尤其是铁路建设、公路建设、水利建设、能源建设等都出现了新的高潮。
  建筑工程机械的需求与我国全社会固定净资产投资规模密切相关,属于投资拉动型产业。根据2006年年初预测,“十一五”期间我国建筑工程机械消费额平均每年将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5%左右,年平均增长幅度将在10%左右浮动,其中2006-2008年将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势头,到2010年建筑工程机械市场容量产值将达到2500亿~2700亿元。
  “十一五”期间,国家更加注重科技项目的建设。投资力度之大,涉及范围之广,都是历次五年规划所不及的,同时,采取自行申报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研发机构的自主性。
  其中约有7个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与建筑工程机械行业相关,国家经费投入不少于2.5亿元。其中对于重大装备所需的关键基础件和通用部件的设计、制造和批量生产的关键技术重点投入,经费不低于9000万元,以期突破目前建筑工程机械、采掘机械等行业长期主要依赖进口关键基础件的瓶颈,推动国产基础件的快速发展。
  2006年,中国建筑工程机械行业“研产销”齐头共进,确实为其“十一五”发展开了个好头。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数据表明,2006年1-11月,各主要企业累计销售450.65亿元。随着“十一五”规划的进一步深入,中国建筑工程机械行业将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

  高速铁路
  在众多工程建设项目中,“高速铁路”脱颖而出。 
  2006年4月,铁道部宣布政府将投资超过1500亿元修建全长1300km的京沪高速铁路,紧接着,又传来另外几条高铁建设项目纷纷上马的消息,中国铁路建设开始迈入了“高速铁路时代”。
  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铁路“十一五”规划》,在2020年前,中国将投资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建设总里程12000km、时速200km以上的“四纵四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网络,从而在中国主要铁路干线上实现客货运输的分离,其中“十一五”期间,我国将共建设京沪、京广、京哈、沈大、陇海等客运专线共计7000km。
  根据“高铁”建设规划,铁道部要求尽量采用70%以上的国产设备。高性能、高质量的优秀国产设备将成为高速铁路建设的首选,因此,除了混凝土机械、旋挖钻机之外,其他如压实机械、土方机械、起重机、摊铺机、盾构设备等也都颇受其益。

  出口
  2006年的中国建筑工程机械市场全面回升不仅体现在内销市场,在出口方面也取得了很好的业绩,这和我国加入WTO已经5年不无关系。5年前,中国刚进入WTO,一切都在摸索,5年后,中国已经能在很多领域有所作为,这里当然包括建筑工程机械行业。
  根据海关总署关于建筑工程机械进出口数值可以看出,2006年1-10月份,建筑工程机械行业出口金额达40.63亿美元,较2005年同期增长了74.7%,增幅上涨11.5%。其中主机出口金额累计达到26.07亿美元,较2005年同期增长了117.2%,增幅上涨83.1%; 配套件出口金额累计达到14.56亿美元,比2005年同期增长68.9%,增幅上涨36.8%。
  83.1%的增幅凸显了主机出口的飞跃,为中国建筑工程机械的发展打了一支强心剂。且出口地区也从以往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扩张到了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从另一侧面体现了中国建筑工程机械质与量的强劲提升。

  宣工破产
  宣工集团破产案从其为宣化钟楼啤酒集团提供贷款担保而起,最终因无力清偿到期债务于2006年7月21日被张家口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告宣工集团破产还债,这是中国建筑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宣布破产。
  8月2日,河北宣工第二大股东河北欧力重工有限公司将其持有的河北宣工3137.25万股权(占总股本的19.01%),以80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其控股52.77%的子公司河北福田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10月28日,由张家口市国资委以原宣工集团使用的国有土地作价入股、原宣工集团员工以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和现金入股,组建河北宣工机械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宣工机械),并由该公司竞买了包括宣工集团所持有的S宣工42.65%股权,宣工机械在履行完相关程序后,将持有S宣工7036.9667万股股权,从而成为S宣工第一大股东。

  并购
  外资并购国内主流企业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2006年依然热度不减,首当其冲的就是沿袭2005年的热点案例“徐工并购案”。由于三一执行总裁向文波在博客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使这一拖延已久的并购案再次成为焦点,我们希望2007年这一案例能有个美好的结局。
  相比之下,美国私人股权投资公司(PE)汉鼎亚太(H&Q Asia Pacific)(以下简称汉鼎亚太)与广西玉柴工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玉柴机械)并购案悄然完成。2006年12月玉柴机械的43.3%股权被汉鼎亚太以4500万美元闪电般成功收购。此项并购案堪称中国小型挖掘机市场2006年的并购第一案。
  2006年4月26日,特雷克斯公司宣布收购四川长江工程起重机有限责任公司50%的股份。9月27日,沃尔沃建筑设备公司通过投资山东临工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获得山东临工70%股权。就在2006年岁末,又传来了特雷克斯公司收购泰安起重机械厂50%股份的消息。
  我们相信并购的热潮仍将会持续,不同的是随着中国企业的成熟壮大,我们将会看到中国的企业并购外国的企业。

  投资
  2006年,无论你询问跨国公司,还是中国本土企业,未来几年世界经济的热点在哪里,他们都会告诉你——中国。于是,我们看到2006年,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国内企业都不约而同地加大了其在中国市场的投资力度。
  表现之一就是外资企业继续加快进入中国市场和在华投资的步伐。不但韩国全进重工株式会社、瑞典安利马赫集团等国际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厂,很多已在中国投资建厂的企业也加大了投资力度,比如卡特彼勒将在中国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建立新的轮式装载机生产基地; 比如2006年10月30日和10月31日,博世力士乐分别举办了常州工厂二期开业典礼和北京工厂搬迁庆典; 再比如2006年5月26日,加藤(中国)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在昆山开业等。
  其二就是国内企业也都纷纷加大投资,扩大生产能力。这种势头不仅表现在像徐工这样的龙头企业,9月11日,徐工集团重庆工程机械建设基地隆重奠基。经营项目将涵盖工程机械整机及配件的生产、仓储、运输、销售、租赁、技术咨询及售后维修服务,年产以装载机为主的各类土石方工程机械5000台,预期年销售额10亿元。一些中小企业也都加大了投资规模,其中很多是零部件企业。
  更让人欣喜的是,国内企业经过积累,意欲在国际市场上寻求创业的热土。据悉,11月23日,三一在印度孟买附近的普纳投资6000万美元建设工程机械生产基地。另外,三一正在进行是否在北美建立生产厂的调研工作,将重点发展混凝土泵和布料机。常林股份有限公司与马来西亚万发集团合资建立的“常林(马)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将常林的工程机械产品生产进一步向东南亚延伸。
  中国企业的走出去,国外企业的走进来,这似乎更充分地体现了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这一游戏规则。

  行业标准
  标准对于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已是人所共知的事情。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加入WTO时间的增长,中国政府倡导自主创新、注重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努力打造民族品牌,与之密切相关的标准的地位更加凸显。2007年中国政府对于标准行业更加重视,拔出专项资金加紧各项标准的修制定工作,使我国的标准工作能快速与国际接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6年12月12日发布了国标委计划[2006]95号文,批准筹建135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含分技术委员会),并要求在6个月内完成技术委员会筹建工作。
  在新筹建的135个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含分技术委员会)中,有7个与建筑工程机械行业有关,参照链接5。而此前已经成立的与建筑工程机械行业有关的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却只有2个,参照链接6。

  寡头
  之所以提出“寡头”,是因为目前在中国建筑工程机械行业中这一现象已经很普遍,2006年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提供的各主要设备制造商的产销数据可以证明这一点。
  最为典型的当属汽车起重机行业。我国汽车起重机的生产集中度较高,目前排在前4家的生产企业汽车起重机销售之和占行业的80%以上。2006年1-11月,全国12家企业累计销售汽车起重机12999台,而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同期汽车起重机的销量达到6693台,已超过全行业的50%。
  而在泵车市场,三一、中联“寡头”地位的局势早已形成,2家的销量之和占到全国泵车销量的70%以上。
  在推土机市场,山推行业第一的地位早已确立。而在2006年,伴着山推在大中型推土机产品系列上的优势以及一些市场因素的推动,使得山推在行业中的“寡头”地位更加凸显。2006年1-11月,全国主要推土机企业累计销售5580台,而山推同期推土机的销量达到2464台,占44.2%。宣化工程机械股份公司同期推土机销量为1148台。
  2006年1-11月份全国主要压路机生产企业累计销售7698台,徐工科技同期销售压路机2604台,占33.8%。
  即便在销量不是很大的旋挖钻机行业,三一重机也已呈现出“寡头”的趋势。

  塔机
  沉寂多年的塔机行业,2006年发生了许多具有深远意义的事件。
  首先在大吨位塔机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四川建设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推出了超大型塔机M1500(1500tm),创下了国内塔机行业最大吨位的纪录。抚顺永茂建筑机械有限公司推出了国产最大吨位的平头塔机STT553(550tm)。
  其次塔机行业发生了少有的合资、并购事件。
  2006年6月16日,杰牌控股下属的全资子公司杭州杰牌建设机械有限公司与世界平头塔技术的领先者西班牙COMANSA公司合资,成立杭州科曼萨杰牌建设机械有限公司,至此,该公司成为国内塔机行业唯一一家中外合资企业,首期投资2040万美元。
  2006年6月26日,北京建工集团和抚顺永茂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签订协议成立北京建工永茂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新公司将整合“燕工”和“永茂”2大塔机品牌和技术。
  塔机行业的大手笔还远不止这些,2006年塔机出口形势一片大好。2006年前3季度塔机共计出口1204台,比2005年同期的471台增长了155.6%; 出口金额达1.03亿美元; 比2005年同期的50.71百万美元增长了103.1%; 而2005年全年塔机出口仅为708台(见链接2)。据了解,截止到2006年11月底,国内各塔机主要生产厂家出口量较2005年同期平均增长了60%。除了出口到常规的东南亚、西亚等地区,也涉足欧美等发达地区。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塔机行业逐渐突破了低价格竞争的模式,个性化产品的竞争趋势正在形成。

  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
  2006年是中国履带式起重机发展历程中最精彩的一年。
  2006年6月,上海三一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推出自主开发的SCC4000(400t)履带式起重机,并取得了很好的销售业绩; 接着徐重推出QUY450型(450t); 10月底,由中联浦沅研发的QUY600型(600t)履带起重机成功下线,暂居国产最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首位。同期,抚顺挖掘机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推出了QUY350,这4种机型分别填补了国内相关吨位产品的空白。11月,上海三一科技召开了SCC9000型(900t)履带式起重机的技术方案评审会,不久的将来,600t的纪录将会被再次打破。
  然而,国际起重领域的三巨头2006年也都有不俗的表现。继德玛格CC8000(1250t)履带式起重机落户中国后,马尼托瓦克1000吨级M21000,利勃海尔LR11350(1350t)也相继登陆中国。
  大吨位履带式起重机的精彩远不止这些,更多信息请参阅《建筑机械》上半月刊2006年07期起重机的相关文章。

  零部件
  2006年由于全球建筑工程机械的热销,使国内某些零部件供货周期长的矛盾近乎白热化。部分企业2005年的订货直到2006年中旬仍没到货,使主机厂深刻体验了一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痛。
  对于国际化采购的中国制造商,相对于卡特彼勒等国际制造商而言不但订货额度较小,同时还是新客户,因此,配套厂家在产能达到极限时自然而然地会优先考虑大客户、老客户,这也是商业游戏规则,无可厚非。然而国内制造商订货的随意性,与国际跨国配套件厂家计划性很强的生产模式也格格不入,这也是造成供货时间长的主要原因。
  而2006年采用国产配套件的主机厂同样备受零部件供应的困扰,这使得零部件供应成为2006年的热点之一。

  农用工程机械
  随着2006年中央继续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农村建设被列为“五大商机”之一,农用工程机械的被关注程度与日俱增,尽管它对于建筑工程机械行业来说并不是一个新名词。
  最初对于农用工程机械的定义大多是由农用车辆改装而成的车型。由于价格低,用途广而备受农村市场欢迎。
  农用工程机械的巨大商机吸引了众多厂家,其中不乏业内主流生产厂家,如福田雷沃重工、洛阳一拖、恒特重工等企业的农用小型挖掘机、农用小型装载机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而柳工等行业龙头企业也在紧密地关注着这个市场。
  这些知名企业的介入对于农用工程机械整体性能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农用工程机械正在“由低向高、由粗到精”向品牌化、差异化、多元化、系列化方向发展。因此对于它的定义似乎也应该有所改变了。

  展会经济
  2002年、2004年bauma China的成功举办,在展会巨大经济效应的吸引下,中国建筑工程机械行业展会的竞争在2006年达到白热化。CONEXPO-CON/AGG于2006年5月15-18日首次登陆中国,加入了分享中国建筑工程机械展会蛋糕的行列。至此,在中国这块热土上,呈现出bauma China、BICES、CHINA TRANSPO、CONEXPO ASIA等各路英雄逐鹿中原的热闹场面。
  2006年,在bauma China、CONEXPO-CON/AGG的冲击下,中国老牌展会之一CHINA TRANSPO遭受的冲击最大。2007年,将是CONEXPO Asia与中国建筑工程机械第一展——BICES第一次正面交锋,双方都不敢怠慢,他们正在为办成中国最好的建筑工程机械展而紧张地忙碌着。

  二手机
  二手设备一直以来都像个烫手山芋,丰厚的市场收益和无序的潜在规则共存,让人既爱又无从下手。从2003年开始,中国商务部就简化了对于经营进口挖掘机企业的审核手续,将进口挖掘机由原外经贸部的集中管理下放到二级机电办,由二级机电办对符合条件的单位发放进口挖掘机的《自动进口许可证》。如此一来,更多的经营者加入这个行列,使原本就不透明的市场更加混沌。
  国外二手设备的大量涌入,以二手挖掘机最具代表性。由于购买走私二手设备往往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用户都是优质客户,而进口二手挖掘机的价格和国产新机的价格相差不多,面对这些良莠不齐的二手设备所带来的冲击,国内制造商对其的感受较在国内市场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外资品牌冲击更大、更深刻。
  为了规范二手挖掘机的进口、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由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挖掘机械分会等12家单位起草的《进口二手挖掘机验收规范》(送审稿)已出台,《规范》的重点放在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等项目的检验上。内容涵盖了进口二手挖掘机的概念、基本要求以及检验方法。《规范》的制定使得经营者有了参照的底线。
  不仅如此,中国连续多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带动了中国建筑工程机械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境内已形成了相当数量的其他机种的二手设备,如很多进口二手汽车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都具有很高的残值。由此,未来几年内二手设备市场阳光与忧患也将长期共存,但是二手设备市场的发展壮大是不可挡的。

  内资融资租赁企业
  2006年4月20日,中联重科下属控股子公司北京中联新兴建设机械租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联新兴)经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确认为第二批具有融资租赁资质的企业,这是中国建筑工程机械行业内第一家具有内资融资资质的租赁公司,也是我国建筑工程机械行业内第一家具有厂商背景的融资租赁公司。
  和在国外已经具备成熟经营模式的卡特彼勒的融资租赁业务状况完全不同的是,中联新兴的业务开展没有经验可借鉴,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
  尽管这宗案例在中国建筑工程机械行业内是第一家,但内资融资租赁企业试点企业在中国金融市场上已经有20家了。众所周知,雄厚的资金基础以及有效的业务群体是融资租赁业务的保证,而如何才能实现预期的效果还需得到政策的支持以及资金的有效周转,这20家试点企业在开展业务过程中同样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2006年12月,中国银监会祭出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修改稿,有了实质性的改变,必将引发融资租赁业的震动。

非《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07-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