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飞机也能飞出一片天

摘自《中国民航报》 2007年11月14日

  ■本报通讯员 冯劲涛 王柳 王琛 杜峰 吴强

  今年是南航新疆分公司引进ATR-72机型10周年,也是ATR-72飞机保证运输飞行安全10周年,这里面凝聚了众多ATR飞行人员、维修人员和南航新疆分公司运行保障部门员工的心血。他们用辛劳的汗水、默默的付出,向所有人证明——

  1997年8月31日,一阵旋风从天山山口掠过,随即乌鲁木齐地窝铺国际机场飞来了一位特殊的银燕,以颀长的身姿和双发涡轮螺旋桨有力地旋动,紧紧抓住了人们好奇的目光。它,就是南航新疆分公司经过一年多的市场调查和论证,在有关方面的助推下,以融资租赁方式引进的法国和意大利合作生产的双发涡轮螺旋桨支线客机——ATR-72。随着5架ATR-72飞机的陆续加盟,ATR机队迅速完成了新疆支线主力机型的升级更新,及时填补了新疆支线市场的运力空缺。在南航新疆分公司运输安全飞行52周年纪录中,刻下了ATR机队10年的安全飞行航迹。

  三股劲 炫出安全飞行新明星

  在中国,目前仅南航新疆分公司拥有5架ATR-72飞机。虽然是小型机,安全却没有小问题。面对全新的机型带来的全新挑战,南航新疆分公司将ATR飞机列为重点机型,针对机型的特点及性能,严格管理,重抓预防,而飞行部更凭着三股劲,使ATR自始至终都走在平稳的安全轨道上。

  管理,有一股韧劲。ATR-72飞机刚投入生产,就承担起新疆支线航线飞行重任。而疆内航线短,起降频率高,天气复杂,有些机场设备简陋、条件差,新的机型在初期使用阶段又客易发生问题,运行之初就遇到防擦“滑撬”、“除冰”等难题。面对压力,飞行部按照“头脑要清楚,目标要明确,重点要突出,管理要到位,责任要落实”的5项原则,加强飞行部、大队、中队三级安全管理责任制,从严格飞行4个阶段工作入手严格管理,加强机组资源管理,科学合理安排航班、搭配机组实力。

  技术,有一股拼劲。刚组建的ATR中队有43人,平均年龄29岁,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团队,主要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一部分是AN-24和双水獭机型改装而来,他们有扎实的技术基础,疆内飞行经验丰富,但从苏制飞机改为欧美式机型,在飞行模式有很大区别,对英文、计算机、驾驶舱资源管理上要求更高,改装跨度较大;另一部分是飞行学院毕业的新学员,他们学习能力强,学习进度快,但由于缺乏飞行经验,尤其是疆内机场和航线的熟练飞行有较长的成长周期。面对这些困难,ATR中队积极组织业务技术学习,带领年轻同志苦练飞行技术,深钻理论知识,拓宽飞行基础知识面,进一步提高业务理论水平。到目前为止,有80多名从ATR机型改装到了B737-300、B737-700、B757-200机型,其中有40多名成熟的机长教员,这为大型机输送了很多飞行人才。

  飞行,有一股冲劲。随着公司支线市场经营战略的调整,ATR中队承担的航班量日益增大,任务繁重。疆内航程相对短,飞机起降频率高,频繁的起落意味着劳动强度成倍增长,安全压力也在逐步增大。在保证疆内支线航班生产任务的同时,ATR中队还曾在1998年转战常州,新开辟常州至武汉等23个城市的18条国内航线,航线总数达26条,随后又在上海、合肥、西安等地执行航班任务。

  三法宝 炫出飞机维修之最

  作为南航新疆分公司在中国独家经营的机型,ATR带来的不是机型垄断,而是由于无法资源共享带来的艰难维修之路。面对维修经历中无数的“第一次”,乌鲁木齐维修基地拿出了他们的三件法宝。

  法宝之一:细节管理。为切实提高ATR飞机放行的安全可靠率和航班正常率,ATR车间严把“航前、航后、定检、排故、整机放行”5个关口,把规范工作现场作为细节管理的最基本的要求来抓,结合ATR飞机的生产任务及现状,针对性地制定了车间管理细则、技术室管理细则、航线机械管理细则和特设管理细则。从2002年开始,南航新疆分公司ATR机队的日利用率一直保持该机型世界第一的桂冠,2006年ATR机队半年只有一起航班因故障延误,飞机故障率和航班延误率明显呈下降趋势。

  法宝之二:提前预防。随着克拉玛依机场、伊犁那拉提机场、喀那斯机场的成功开航,和库尔勒机场、吐鲁番机场的即将建成,ATR飞机将承担更多的航班任务。为了保障ATR生产任务顺利的完成,维修基地将预防性维修的理念贯穿始终,车间全体人员在基地领导的带领下,开展“ATR72飞机的重点维护”、“短窄跑道运行”和“冬季复杂天气安全运行保障”等技术研讨,将前期预防性工作进行得井井有条。由于预防性维修工作成效显著,2004年,ATR机型全年达到14282小时,日利用率达到7.5小时;2005年,ATR飞机单机日利用率高达9.8小时,为该机型本年度世界第一;2006年,ATR飞机单机日利用率突破两位数,8月份在册飞机日利用率10.8小时,刷新了世界纪录。

  法宝之三:追求一流。ATR飞机引进以来,技术资料很少,但ATR机务人相信,没有啃不动的硬骨头,因此他们先后自主编写了《EEC、PEC、MFC故障代码》、《PW127F发动机吊发手册》、《航线维护培训手册》、《大部件拆装参考手册》、《工卡目录清单》,即将编写《PW127F发动机试车手册》等。这些手册的使用缩短了排故时间,对日常工作和学习帮助很大,目前已在广泛推广中。1998年8月9日他们还成功完成了ATR机队引进以来首次飞机发动机更换工作,又先后进行了ATR-72机的首次GPS升级改装,全球首架ATR-72型B-3022飞机的100%旅客氧气系统改装,ATR-72型B-3027的首次称重工作,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

  三旋风 炫出“小机型大密度”新思路

  南航新疆分公司始终坚持“巩固东线,搞活疆内,发展西线”的经营方针,用新疆支线航空来支持干线发展。1997年9月5日,新引进的ATR-72客机首次执行XO9915航班,随即5架ATR-72陆续投入运营,全面铺开了南航新疆分公司“小机型、大密度”的经营战略,掀起了新疆支线航空市场的三个旋风。

  “密”——尽显“穿梭航班”特色。作为支线客机,5架ATR飞机一投入营运,南航新疆分公司就加大了疆内各支线机场的航班密度。2002年11月,南航新疆分公司相继开通了乌鲁木齐飞往库尔勒、喀什、和田、阿克苏、库车、伊宁、阿勒泰、塔城、且末共9个疆内城市的“穿梭航班”,主要由波音757、ATR-72型飞机执行,航班密集,支线与干线衔接性紧密,使ATR机队在构建新疆连接欧亚航空网络中发挥拾遗补缺的重要作用。

  “快”——呈现“疆内环线”优势。旅游资源作为开发支线航空市场的强大推动力,一直被善于经营ATR小型机的南航营运人所关注。为充分发挥ATR机型的运营优势,南航新疆分公司积极配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发展规划,以喀什、伊犁、阿勒泰三条旅游黄金航线为重点,制定实施了相应的航空发展战略:第一步飞伊犁、喀什,第二步飞阿勒泰,赠送门票,第三步飞那拉提。国内外游客到喀什、伊犁、喀纳斯等地游览,可以在各个旅游城市之间直飞,不必到乌鲁木齐中转,旅客一天可达三地,实现“朝发夕归”,促进了新疆支线市场的繁荣。

  “惠”——展现“空中巴士”风格。近年来,随着新疆航空市场的开放,截至目前已有20多家航空公司进入新疆航空市场。在相继开通“穿梭航班”、“疆内环线”的基础上,新疆分公司以ATR为主力机型,做大运量,增加航班密度,用量的发展把固定成本摊薄。例如乌鲁木齐飞往库尔勒的“梨城快线”密度最大,从早到晚平均1个半小时1班,票价比火车软卧还便宜;乌鲁木齐—伊宁最低票价达到290元,因为安全便捷和价格低廉,人们形象地称“穿梭航班”和“疆内环线”为“空中巴士”。

非《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07-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