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特比勒:融资租赁也开专卖店

作者:姜雷

摘自《财经时报》 2006年07月15日

  人们已经习惯了在各式专卖店来购买他们日常生活需要的商品,但在专卖店中做融资租赁,国际机械设备制造行业老大卡特彼勒应该是第一家。日前,卡特彼勒已经在中国推出了租赁店业务。

  这里当然不能摆放要租赁的商品,他们太庞大了。但这是个具有战略性的决策。数年后,当红黄标记的卡特租赁店形成规模效应,如果不出现一个和其经营模式类似的竞争者,恐怕没有人能撼动其在机械设备租赁市场的一哥地位。

  如果融资租赁出现得早,王先生也不用花费200多万元用在租赁机器上,来应付一项短期大型工程了。王先生在2003~2004年接下了一桩高速公路施工工程,为此他每月花20余万元的租金租用了6台机器进行施工,工期11个月,租金超过200万元。当然,租期结束之后机器还得归还租赁公司。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先生知道了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公司卡特比勒。

  卡特彼勒采用的是融资租赁办法。按照他们的方式,王先生每月只需要付出18万元的月供就可融资租赁6台机器,而且租赁期满还可获得机器的所有权。根据王先生的估算,他只要保证工程连续,就可以只比一般租赁多出180万元首付的价格,2年后将获得6台卡特彼勒的机器。况且如果2年之后,转手卖掉6台二手机器,就可以盘活现金420万元。

  卡特彼勒这个全球最大的机械设备供应商,已经在工程机械租赁市场开始了自己新一轮的中国攻略。在卡特彼勒的全球总裁施豪恩看来,这是卡特彼勒实现中国业务本土化的重要标志。

  施豪恩对《财经时报》说,虽然目前只是万里长征走出了第一步,但我们最终目标是在中国市场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

  在今年的前三个月,卡特彼勒的代理商已经在中国开设了12家卡特租赁店。这一数字到年底还要翻一番。在未来几年内,租赁店将扩大到数百家。

  2005年初,卡特彼勒就已经获得了商务部许可,在中国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卡特也是工程机械行业内唯一拥有融资租赁资格的外资企业。

  租赁店将成为卡特彼勒融资租赁业务拓展的平台,标志卡特彼勒在全球屡试不爽的“一站式”营销模式,在中国的完全建立。拥有近30多年租赁店经验的卡特彼勒,面对仍处于萌芽状态的中国工程机械租赁市场,胜算在握。

  中国工程机械租赁现在的年销售额大约在1000亿元人民币左右,仅有10%是租赁得来的。设备租赁的空间很大。

  并非每家企业都会去采购新品的工程机械。购买工程机械的投资额都很大,往往要花费几十万甚至几百万。而且购买之后的这些设备,只能随着使用年限的递增而折旧和减税,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所以更多企业倾向于租赁。

  实际上,在中国的新产品销售竞争不力也是卡特彼勒更为看重租赁业务的原因。施豪恩告诉《财经时报》:近几年,我们在销售产品中的确存在渠道问题。

  在高端产品市场,小松、大宇等其他跨国竞争对手和其一起平分市场。在低端市场,由于坚持全球统一价格,卡特彼勒的产品在性价比相比于本土的厦工、柳工也并不具有明显的竞争力。

  留给卡特彼勒的机会并不多。要抢占市场,卡特彼勒除了选择合资控股扩大规模,就只能通过拓展租赁业务获取更多二手市场份额,来获取更多的利润。

  一个新旧市场通吃的机械设备商的竞争力是相当可怕的。

非《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06-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