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兑损益 真金还是泡沫

作者:赵冰

摘自《中国证券报》 2006年09月26日

  汇兑损益的实质就是对公司资产的一次重新估值,这和我们手中房产或股票的升值或贬值的性质是相同的,只不过内容换成了公司外币性的资产或负债。虽然这种收益或者损失可能并没有立刻实现,但毫无疑问它是货真价实的,因为它将对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北京中能兴业投资咨询公司 赵冰

  在2006年A股公司的中报披露中,巨额汇兑损益频频出现,汇兑损益对公司利润产生了巨大影响。以中国国航为例,上半年实现净利润为1.47亿元,当期汇兑收益2.06亿元,扣除汇兑收益及其对所得税的影响,当期的利润将不到900万元。

  近日航空类股票不断上涨,一方面是因为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人民币升值所造成的汇兑收益。对于投资者而言,汇兑损益究竟意味着什么,是虚幻的泡沫,还是真实的财富?

  首先让我们看看汇兑损益的认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汇兑损益是指外币货币性项目,因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与初始确认时或前一资产负债表日即期汇率不同而产生的汇兑差异。所谓货币性项目是指企业持有的货币资金和将以固定或可确定的金额收取的资产或偿付的负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关于汇兑损益的三个要件:第一,人民币汇率发生变化;其次,货币性资产负债项目,如借款、应收应付款、现金等;最后,这些资产负债类项目是以外币来核算的。

  2006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发生显著变化,这也是上市公司产生大量汇兑损益的宏观背景。外币货币性资产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比重越大,所受影响就越深。影响的具体方向取决于项目的资产负债性质和外币种类。一些行业由于具有类似的资产负债构成也使汇兑损益呈现出了某些行业性特点。

  以今年中报为例,在不考虑金融类公司的条件下,南方航空、东方航空和中国国航分别占据了汇兑收益的前三位,G振华、G包钢和G长安则占据了汇兑损失的前三位。航空公司的汇兑收益主要来源于大量的外币借款以及以外币核算的融资租赁项目,因为其主要固定资产飞机的制造商均为国外企业。在汇兑收益的前20家公司中,航空公司占据了6席。与此相反,由于海外市场在产品销售中具有重要地位,G振华存在大量的以外币核算的资产,如应收账款,因此而成为汇兑损失的大户。类似的原因也使日用电器制造行业的格力、美的、科龙的汇兑损失名列10名以内。当然大多数公司都同时具有汇兑收益和汇兑损失,汇率变动的综合影响还要具体公司具体分析。

  因此,汇兑损益的实质就是对公司资产的一次重新估值,这和我们手中房产或股票的升值和贬值的性质是相同的,只不过内容换成了公司外币性的资产或负债。虽然这种收益或者损失可能并没有立刻实现,但毫无疑问它是货真价实的,因为它将对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当然,房产的升值和我们的努力无关,汇兑损益也并非公司自身的经营绩效,这完全是由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的。但即便如此,它对企业价值、对公司股东的影响却是长期的、实实在在存在的。

  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关注汇兑损益是为了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和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但只关注汇兑损益显然无法让我们完整的认识这一课题。汇兑损益只是展示了汇率变动对企业影响的一个方面,即对资产负债的影响,而不能体现汇率变化对销售收入、EBITDA等公司收益指标的影响。例如,对于国航来说,人民币升值将导致国航的国际航线和国外航空公司的竞争力减弱,这种影响可能体现为客座率或者机票价格的下降,但并不表现为汇兑损益。对G振华来说,其公告中声称已经通过提高产品销售价格来弥补汇兑损失对公司的影响,但这将表现为销售收入的提高,而在会计报表中汇兑损失的数额并不因此而减少。因此,人民币升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要从公司整体角度进行分析,而不应简单局限于汇兑损益这一个有着特定含义的会计科目。

非《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0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