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证券市场周刊》 2007年02月12日
被期望3年盈利10亿元的中小企业贷款业务夭折后,金融租赁可能是民生银行找到的替代品
日前有消息称,民生银行(600016)准备与国家电网公司以及位于天津的空中客车A320总装厂共同出资发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其中民生银行将出资60%,余下两家将分别持有该租赁公司20%的股份。上述出资只等银监会修订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下称《管理办法》)一出台即付诸实施。
而对于民生银行一直看好并在江浙一带试点的中小企业贷款业务来说,金融租赁将成为替代品。此前,民生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期望是3年内盈利10亿元,成为民生银行最赚钱的机器之一。但2月初,与民生银行合作开展中小企业贷款的淡马锡团队已悄然撤离,宣告了近一年的中小企业贷款试点工作遭遇夭折。
“以金融租赁为突破口的业务转型符合民生银行的长期发展利益。”
中投证券分析师佘闵华说,“由于在规模和网络上无法与四大银行抗衡,像民生这样中等规模的中小股份制银行最后的出路将是业务重点突出、'小而优'的定位。”
事实上,金融租赁业务正被民生银行列为下一阶段业务发展的突破口。在今年的定向增发和H股IPO之后,民生将把发展重心转向业务突破,这从2006年的高层变动已初露端倪。
民生觊觎已久
《管理办法》对银行参股、控股金融租赁公司做出明确规定,积极推动银行入股金融租赁公司。对于正在寻求改变自身盈利模式的商业银行而言,这无疑是一利好。此前,一些银行已提前在融资租赁业务市场进行业务创新,如民生银行专门成立了保理融资部,中信银行成立了结构融资处,农业银行也开发了银赁通业务等。
据民生银行保理融资部人士介绍,目前民生银行所成立的这类部门是银行在利用自身的资金优势支持租赁公司开展业务,银行虽尚未直接参股控股租赁公司,但已经与租赁公司合作,实现金融创新,使银、租、企三方受益。
而致力于走专业化银行路线的民生银行,早对融资租赁业务觊觎许久。2006年上半年,民生在国内率先推出银租共赢计划,成立了租赁金融服务部,推出八个与融资租赁公司无缝组合的服务产品,如银团贷款、推出多种信托产品、积极开展资产转让和基金代销业务等;目前其租赁业务资产已达100亿元,融资租赁领域的合作规模在全国金融同业中处于前列。
民生的银租共赢计划主要针对租赁行业的现状、业务特点和风险控制要求,依托租赁公司为操作平台,通过与其上下游客户的合作,为租赁公司及上下游客户提供定制金融服务。
但上述人士指出,受制于2000年央行制定的《管理办法》的限制,上述银租共赢业务模式仍属于间接模式,都是通过从租赁公司手中买断租金债权的方式来操作,其业务流程、风险评价仍属于信贷体系,从本质上说,该业务创新程度有限,银行贷款给租赁公司,租赁公司购买特定标的,再租赁给企业,银行只是肤浅地介入了租赁业务,并未将标的物的所有权和风险控制在银行内部范围内。而一旦新的《管理办法》出台,民生银行将会立即成立金融租赁公司,变间接模式为直接控制,可以直接开展融资租赁业务。
替代中小企业贷款
我国的融资租赁业务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尽管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但发展速度偏慢,总体规模仍太小,还存在政策环境不适应、融资租赁业务的资金来源受限等问题。目前国内总共仅有12家融资租赁公司,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融资租赁这种形式对银行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金融创新模式。民生银行自去年开始一直在江浙一带与淡马锡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试点合作,但由于信用评价、风险定价等问题一直没有很好地解决,风险控制让民生银行比较头疼,在东南亚运作中小企业贷款比较成功的淡马锡模式,可能并不适合民生的业务模式。
民生与淡马锡合作不顺的原因很多,但中金公司分析师范艳瑾认为,根本原因在于中小企业贷款的难点是无抵押、无担保,银行无法给出精确的风险测算和风险定价,而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的成立,使得融资租赁业务成为向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支持的有效方式,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规避这种风险。因为银行购置设备再租给企业,这样设备还在银行手里,就可以将风险降到最低。
业务转型的关键
民生眼下正努力进行业务转型,向获取高附加值的中间业务领域拓展,其中就包括金融租赁业务。而银行进入金融租赁领域的最大优势在于资金来源稳定,同时成本较低,又具有客户优势。
范艳瑾认为,民生银行进入租赁业务将有助于其拓展经营范围,并进入飞机、船舶等增长潜力巨大的业务领域。
据波音公司预测,中国未来5年需要600架飞机,未来20年中将增添2300架新飞机,总价值约1800亿美元。目前航空公司资本支出中大约有30%左右采取融资租赁的方式,那么光飞机融资租赁市场的规模则达到了540亿美元。
除此之外,融资租赁还能为民生带来一系列高附加值业务,通过设立金融租赁公司,可以深度挖掘现有客户资源,向客户提供包括贷款、租赁在内的一站式融资解决方案。而且可以通过向设备制造企业的客户提供融资租赁,融入企业的供应链,从而增强客户的黏性和忠诚度。
目前民生正面临着一系列重大变革及业务转型,即将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基金公司和其他一些收购行动,也有利于民生银行综合经营的开展和业务结构的提升,但中投证券分析师佘闵华预计,这些战略性调整对民生银行的业绩贡献还不显著,需经过相对比较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