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租赁:不要跟错师傅

作者:李彤

摘自《中国企业家》 2007年02月10日

  与其逼着本就任重道远的商业银行跟着日本师傅学做“百货公司”,不如干脆学习美国放手支持制造业企业办好金融租赁公司,提高行业竞争力的同时,也为贷款无门的中小企业提供设备融通、发展壮大的机会

  临近年关,银监会出台了《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修改稿(以下简称《办法》)。租赁在美国是仅次于银行的融资方式,其全年设备投资的三分之一通过租赁完成。26年前,中国东方租赁公司成立,是标志着现代租赁在中国登陆的事件,26年过去了,中国的金融租赁仍是襁褓中的婴儿,全年业务量仅有几百亿,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几可忽略。如果说26年前我们对融资租赁这种高级金融工具理解得太浅了,它在中国的出世是早产,那么遗憾的是,从这份刚出台的《办法》看,发展融资租赁的关键仍没有被抓住。

  最早在中国开展金融租赁业务的公司都有一段心酸史。上世纪80年代初,对于中方对技术、设备、资金的饥渴和外方对空白市场的艳羡,使现代租赁在缺乏配套政策和必要法律保障的情况下早产了。到2000年,30家合资租赁公司累计为我们提供了80亿美元的设备,而累计坏账也达到8亿美元,且主要集中在十多家成立较早、以及日本金融机构投资的租赁公司身上。外资租赁公司纷纷清盘倒闭,央行和原外经贸部不得不出手清理残局,政府调动巨额外汇赔付外商,填补政府担保带来的窟窿、维护国家声誉。

  日系金租公司多有银行背景,它们按客户需求购买、出租设备。这类公司外表是物品庞杂的“百货公司”,本质上仍是提供中长期信贷的商业银行。它们虽黯然,但对中国租赁业却产生了挥之不去的影响。接下来唱主角是央行非银司直属的12家金租公司,也跟着日本师傅学开“金融百货公司”,欠租纠纷、坏账愈积愈多,又不能如银行那样成万亿地核销坏账、成百亿美元地注入本金。除浙租外,多数融资租赁公司迅速从金融新贵走向边缘化,有的靠炒股、放高利贷维持生计,有的搭上德隆战车沦为资本玩物。其实,我们身边还有一类老师来自美国,卡特彼勒、惠普、戴尔、IBM在中国开办的金融租赁公司不仅活得很好,还长得很快。再往远看,美国GATX专注于铁路运输领域100年,拥有数十万节铁路车皮以供出租;GE可供出租的有1300架飞机、120万辆汽车、35万节铁路车皮(罐车)和13颗人造卫星……GE的租赁物品虽多,但都是通过独立的子公司来运营,每个公司只专注于一个领域并做到“数一、数二 (No.1 or No.2) ”。其实,我们早该向美国师傅学!

  通过对价值链的分析,可以发现美国金融租赁运营方法更科学。例如,卡特彼勒是世界工程设备领域的老大。由它开办的租赁公司对行业的动态、企业的优劣的了解是商业银行无法比拟的。假设它向1万个施工单位出租了5万台挖土机,如果某个企业不能按时交纳租金,卡特比勒租赁公司可立即将设备收回交给下一个承租人使用,还可“顺便”进行维修、保养甚至翻新。金融租赁服务已经成为卡特比勒的核心竞争力。而商业银行开办租赁公司,出租飞机、CT机、印刷机、挖土机……如果哪天承租人违约,收回五台挖土机,不要说维修、另找客户,就连停放都是大麻烦!美式租赁公司对行业的专注使其在客户识别、服务、风险控制方面体现出自己不可替代的价值。否则,一个优质客户为什么不向银行直接申请贷款?银行为什么不直接向优质项目放贷?

  央行非银司管理的12家金租公司,与银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人员基本来自银行,资金主要来自银行贷款(自有的一点本金无法开展业务),观念也来自银行……这样的资金“二传手”,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没有为社会创造价值是金租公司效益低下的根源,迫于生计是它们不务正业的无奈之举……新《办法》断了12家金租公司“接受法人或机构委托租赁资金”及“同业拆借”两条本已名存实亡的融资渠道,金租公司开展业务就只有向银行贷款了。而现在允许银行自办金租公司了,有好项目自己做,凭什么贷款给其它金租公司?银监会此举意在让12家金租公司“安乐死”!可是监管部门怒其不诤,却深入分析不足。商业银行自己还任重道远,何必还要跟着日本师傅学做“百货公司”,为什么不放手支持徐工、三一重工等国产装备制造企业办好金融租赁公司呢?那样不仅可以大幅提高我国装备业的竞争力,也为贷款无门的中小企业提供设备融通、发展壮大的机会。

非《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07-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