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亿行政性国资漏洞百出

记者:张宇哲

摘自《财经时报》 2007年01月01日

  参与起草《企业国有资产监督和管理暂行条例》的专家指出:与7万亿元经营性国有资产相比,给4万亿行政性国有资产的经营活动制订“游戏规则”,更重要也更艰巨

    中国对政府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实行分级管理,非经营性质资产要转为经营性质,必需报批有关部门:中央级行政事业单位经主管部门转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地方级归地方财政厅和地方机关事务管理局审批。“这只是名义上的管理,实际上资产的管理都掌握在地方各部门自己手中。”知情者透露。

  漏洞非常大

“实际上,真正非经营性质的行政事业单位越来越少,他们的管理是行政性的,而运作是企业化的,整个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的管理基本是空白。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既没有一个明确的管理机构,也没有一套运作规则,资产很容易被挪用、转移,因此,行政事业单位改革势在必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石小敏说。

  “太复杂了,漏洞非常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参与起草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和管理暂行条例》。他打比方说:“办公室5个人,公家买了5个杯子,一人发一个,这就是那个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但你把这个杯子出租即转为经营用途,或者你把杯子带回家用甚至摔碎了,没有人管,也没有一套制度制约。”

  他说:“这块市场的划分非常复杂,来源也是五花八门,分散在千千万万个具体单位,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有好多事业单位身份是非经营性的,但其本身就是经营性质的,比如电视台和体制内的报社,所以,一定要转制,一定要把它转为经营性质的企业。”

  张文魁认为:“与7万亿元经营性国有资产相比,给4万亿元行政性国有资产的经营活动制定游戏规则,更重要也更艰巨。毕竟经营性国有资产从20世纪80年代末国企改革到现在,已经慢慢摸索出了一套成型的管理制度——包括资产的评估、登记、界定、出资办法、出资人等,而行政事业性单位根本没有。”

  《财经时报》了解到,受国家水利部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正在进行国有水利资产管理体制的研究。参与课题研究的学者感慨:“好多东西都是重头开始,千头万绪,一点基础都没有。”

  监管缺位问题

与高校改革面临相同处境的,还有同样依赖财政“输血”的国有医院。

  中国众多的公立医院正面临转制和拓展投融资渠道的紧要关头。业内人士认为,公立医院和公立学校同属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通过投资公司进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异曲同工,但它们的改革都面临着同一个问题——谁来监管?“公立医院转制以后可划归国资委管理,但是转制以前的运行过程中监管者缺失,也就可能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国家信息中心发展研究部战略规划处处长高辉清博士认为。

  有媒体报道,一些地方政府在地方国资管理机构成立前“想尽办法变卖国有资产”,抢在国有资产转交给地方国资委管理前拿到现金。财政部随之发文明确制止这种变卖。

  “这是公共服务转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也是改革付出的代价。”高评价说,“公立学校目前不涉及转制,是国有资产。但问题是,它属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不在国资委监管范围。”

  高辉清对此发表看法:“国资委管不管行政性事业资产”可能是国资委要面临的问题。但他担心:“如果地方政府将地方国有企业资产通过某种方式转为行政性资产,实际上维持了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控制,会使之脱离国资委管理的视野。”

非《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07-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