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窄和风险高
中国汽车金融凸现三大软肋

作者:柯鹏 李和裕

摘自《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 2006年12月20日

  随着我国的汽车金融市场步入稳步发展阶段,一些潜伏着的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记者昨天了解到,融资方式少、盈利渠道窄和风险高的三大软肋正成为中国汽车金融的发展桎梏。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策略总监赵玉峰表示,首先在融资方面,国外汽车金融公司可以遵循利益最大化原则自由地在金融市场融资,而在国内,汽车金融公司的门槛很高,如至少5亿元的注册资金,还有80亿元的资产、连续3年的持续盈利 等限制。并且按照《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的规定,只有动用本公司的资本金、吸收境内股东3个月以上的存款、向银行借款三种途径。“向银行借款,就比银行的成本高很多,根本没有成本优势;吸纳股东存款只是暂时的流动性问题;动用股本,从根本上难以实现规模扩大、借钱生钱的经营效果。”

  其次在盈利渠道方面,赵玉峰介绍,国外汽车金融公司的盈利渠道可以延伸到汽车信贷业务、汽车租赁业务、保险业务、银行业务和房地产信贷业务,而国内汽车金融公司只能办理汽车方面的信贷,如购车贷款、办理汽车经销商采购车辆贷款和营运设备贷款。

  再次,国内汽车金融公司还面临高风险,其中既有外部环境的风险,也有内部经营的风险,还有来自贷款人的风险。“目前,国内信用体系不健全,缺少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坏账、呆账的比例很高,恶意逃贷情况严重。尤其是一些商用车用户,一旦车辆、业务或者人出现意外,根本没有继续提供月供的可能性。据说,一些地区的车贷险平均赔付率高达136%,个别公司甚至达到400%。”赵玉峰表示。

  当然,风险往往与机遇并存。赵玉峰认为,从国外汽车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看,中国的汽车金融市场依然潜力巨大。“美国、欧洲与日本的汽车金融都有不同的特点,美国的多业务发展模式、日本的便捷服务、欧洲的价值链满足都是基于市场的特点进行的模式创新,中国汽车金融的大发展,也需要自主创新。”

  在业内看来,国内汽车金融市场仍闪现出多个突破口。如强化经销商贷款业务;建立竞争同盟,向非直接竞争者品牌经销商与客户发放贷款;吸引较小的或者差异化的汽车公司加盟投资;引入股东,实现持续的资本输入和低成本融资;建立合作机制,突破地域限制等。

  ■名词解释

  汽车金融

  指主要在汽车的生产、流通、购买与消费环节中融通资金的金融活动,包括资金筹集、信贷运用、抵押贴现、证券发行和交易,以及相关保险、投资活动,也是汽车制造、流通业、服务维修与金融业相互结合渗透的必然结果。

  ■新闻分析

  信贷购车比例低 汽车金融难起色

  □本报记者 柯鹏 李和裕

  据了解,目前共有8大汽车金融公司,包括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公司、大众汽车(中国)金融服务公司、丰田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福特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戴·克服务集团汽车金融公司、东风标志雪铁龙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沃尔沃汽车金融公司、现代汽车(金融)服务公司。每一个所属汽车集团均是家喻户晓。但似乎难副盛名。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策略总监赵玉峰向记者指出,目前国内汽车金融公司的共同特征是,风险控制比较严格,可业务发展还不尽如人意。

  那国内汽车金融公司业务缘何未尽人意呢?原因之一在于信贷购车比例低。赵玉峰介绍,相关统计显示,当前我国信贷购车的比例仅5%-8%。首付费用以2万-5万元和5万-10万元所占比例最大。每月支付的贷款额则以5000元以上为主,其次是1500-3000元。

  同时,根据调查结果,中重型商用车用户的分期付款比例目前要远远高于乘用车。而乘用车信贷的核心用户则是低收入、中青年、特大城市群体,以25-29岁之间比例最高,因为事业正处于爬坡期、思想开放、收入预期也比较高。消费者不愿意贷款买车的主要原因则有利息问题、“量入为出”的生活态度、手续繁琐等。

  不过,在赵玉峰看来,如从主导模式看,汽车金融公司信贷模式依然占优。“汽车金融公司已经能够同银行平分秋色了,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汽车金融公司将成为汽车消费信贷的主流模式。”

非《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06-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