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金融市场上的资本博弈

作者:袁征

摘自《财会信报》 2006年01月24日

   近几年,伴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迅速发展,中外汽车公司合作的不断深入,外资汽车金融公司的接连设立,汽车信贷已成为中外资金融机构新的利润增长点。汽车金融领域的中外资本博弈势头也是愈演愈烈。在这场资本博弈中,究竟孰优孰劣?博弈的结果又将如何?

  本土资本先入为主

  汽车金融市场的本土资本主要来源于各大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的汽车信贷以及相关保险业务。国内汽车市场连续3年迅猛增长。汽车金融市场的大好前景和丰厚利润吸引了国内银行和保险公司纷纷介入车贷领域。但在经历了前几年的“车贷信用危机”后,各大商业银行重新涉足的态度要谨慎许多。

  2006年7月,首家由国有银行中国银行入股合资汽车金融公司———东风标致雪铁龙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正式运营;2006年8月,深圳发展银行与北京现代联合推出全新个人汽车消费信贷服务;与此同时,中信银行与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签订了汽车销售金融服务网络协议,为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的全国各经销商提供信贷支持、资金结算和融资授信等多项金融服务;2006年12月,首家由非银行基金机构(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入股的内资汽车金融公司成立。除此之外,工商、农业、建设以及其他商业银行也加快了抢滩汽车金融的步伐。

  外资汽车金融公司迎头赶上

  随着银监会《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的出台,外资汽车金融公司已开始争抢中资银行机构在汽车消费信贷领域的业务。自2004年8月6日,国内首家外资汽车金融公司———上海通用汽车金融公司成立,中国银监会又先后批准丰田汽车、大众汽车、福特汽车、戴—克汽车和沃尔沃等6家境外独资汽车金融公司开展业务。与本土资本相比,外资汽车金融公司在车贷业务上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成熟的运作模式。国外汽车金融公司的运作多是连接三方———厂家、商家和消费者,以保证生产资金、流通资金、消费资金顺畅运转。而汽车信贷在国外也都是由汽车金融公司办理,其中美国的比例为92%,英国为80%,德国为75%。汽车金融公司在国外已经成熟壮大,目前全球41个国家有38.2%的用户是通过贷款买车的,尤其在整车利润日趋微薄的今天,汽车金融公司为汽车制造公司创下不菲的利益来源。以通用汽车(GE)为例,其每年有60%利润是来自它的汽车金融公司。而国外汽车金融公司所获利润的60%都是来自融资租赁、信托租赁、汽车分期付款合同的转让与再租赁、保险、抵押等其他风险较小、回报率稳定的中间业务,而不是汽车信贷业务。

  内资银行与外资汽车金融公司的博弈

  中外资本在汽车金融领域中的博弈,狭义地说,就是内资银行与外资汽车金融公司的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竞争,其差异是多方面的,也各有千秋。首先,通过汽车金融公司申请汽车贷款的程序简单方便,关键在于消费者的个人信用因素;银行贷款一般需要由担保公司担保,用房屋或个人财产做抵押。其次,贷款期限和首付比例不同。目前多数银行规定最低首付款为全车售价的40%,贷款年限一般有三年和五年两种选择,最长不超出五年;而汽车金融公司可采取弹性贷款,首付比例相对较低,还款期限也可选择。最后,在车贷利率上,银行的车贷利率依照银行利率确定,而汽车金融公司的利率通常高于银行现行利率。内资银行的网点众多,虽然消费贷款的申请程序较为复杂,但资金规模上具有绝对优势。外资汽车金融公司尽管具有专业和服务方面的优势,其资金和产品毕竟有局限性。在这番中外资本博弈过程中,最优的结果就是内资银行和外资汽车金融公司的合作,将金融公司车贷业务的专业性同银行资金优势结合起来。

非《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07-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