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联合:携创新基地走多元化之路

 

摘自《国路面机械网》 2006年05月08日

    2006年4月16日,由北京东方联合设备租赁有限公司(简称:东方联合)与黑龙江科技学院联合成立的“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在北京世纪金源大酒店举行了掲牌仪式,仪式在东方联合董事蔡壮先生的主持下开始,基地的成立目的在于合理推进我国租赁业的科研与培养事业,推广企业与院校产学研的合作成果。这在我国租赁行业尚属首例。
    何为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
    建立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是国家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种校企共建的校外研究生培养基地,一方面是为了加强研究生的实践训练,另一方面有利于结合国家重大需求及实际科研和工程问题,培养研究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推动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转变。
    基地实行双导师联合培养制,主导师是学校的导师,东方联合配备辅导师,课程学习在学校进行,学 位论文在基地撰写,基地将安排研究生在经营管理与技术中心等相关部门进行工程实践能力训练,并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黑龙江科技学院副院长张凤武先生在讲话时谈道:“融资租赁行业在我国还是一个年青的行业,但却是大有希望的行业。民营企业虽不是国民经济的主体,但却是我国经济的希望,我们与合作伙伴接触时间不长,但却被东方联合的敬业精神所深深吸引。我们坚信,经过校企双方共同努力,一定会春花秋实,将本基地建设成成效突出的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成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经营管理与科学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早在2005年底,东方联合为适应竞争的需要,在放眼于企业的长远战略发展的同时,也在考虑如何才能推动整个租赁行业的发展,如何才能引导经营性租赁和融资性租赁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理论探讨和研究。与此同时,恰逢黑龙江省教育厅提出为老工业基地振兴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的新举措。基于上述原因,东方联合与黑龙江科技学院走到了一起,联合建立了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东方联合董事长李大航表示,“基地的建立不是单纯的为了东方联合目前所从事的设备租赁主体业务服务,而是为整个行业的理论性研究、解决企业难题性的问题服务,基本上涵盖了整个租赁项下的全部问题。”
    纵观国内二十几个研究生培养基地的企业载体,相比与大庆石化,哈药集团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东方联合的综合实力虽然不占优势,但其所以托的租赁行业作为一个正处在蓬勃发展全面建设时期的新兴产业,不论从企业经营、行业自律还是法制建设方面都有很多问题亟需解决。这对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很多原创性的研究课题,有利于推动高等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共建,会使高校的知识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同时也为企业的技术人才创造了知识更新以及全面提高和发展的平台。
战略布局向多元化迈进
    东方联合成立于2004年年初,东方联合将主营业务目标锁定在工程机械专业性租赁方面,通过近两年的成功经营,目前该公司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工程机械租赁的知名企业。在过去的2005年,东方联合曾斥资5000万元,通过招投标方式大规模采购了国际知名品牌的压实及摊铺设备。到目前为止,东方联合总资产近亿元,名列国内专业工程机械租赁公司之首。东方联合不仅以其资产规模发展的快速为行业所知晓,更以其先进管理理念和独到的运营模式给当今传统的设备租赁市场带来影响。
    在过去的两年中,东方联合充分认识到设备租赁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不断向多元化产业链的发展方向迈进。同时在利用自身租赁优势的基础上,成立了专业销售公司,相继完善了在华南、西南和华北等地区的营销网络以及整个公司团队的建设。不仅如此,公司的决策层还将目光瞄准海外市场,并借助自身前期与独联体国家及南美洲等地区部分国家的商务关系,依托国内优秀装备企业平台,进行海外市场的商务拓展,力求将国内的优秀机械装备引向海外市场。
    从事工程机械销售的商家会深深感觉到社会的购买力、现金支付能力的不足与社会强烈的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如何才能得到有效地解决,一直是诸多商家挥之不去的烦恼。当融资租赁被引进到工程机械行业以后,似乎让众多商家看到了一线光明。
    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理事长韩学松在掲牌仪式上谈到,“2005年中国工程机械销售额1200亿,但是通过融资租赁方式的销售却微乎其微。这与国外存在这相当大的差距。如果融资租赁在中国形成一个体制的话,将对工程机械的发展非常有益。”
    几年来,当商家开始学习并尝试着运用融资租赁时,却有了更多的困惑,尽管有如此一个好的解决方案,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金融环境、政策环境等等。对具体的经营者来讲,应该说是每迈进一步都会遇到很大的障碍,以至于经营者在租赁行业还不能健康地迈步,融资租赁手段还不能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
    东方联合认为,基地的成立不仅将成为公司发展的一座里程碑,而且将极大推动企业研发力量的壮大,促进企业文化及舆论方向的快速发展。随着研究生进入公司及掲牌仪式的落幕,标志着校企双方联合培养研究生的项目进入了实质性实施阶段。李大航用三个“第一”来描述基地的成立,“租赁行业第一次建立校企联合进行理论研究的研发模式;第一次打造租赁行业人才储备的链条;第一次建立租赁企业品牌建设的文化平台”。
    “融资租赁是整个租赁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对融资租赁认识的深入,我们也会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李大航同时表示。
    基地建设任重道远
    东方联合与黑龙江科技学院联合创建研究生创新基地,进行融资租赁专业研究生培养,在中国迈出了第一步,可以说是第一个尝试着吃螃蟹的人。但是融资租赁的难题能不能通过研究生来解决,或者说这个方向培养的研究生在现实融资租赁业务中应该起到什么样作用,也许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现在融资租赁理论界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方认为经营性租赁是融资租赁的更高形式,应享受特殊的优惠政策;另一方则有完全不同的观点,认为经营性租赁就是一般性租赁,是传统租赁的一种新模式,那么在政策处理上,特别是税收政策处理上,经营性租赁只能是享受传统租赁的待遇。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副会长高世星在会议上谈到:“希望研究生基地在租赁的税收研究方面有所作为,弄清融资租赁和经营性租赁的关系。同时在政策方面、舆论方面也应多有作为的,而且能够作出一些建设性的成果。”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业委员会会长姜仲勤认为,“认知程度不够是阻碍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希望研究生创新基地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深入结合国情和企业的实际工作,切忌基于合理想象的断论。”
    融资租赁在中国发展已有26年,但是直到今天,行业的发展仍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正如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经济室主任李鲁阳在会上所讲,“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目前尚无相关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人才紧缺。融资租赁的人才是一种复合型的人才,目前融资租赁在高校还没有形成一个学科”。
    由于融资租赁的业务执行时间要比银行按掲的业务执行时间长很多。在设备使用寿命75%的期限内,进行融资租赁业务,风险是非常大的。一般的工程机械设计寿命是10年,那么在7年左右的时间内,如何进行风险防范,出现风险后如何化解,如何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置,这是每一个融资租赁公司都不能回避的,且亟需实际解决的问题。
    北京中联新兴建设机械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巨光结合实际工作,谈到在租赁业务开展中遇到的一些困扰时,同样强调了融资租赁人才紧缺的问题。他认为“从事融资租赁业务的人才至少要具备金融、经营等方面的知识,但是目前我国能够从事融资租赁的综合型人才非常紧缺”。
    作为租赁行业的一名成员,东方联合租赁一直关注着整个行业的发展。李大航表示,“在今后的基地建设中,我们在作好人才培养的同时,将树立为行业服务、为企业发展服务的意识,谋求得到国家立法机构、国家行政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的支持和帮助,就行业及企业的发展中遇到的急需解决的理论性和前沿性课题与高校进行深入的合作研究,力争为中国租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外资品牌的融资租赁公司不断进入中国市场,让国内的融资租赁公司深深感到“兵临城下”的压力。在东方联合看来,其实外资品牌的大兵压境并不可怕,问题的关键在于国内企业如何进行一场经营思维上的革命,来扭转这种局面,真正做到与狼共舞。基地的建立,恰恰体现了东方联合在发展道路上的求索。东方联合借助培养基地的成立,在完善公司多元化战略布局的同时,更希望在国内外企业间建立一座沟通的桥梁,学习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和模式,通过人才和信息的交流,进而在结合自身的优势上,促进公司的发展。这是东方联合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适应竞争的需要,无论在战略上还是在现实当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非《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06-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