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和迅博客——奥林匹亚山边的理想者》2006-01-27
北京奥运经济研究总报告
举办2008年奥运会,是我国21世纪初期的一件大事,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首都北京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努力办好2008年奥运会,这既是对北京办奥运的巨大支持,也是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的要求,举全市之力承办一届历史上最出色的奥运会,为中国及世界留下独特的遗产。同时,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把筹办奥运会与推进城市建设结合起来,与促进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与全国人民受益结合起来,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力争到2008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基本形成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框架。
一、 北京奥运经济的内涵和特征
奥运会至今已有百年历程,但奥运经济这一概念并不是自奥运会诞生就自然形成的。1984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首次引入商业运作模式,使奥运会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转变,商业化运作模式开始占据主导地位,奥运会的经济价值倍受关注,奥运经济初现端倪。经此后各届奥运会组委会及主办城市政府的不断努力,围绕奥运会经济价值的开发活动越发深入,奥运会对主办城市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空前提高,奥运经济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北京在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过程中,借奥运之势发展首都经济,有必要在掌握奥运经济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北京奥运经济的内涵、发展目标及发展重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地制定发展策略,确保奥运经济取得预期效果。
(一)奥运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奥运经济是举办城市在筹备和举办奥运会期间,以及奥运会后的一段时期内,利用奥运会创造的商机,借势发展本地区经济的一系列活动。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直接为举办奥运会而产生的经济活动,如比赛场馆及相关设施的投资及投资拉动等;二是围绕开发奥运会资源进行的经济活动,如奥运会市场开发的各项内容;三是主办城市借奥运契机,发展区域经济、加快城市建设的各种经济活动。从本质上看,奥运经济是由注意力资源的相对集中给举办城市和国家带来的一种阶段性加速发展的经济现象。如果这种注意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和开发,将对举办城市和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使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水平适当超前。如韩国借1988年汉城奥运会良机,推动经济超高速发展,1981年~1988年经济增长速度年均达到12.4%,1985年~199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300美元增加到6300美元,实现了从发展中国家向新兴工业国家的转变,国际形象得到明显改善,国际地位获得很大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从奥运会举办城市的一般规律看,奥运经济呈现以下5个基本特征:
1、阶段性
奥运经济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特征。奥运会是奥运经济运行的核心资源,每4年举办1次,对举办城市的发展产生一种阶段性作用。从成功申办到正式举办以至奥运会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效应的延伸,形成一个完整的奥运经济周期,国际上通常定为10~12年。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呈现不同的经济发展特点。前奥运阶段,即7年左右的筹备期,以奥运场馆及相关设施投资增长的拉动为主。奥运阶段,即奥运会举办当年,以奥运会的举办而增加的各项消费带动为主,如旅游、商贸、电讯等方面消费增势强劲。后奥运阶段,即奥运会后的一段时间内,受需求不足制约,可能产生房地产闲置、旅游业不景气等低谷效应。但如果筹办奥运会期间,能处理好可持续发展问题,可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
2、非均衡性
举办奥运会将从总体上拉动举办城市经济的增长,但并不是所有产业及行业都能直接受益,其对产业及行业发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非均衡性特征。从一般规律看,对第一产业中绿色食品生产行业有较强的带动性;对第二产业中的部分行业的拉动作用明显,如建筑业、建材制造业以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对第三产业的影响全面而深刻,将促进文化、体育、旅游、会展等新兴行业的快速成长,推动房地产业升温,加快商贸流通、交通运输等传统行业的发展。深挖机遇的潜力,创造一个容量很大的机遇,最大程度的发挥奥运效应和作用,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关键在于如何运作。
3、规制性
近20年来,国际奥委会在开发奥运会的经济价值、确保奥运会顺利进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商业运作规则,包括采取严格措施保护奥林匹克知识产权,控制运动员的商业行为,以及限制举办城市组委会的活动范围和权限等。它采取先取后予、互惠互利的办法,既给主办城市一些经济利益,又对主办城市的市场开发行为予以严格的控制,以维护其在全球体育资源配置中的独特地位。为此,主办城市在举办奥运会、发展奥运经济的过程中,既要遵循国际奥委会的运行规则,又要在与其搏弈的过程中寻求地区经济发展的最大空间。
4、开放性
奥运会作为全球性的体育盛会,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历经百年发展至今,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参与和广泛支持,已成为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加强了解、增进友谊的国际性舞台。自1984年第二十三届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国际奥委会对奥运会运作模式做出重大改革,引入了商业化运作机制,制定全球营销策略,最大限度地开发其经济价值,使依托于奥运会而产生的奥运经济更成为一个全球经济系统,为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企业以及各类组织提供了充分的参与机会,同时促进了举办国的对内对外开放,带动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广泛开展。
5、融合性
奥运会在创办之初,就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文化、道德理念,旨在以体育运动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增强各国之间的团结、友谊与合作。在世界经济出现全球化趋势的情况下,奥运会的作用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体育的范畴,体现了体育与文化、体育与经济,以及文化与经济的相互融合;体现了举办国家和世界经济、文化潮流的相互激荡。因此,各举办国都极力以民族文化为背景,努力推动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赋予奥运经济文化和精神的发展内涵,借举办奥运会之势提升其在国际上的地位。
(二)北京奥运经济的内涵与定位
北京奥运经济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它是奥运经济一般特征与北京城市性质、功能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经济,是符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首都经济发展方向的经济,是北京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和建立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基本框架的助推器和加速器。
1、北京奥运经济是首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阶段
北京市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首都经济的发展思路。实践证明,首都经济有利于充分发挥北京的区位和科技、人才资源优势,适合北京城市性质和功能,符合中央对北京城市发展的指示精神,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正确发展方向。为此,北京在筹办和举办2008年奥运会、发展奥运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准确把握奥运经济与首都经济的关系。北京奥运经济不是与首都经济无关的另一种附加经济形态,而是以首都经济总体发展方向为指导的经济,是首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首先,北京奥运经济将紧紧围绕“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主题展开,这完全符合首都经济的指导思想。其次,北京奥运经济将重点推进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其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与首都经济的发展要求完全一致。第三,发展奥运经济,举办新奥运,建设新北京,正是首都经济在新世纪初期的阶段性发展目标。
2、北京奥运经济是实现“新三步走”第一步战略目标的加速器
新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我国要在这一时期,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北京作为首都,应该发展得更快一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从申办到举办2008年奥运会,对于北京实施“新三步走”战略,实现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具有尤为突出的重要意义。借奥运机遇,大力发展奥运经济,无疑将从总体上扩大投资规模,刺激消费需求增长,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振兴现代制造业和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提供了新的机会和更为广阔的空间,对北京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将起到重大的促进作用。举办奥运会还将加大北京城市建设力度,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功能合理优化,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服务能力大大提高,生态环境日益改善,迈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步伐更加坚定、有力。总之,“举办新奥运”将加速“建设新北京”的进程,确保“新三步走”第一步战略目标的提前实现。
3、北京奥运经济是推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保证
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为此,新世纪的北京,不仅面临着推动首都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艰巨任务,还肩负着推动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光荣使命。奥运会的举办,无疑将扩大以“和平、友谊、团结、拼博”为主题的奥林匹克精神与思想的传播,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发扬光大,加速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交流。利用这一契机,把举办奥运会和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全面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具有北京特色的文化活动,提倡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提高市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程度,提升窗口行业文明服务的质量,创造团结、稳定、向上、祥和的城市文明环境,将从整体上提升首都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同时,奥运经济的发展将明显改善人们的住房、医疗、保险、出行条件,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三)北京奥运经济的发展目标
总体发展目标是:通过积极努力和开拓创新,承办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并以此为契机,大力发展奥运经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立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基本框架。
──国民经济保持11%左右年均增长的速度,确保到2008年提前2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000美元的目标;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振兴现代制造业,使北京成为全国的科技研发中心和现代制造业基地;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5%,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大力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具有北京特色的先进文化,使北京成为优秀文化产品创造制作中心,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中心,各类杰出艺术和专业人才汇聚的中心,成为展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和当代中国文明进步的重要窗口;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文化创新体系,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全面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广泛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提升北京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北京跃升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之一;
──按照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水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经济繁荣、生活富庶、环境优美的城市文明发展道路,使北京成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之一;
──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上,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实际增长7.6%左右,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健全,住房、医疗、出行条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过上更加富足的小康生活。
二、 北京奥运经济的作用与影响
举办奥运会,发展奥运经济,将在未来6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内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其作用集中体现为加快北京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两大进程,大大提升北京在新世纪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推进首都经济快速发展,提前实现“新三步走”第一步战略目标
举办奥运会将扩大和刺激今后一段时期的投资和消费,使首都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根据投入产出模型测算,2002年~2007年,因奥运引起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将拉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平均每年提高约1.7个百分点,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在“十五”计划预期9%的基础上,有望达到11%左右。到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可达到6000亿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000美元,提前一年实现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
1、投资需求持续扩大,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2002年~2008年,全市用于奥运会相关的投资总规模近2800亿元,其中,直接用于奥运场馆和相关设施的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约1349亿元,将有效拉动全市投资规模持续扩大。2002年~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将提高3个百分点,平均每年达到14%,全市累计总投资将突破18000亿元,投资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为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投资结构更加优化,投资效率明显高于前10年平均水平。根据投资需求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测算,新增奥运投资因素将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提高约1.2个百分点。
2、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断加大
奥运会将直接促使文化、体育、交通、电讯等消费较快增长,住房、汽车消费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奥运会引致的假日消费、旅游休闲消费、新增就业人口的消费以及北京奥组委的各项开支等新增消费亮点纷呈。受投资连带效应的影响,新增奥运投资将有40%转化为消费,使全市消费总规模和速度不断提高。据测算,奥运消费将拉动社会总消费年均增速提高0.6~1.0个百分点,使消费年均增速达到9.4%~9.8%以上。到2008年,社会消费总量将比2001年的1832亿元增加约1倍左右,消费率(社会总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45%~50%的较高比重,有助于经济增长的结构由投资主导向消费主导转变。根据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测算,因奥运新增消费因素将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提高0.5个百分点,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为2006年~2008年。
3、净出口需求平稳增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会出现大的变化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北京筹办奥运会两大机遇,将大大强化北京作为全国采购中心的地位,预计未来几年,北京货物进口仍呈增长趋势,会给北京带来相应的税收和就业。同时,出口环境也将进一步宽松,具有比较优势的机电产品和劳务出口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进口大于出口的局面不会改变。由于净出口变化对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影响较小,预计未来6年,净出口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会出现大的变化。
根据以上投资、消费、净出口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测算,2002年~2008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有能力保持在10%以上,经过努力有望达到11%。按此增长速度测算,到2007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可达到6000亿元左右。按户籍人口推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综合考虑今后6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维持现有水平、全市户籍人口按年均6‰的速度平稳增长等因素,到2007年,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可望实现6000美元,比2001年翻一番(见表1)。
表1 举办奥运会对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影响
单位:亿元
年份
分析项目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按全市中长期规划预计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2846 3159 3506 3892 4320 4795 5323 5908
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扣除物价因素) 9% 9% 9% 9% 9% 9% 9%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美元) 3371 3716 4098 4518 4981 5494 6058
加入奥运因素后测算 奥运投资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量 34 125 271 408 435 416 300
奥运消费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量 12 45 98 151 164 158 247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2846 3205 3676 4261 4879 5394 5897 6455
国内生产总值增速(扣除物价因素) 10.6% 12.7% 13.9% 12.5% 8.6% 7.3% 7.5%
户籍人口(万人) 1125 1133 1141 1149 1156 1164 1172 1179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美元) 3421 3896 4486 5103 5603 6086 6619
(二)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第三产业在全市经济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
受奥运会影响,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幅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主导作用更加明显,现代制造业快速壮大,建筑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进一步巩固,现代农业平稳发展。到2008年,一、二、三次产业实现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02%、32.28%和65.7%,
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得到强化,经济结构朝着更加符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方向调整。
1、第三产业受到全面、深刻的影响,现代服务业增长迅速
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规模总量以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都得到大幅提升。据测算,奥运会将拉动第三产业增速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使第三产业年均增速达到13.7%左右(现价),高于第二产业增速3个百分点。到2008年实现增加值39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5.7%,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看,与奥运会相关的金融保险、旅游会展、商业服务、现代流通和文化体育等一批体现首都城市功能的现代服务业,受到明显拉动,以年均10~14%的速度发展,对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保持在35%以上,逐步成为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并带动一批新兴服务部门的发展。通过奥运投资还将有力地推动房地产业发展,年均增速可保持在16%的高位上。与奥运会最直接相关的体育产业将得到振兴,年均保持11.6%的高增长速度。(见表2)。
表2 举办奥运会对三产内部行业增长的影响
部门名称 2001年~2007年
实现增加值
年均增速(%) 受奥运影响增速
高于“十五”计划
(个百分点) 到2008年占全市
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
商业 12.3% 2.1 7.5%
货物运输及仓储业 10.9% 1.7 1.0%
体育产业 11.6% 1.0 0.4%
饮食业 12.5% 1.0 0.8%
文化产业 11.2% 0.8 5.5%
邮电业 13.8% 0.6 4.4%
社会服务业 13.4% 0.5 9.0%
金融保险业 12.5% 0.5 11.2%
房地产业 16.3% 0.4 6.0%
2、第二产业受到直接而有力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不断壮大
随着“科技奥运”的实施和高新技术在奥运工程建设上的广泛应用,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加速,将有力推进中关村科技园区的建设,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将实现每年一个新台阶。初步测算,未来6年,奥运会拉动高新技术产业年均增速提高3个百分点,达到15%,到2008年实现增加值约600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8%。建筑业是受益较大的行业,将达到年均12%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目前6.6%的增速,对第二产业的贡献率由2001年的21%提高到2008年的29%,并将带动建材、房地产、建筑设计、装饰装修等相关行业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更加强化。同时,汽车、机电等现代制造业将逐步壮大,都市型工业有较大发展,工业在全市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继续加强(见表3)。
表3 举办奥运会对二产内部行业增长的影响
部门名称 2001年~2007年
实现增加值
年均增速(%) 受奥运影响增速
高于“十五”计划
(个百分点) 到2008年占全市
国内生产总值
比重(%)
高新技术产业 15% 3 8.8%
机电工业 8% 2.5 4.0%
建筑业 11.6% 2 8.5%
服装纺织业 9.6% 2.2 0.8%
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 7.4% 2.4 1.2%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12.4% 1.8 1.1%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14.7% 2.7 1.3%
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 8.6 1.1%
3、对第一产业的影响不容低估,非农化水平不断提高
受奥运影响,将有力推动北京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观光农业、创汇农业等现代农业发展不断加速,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考虑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北京农业的积极影响,未来6年农业将保持平稳增长。同时,随着城市开发建设重点逐步从市区向郊区转移,卫星城和郊区小城镇建设加速推进,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全市非农化水平(二、三次产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预计到2008年,全市非农化水平将由2000年的88.2%提高到92%以上,城乡差距进一步减小,城镇化进程将大大加快。
(三)城市建设全面提速,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未来6年,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一大批奥运工程的启动,无疑将对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建设、管理、经营产生前所未有的、意义深远的影响,大大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
1、规划布局日臻完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奥运场馆“一个主中心加三个区域”的格局,将在市区北部、城市南北中轴线北端形成一个集体育、文化、会展、休闲于一体的新功能区,并与奥运体育设施集中的西部社区、大学区和北部风景旅游区一起,构成北京城市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特别是奥林匹克公园的建设,将使以故宫为中心的城市中轴线得到延伸,使其更加完善、亮丽,真正成为体现首都丰富文化内涵和现代开放形象的重要景观。在总体规划布局上,以奥林匹克公园为中心的新功能区与中关村科技园区、商务中心区相映成辉,历史文化名城与现代建筑艺术相互融合,使北京“一线两翼”的格局更加明晰。同时,随着南部地区建设步伐的加快,与其他区域的发展将更趋协调。加之王府井、西单、前门、金融街等原有城市功能区的完善,以及绿化隔离地区、边缘集团和生态绿化走廊沿线地区的建设,城市布局总体框架将更加优化,新亮点不断涌现。此外,通过实施“古都奥运”计划,文物保护将从单体修缮转到成片保护、形成风貌上来,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将得到更有效保护,部分历史景观重现,古城风韵更加迷人。
2、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显著加强,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大大提高
举办奥运会将促使一批技术先进、功能配套、规模齐备的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和设备投入运行,全面提高基础设施供应能力和运行效率,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前10~20年,基本缓解长期困扰首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基础设施短缺问题。未来6年,城市轨道交通将以每年新增40公里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08年,运营线路长度由目前的54公里提高到300公里左右,大运量的城市公共交通得以快速发展,城市的交通状况得到极大改善;随着第十水厂等4座新建水厂和第五、第七等4座水厂改扩建的相继完工,以及先进节水技术和水网设施改造的全面实施,城市供水能力大大提高,特别是南水北调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丹江口水库的水将在2008年前进京,居民和市区奥运场馆的用水问题将得以彻底解决;随着天然气进京第二条长输管线工程的竣工,以及大张坨等天然气地下储气库等重要配套工程的相继完工,天然气供应能力由目前的20亿立方米/年提高到2008年的50亿立方米/年,燃气结构得到优化,燃气质量达到国际优质清洁标准,基本解决了气源紧缺和燃气结构不合理带来的污染问题;随着草桥、太阳宫等4座新建燃气热电厂的陆续投产和双榆树供热厂等2座热源厂改扩建工程的完成,供热面积新增3500万平方米,城市供热能力和热网输配能力都有较大提高,基本满足城近郊区集中供热的需要。
3、城市水系得到有效治理, “三环绿水绕京城”的目标提前实现
为举办奥运会,北京将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水系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永定河、潮白河及周边生态环境治理,使其与温榆河连成一条环绕京城的优美生态环境带。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为北京补水后,京杭大运河将得到恢复,73座橡胶大坝和滞洪水库、二道河水库得以新建,大宁水库等一批重要工程得到改扩建,北京城郊水系更加安全、完整;城区500多公里河道将完成有效治理,城市生态公园、森林公园将新增水面148个,奥运村将新建一个“昆明湖”。规划市区内将新增600多公顷的环境水面,1000多公顷水面的水体质量得到改善,所有河湖都将得到有效治理。配合城市水系治理,有计划地建设水上风景区、风景带,搞好以水和生态环境为主题的旅游环境建设,使北京城市历史水文化借助奥运得到挖掘和弘扬,尽早实现“三环清水绕京城,千顷水面添美景”的目标。
(四)推动对外开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大大提升北京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通过举办奥运会,北京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得到大大提升,与国内外的交往与合作更加频繁,对全球人才、技术、资金等资源更具吸引力,北京的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
1、树立国际形象和城市品牌,北京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得到极大提升
申办奥运会并取得成功,使北京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也为北京带来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使北京的品牌形象与日俱增。未来6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通过精心地设计、培育和延伸北京城市品牌,积极探索“经营城市”的新思路,会使北京城市资源得以最大限度发挥,首都形象得到极大提升;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的有机结合,利用城市品牌的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将使北京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大大提高;通过缔结友好城市,设立外交机构以及吸引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在北京建立总部与地区分部等多种形式,使北京的对外交流合作空前扩大,国际交往能力大大增强。据测算,未来6年,国际交往人口规模将不断上升,年接待入境人数每年将以7%左右的速度增长,到2008年,由目前的286万人次增加到460万人次,全市承办大型国际会议将由每年44个增加到100个左右。与此同时,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借助奥运得以广泛宣传和弘扬,更增添了北京城市的文化氛围和魅力,使北京的城市影响力更加深远。
2、国际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举办奥运会和加入世贸组织等积极因素,将有力促进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使北京的投资环境和贸易环境有很大改善,特别是首都市场蕴含的巨大商机,将使北京更具吸引力,利用外资规模明显扩大,进出口总额将大幅增长。对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的吸引力将显著增强,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在京设立企业总部和分支机构的数量会有较大幅度增长,国际性组织总(分)部也会有所增加。预计到2008年,著名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将由目前的21家增加到40家左右。同时,随着“数字奥运”的实施,“数字北京”建设明显加快,首都科技资源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科技成果转化加速,特别是随着大批国内外科研机构和大公司、大企业的研发机构不断入驻北京,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将在现有基础上更进一步。这些都将明显提高北京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为北京迈进国际大都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3、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对全国产生一定程度的辐射作用
举办奥运会不仅会使北京直接受益,也将对周边城市产生强大的需求吸引力。这些地区与北京的经济技术合作将更加紧密,真正实现优势互补,合理分工,共同发展。大规模的奥运投资,以及与奥运相关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工业产品等方面的供应,周边地区其他城市作为北京市场的重要“供应商”,对促进其产业发展和启动消费,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据测算,在北京投资100亿元,对北京以外地区的影响约为24%。同时,首都生态圈建设和治沙防沙工程建设的加快,将有力促进北京周边地区和我国北部、西北部山区环境建设;举办奥运会使天津机场的空港能力和天津港、京唐港、秦皇岛港的海运能力得到更大的发挥,有效弥补了北京在空运和海运方面的不足。此外,举办奥运会还将使北京对全国的辐射作用进一步增强,使北京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经济交往空前活跃;奥运引致的旅游消费、假日消费,将会进一步扩大全国消费需求,有助于提升国内的消费信心。初步测算,北京举办奥运会每年拉动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5~0.6个百分点。
(五)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奥运经济立足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通过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改善居住环境,使老百姓亲身感受到举办奥运会带来的实惠。
1、有效扩大就业总量,缓解结构性失业矛盾
举办奥运会将大大减轻北京的就业压力,有效缓解劳动力供大于求和结构性矛盾长期并存的两难处境。根据人口就业模型测算,2002年~2007年,筹办奥运会将累计新增就业岗位约为193万个,平均每年新增就业岗位约为32万个左右。2008年因举办奥运会导致弹性就业突出,新增就业机会显著增加。总体上看,未来6年,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不断加大,劳动力供求关系呈现复杂变化,结构性失业成为失业的主要形式,劳动力供求缺口比目前有所减小,就业形势较明显好转。(见下图)
从结构上看,奥运会新增就业机会大多分布在第二、三产业。第二产业新增就业占新增就业总量的49.5%,其中,建筑业新增就业22.5万个、制造业新增就业37.3万个、高新技术产业新增就业32.1万个。第三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占新增总量的48.1%,主要集中在旅游业、文化体育业和社会服务业,其中,旅游业将新增就业11万个,文化体育业新增8万个、社会服务业新增14.7万个。
2、居民收入较大幅度提高,生活达到更加富足的小康水平
据测算,未来6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6%,比“十五”计划多增加1.6个百分点,到2008年,实现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万元,比2001年增加约1
万元。在收入增长的前提下,受举办奥运会的影响,居民的消费结构将发生很大变化。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性支出比重不断提高,吃穿等基本生活支出比重下降,预计到2008年,反映居民消费层次水平的恩格尔系数将由目前的36.2%下降到26%左右,基本接近富裕型生活标准。
3、人均居住面积大幅提高,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举办奥运会将大大加速危旧房改造和住宅建设,到2008年,城区现有危旧房改造将全面完成,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2001年的17.6平方米提高到22平方米左右,人均住房使用面积4平方米以下的特困户基本消除,危旧房地区市政基础设施、生活配套设施的落后状况将彻底得到改变。同时,随着城市绿化美化工程和建筑物立体绿化、垂直绿化工程的实施,每一街道办事处、居住区或居住小区都将新建一处公园,全市的大型绿地和公园将成倍增长。到2008年,全市将建成1000多座公园,人均公共绿地拥有量由目前的8.92平方米提高到13平方米以上,市民的居住环境将更绿、更美。
4、文化体育设施精品纷呈,市民生活丰富多彩。
2006年以前,新建、改扩建的32个体育场馆相继竣工,一批体现现代体育与高科技的有机融合,符合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方向的第四代国际一流水平的体育场馆将集中涌现。同时,随着36项重点文化设施的陆续建成,一批具备东方神韵、魅力独特的文化建筑精品将不断呈现,国家大剧院、中国京剧院等5个戏剧艺术演出场所和国家博物馆等5大博物馆将成为城市新的人文景观,国家数字图书馆等一批图书馆、文化馆、科技馆、展览馆、出版中心、专业博物馆将使未来的北京更具现代气息和人文特色。随着公共文化体育设施的大幅增加,配合“人文奥运”的实施,通过深入开展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积极举办广大市民喜闻乐见的各类体育赛事,逐步形成具有北京特色、覆盖全市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网络,带动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将使市民的文化体育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
三、北京奥运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领域
从现在到2010年,北京市应以举办奥运为契机,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符合首都经济发展方向,适应奥运需求的主导产业和重点行业,全面增强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一)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奠定奥运经济的科技基础
紧紧围绕奥运会引致的巨大科技需求,依托现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良好基础,重点加快电子信息、软件、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新材料等行业的发展,着力开发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较高市场份额的高新技术名牌产品,为奥运经济提供强有力的高新技术支撑。与此同时,积极打造全球市场概念,广泛参与全球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工与合作,着力培育国际一流的科技园区和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把北京建成中国知识经济发展、创新基地。
1、优先发展信息产业
发挥北京在信息产业方面的优势,加快前沿技术的研究开发,重点突破关键性核心技术,完善信息技术的创新体系和孵化体系,强化信息产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争取把北京建成中国和世界重要的信息产业基地。紧紧抓住日益增长的科技需求,选择高性能计算机、智能识别、移动通信等高技术领域的关键性核心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和研发,形成成熟技术和产品,并逐步实现产业化。在联想集团研制出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基础上,加快研制功能强大的高性能网络服务器系统并开发相应的核心支撑软件,为第二代因特网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持,增强北京在信息产业高端技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发挥北京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加快语音识别、身份识别等智能识别技术的产品研发和推广应用;抓住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受奥运影响明显、未来需求巨大的契机,利用北京在数字电视研发、生产等方面的优势,完善数字彩电及发射设备、节目制作等一整套系统,加快建立国家标准,尽快形成产业规模;发挥本市在CDMA技术以及GPRS移动网络连接等移动通信技术方面的现有优势,抓住通信消费带来的商机,加快移动通信技术设备的研发生产,尽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通讯协议,逐步建立以宽带化、智能化、数字化、个人化、综合化的现代化移动通信网,使北京通信业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2、大力发展软件产业
2001年北京软件产业产值约占全国的40%,处于领先地位。今后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以系统软件为基础,以支撑软件为工具,重点发展应用软件,形成从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到应用软件的产业技术链和产品链,全面提高北京软件产业的竞争能力和增值能力。嵌入式设备软件在北京起步较早,应用十分广泛,随着奥运会带来的各种硬件设备使用量的迅速扩大,市场前景更为广阔,应着力进行研究开发;在财务软件等应用软件领域北京具有明显优势,拥有用友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特别是随着大规模的奥运工程及相关产业的建设,财务软件会大有用武之地,应加快推进,尽快在大型企业资源管理计划(ERP)等方面推出新产品。配合“数字北京”工程的实施,应做好城市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城市3S系统技术的研究开发,依托大规模的系统集成技术,实现集交通指路、语言翻译沟通、服务业实时查询和电子商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信息系统,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3、培育壮大环保产业
“绿色奥运”为北京环保产业带来了巨大发展空间,今后应加大环保先进技术的研发力度,重点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技术、节能技术、新能源利用和开发技术以及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噪声等污染防治技术。加快环保成套设备的研发和引进,重点发展清洁燃料汽车、烟气脱硫除尘成套设备、太阳能利用系统、环境监测仪器,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成套设备等高附加值环保产品,尽快形成规模生产能力。突破电动汽车和新型清洁燃料汽车技术瓶颈,在电动大巴、燃料电池中巴等的研发基础上,加快环保车型的研究开发,尽快使其在公交用车、旅游用车、办公用车方面得以推广,争取到2008年,北京清洁燃料车辆保有量不低于30%。利用北京在污水、垃圾处理方面技术优势,依托桑德、北清等一批环保龙头企业,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成套设备的开发、引进和推广应用,提高环保设备附加值。加强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加快推进先进太阳能利用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化,尽快扶持清华阳光等新能源开发企业的发展,不断提高节能技术,使可再生资源在奥运会设施中得到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继续加强资源综合利用,重点是煤矸石综合利用以及利用工业废渣生产建材产品的技术与设备,加大对报废汽车、废旧电脑、废纸、废旧电池等各类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利用,发展再生纸生产。加快环保产业基地建设,尽快建成通州、石景山、顺义三个环保示范产业基地以及中关村环保科技示范园,使北京的环保产业通过环境保护和治理得到更大的发展。
4、积极发展新材料产业
奥运会以及经济建设对新材料需求巨大,新材料产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北京新材料产业已具有一定的产业优势,要抓住举办奥运会机遇,针对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需求,尽快培育壮大。要重点研究开发纳米技术、工程塑料技术、高性能合金制造、金属特种加工、稀土应用、表面处理技术和材料设计等新材料领域关键性技术,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材料、建筑行业及建材用新材料、超导材料、生物医药材料、环境材料和新能源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以及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稀土永磁材料、高性能金属材料、功能陶瓷等高新材料,争取在奥运会场馆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通信领域以及体育器材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
(二)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制造业水平,振兴北京现代制造业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是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实现经济振兴的最佳切入点和突破口。北京要以奥运为契机,抓住国际制造业调整转移的有利条件,加快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与生产能力,在关键性和若干具有优势的行业、产品上实现技术创新和自主发展,形成具有首都特点和竞争优势的现代制造业产业群。
1、调整做大汽车工业
抓住举办奥运会和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汽车销售活跃的有利机遇,加快与韩国现代汽车集团、戴姆勒-克莱斯勒联盟等国际大公司的合资合作,推进北汽摩、北旅、北内集团公司等现有半数左右生产企业调整改造,建设规模较大的中高档轿车基地和吉普车基地,重点生产高附加值的轿车、吉普车和商用车。北京现代轿车产量从5万辆起步,中期再增加2个新车型,达到20万辆产量。到2010年产能达到50万辆,销售收入不低于800亿元。同步建设发动机生产厂、具有年度车型开发能力的研发中心,以及一批零部件合资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同时,大力建设现代化的汽车营销网络和物流体系,搞好维修和售后服务。积极发展汽车信贷,促进汽车消费的增长,使汽车工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2、加速发展微电子产业
大力发展以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新型元器件为主的基础电子产品体系,重点建设北方微电子产业基地,加快集成电路工艺技术研发中心、集成电路设计园、集成电路设备材料研制生产中心和集成电路生产基地的基础性建设工作。积极支持方舟1号、方舟2号0.25微米32位CPU芯片和星光1号、星光2号百万门级专用图像芯片,以及龙芯1号0.18微米64位高性能浮点CPU芯片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应用和推广,促进其尽快实现产业化。掌握芯片开发、设计、封装、检测技术以及0.25微米IC规模生产技术,重点开发存储集成电器、工业线性集成电路和专用集成电路。实施引进与联合策略,继续完善京台、京日、京韩的合作机制,吸引外国资本,建设3-5条8英寸0.25微米以上水平的生产线。到2005年,微电子产业力争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以上,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微电子设计与生产基地,为科技奥运的实施提供最广泛的基础电子产品体系。
3、加速发展光机电一体化产业
重点推广应用以CAD为基础的现代设计技术,采用先进制造工艺,实施先进生产模式及管理技术,注重系统和技术的有效集成。加快推进光机电一体化基地建设,着重发展激光加工设备、机器人、数控机床、智能仪器仪表、液压和气动技术产品、先进数字印刷机械、光学仪器、分散控制系统、新一代医用治疗诊断仪器、电力电子器件、数码照相机等产品。尽快实现北一大隈机床公司按期达产,力争把北一数控机床产业基地建成中国最大的数控机床制造基地,全面提升北京机械行业数控化和机电一体化水平。结合奥运会等体育赛事需求,综合运用新技术和新材料研究成果进行运动器材和设备的创新和改进,重点开发先进的数控运动仪器、测速仪、计时器等体育器材和设备,满足专业训练和群众健身等多方面的需求。同时,加快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等数码产品的研发,充分发挥京东方、清华紫光和北大方正等一批知名企业的带动作用,尽快形成产业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使其成为该行业新的增长点。
4、积极推进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发展
深入推动基因和细胞工程产品研究和应用,利用基于生物基因和细胞的唯一辨别技术,建立安全有效的身份认证系统。进一步推动生物传感器和生物芯片的研发,早日投入临床应用。集中力量开发治疗重大疾病的新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重点发展对拯救和延续人类生命起重要作用的高分子药物。加快北大维新等现代中药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动“同仁堂”等一批老字号传统中药的工艺改造,大力促进中药产业出口。运用纳米技术开发海关快速检疫和比赛现场临时诊断的新型诊断仪器。建立药检数据库和兴奋剂识别系统,研制新型检测仪器,提高精确检测手段,保持我国药物检验的世界先进水平。积极发展远程医疗,并使其借助奥运会的举办实现产业化。
(三)适应奥运需求,大力发展都市型工业
以现有名牌产品为重点,以大公司、大企业为依托,积极发展无污染、低能耗、环保型、劳动密集型的都市工业。重点是工艺美术业、服装纺织业、食品饮料业、包装印刷业,以及家具制造和装饰装修等行业。
1、振兴北京工艺美术业
工艺美术品制造业是北京的传统优势行业之一,要紧紧抓住奥运会带来的商机,突出北京历史文化特色,面对奥运需求,实施精品战略,重铸行业优势。要全面贯彻落实《北京市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制定行业发展规划,营造工艺美术行业发展的良好环境。要重建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建立“京城百工坊”,举办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展”等各类活动,扩大北京工艺美术行业的影响。要加大对传统艺术大师的保护,加快后继人才培养,使传统技艺流芳万代、发扬光大。要采取资金支持等多种方式,鼓励技术创新、工艺创新、题材创新,推出一批反映北京历史渊源、传统文化、旅游和文物特色的工艺美术精品。同时,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商品,净化工艺美术品市场秩序。
2、打造服装纺织优势产业
重点发展服装设计和加工的优势企业,借纺织工业调整之机建立“十大品牌集团”,通过技术创新和资本经营形成一批有品牌、有资本、有市场、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和公司。积极引导这些企业集团参与国际竞争,向设计并创国际化时装品牌迈进。建设“四个服装产业园区”,继续做好产品加工贸易,扩大出口。加大宣传、展示力度,定期举办国际研讨、展览、招商活动,创办北京国际时装节。借奥运之势全力推进“建设北京国际服装名城”方案的实施
,建立集时装设计、展览展示、研讨交流、贸易洽谈于一体的发展中心,重点培育一批优秀的设计公司,造就国际级的设计大师,引领时装潮流。力争经过8~10年的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东方服饰的研究中心,打造“MADE
IN BEIJING”的国际名牌,逐步确立“世界服装之都”的地位。
3、积极发展食品饮料、包装印刷、家具制造及装饰装修等行业
食品饮料业是举办奥运会的主要受益行业之一。要抓住奥运会对绿色、健康食品的需求,以“方便、绿色、环保、卫生、营养、保健”为方向,重点推广真空冷冻干燥、超临界萃取、膜分离、无菌包装、冷杀菌等先进适用技术的应用,积极开放生产各类功能性食品、保健食品、方便食品。
包装印刷业面临着奥运宣传扩大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发展设计、印刷、服务一体化的完整链条,努力实现印前数字网络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精美自动化、器材高质系列化,提高印刷水平,满足奥运市场宣传服务需求。
家具制造及装饰装修业要努力提高设计水平,充分应用新型环保材料,突出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战略,以适应未来都市家庭生活品质提高的需求。
(三)以奥运场馆及设施建设为契机,提升建筑业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
北京建筑业作为奥运工程建设的主力军,要紧紧抓住奥运会机遇,努力推动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全面提升行业竞争力,最大限度地把握北京奥运建设市场,通过最新技术集成,高质量地建设奥运场馆及各项设施,为奥林匹克史留下宝贵的建筑精品,为建设新北京、举办新奥运做出应有的贡献。
1、调整优化行业组织结构,增强企业实力和竞争力
结合企业资质调整,明确各类企业的市场定位,建立合理的工程总分包体系,基本形成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分)包和劳务分包3个序列的企业格局。大力压缩一批长期没有经营活动、明显不符资质标准的小企业。通过控股、兼并、收购和强强联合,组建几个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培育1-2家在经营规模、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等方面位居全国前5名的名牌企业。同时,要坚决打破地区保护和部门垄断,对从属于区县、乡镇和有关部门的建筑企业,要通过产权置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以独立法人的资格参与市场竞争。
2、大力提高建筑企业素质,最大限度地开拓奥运项目建筑市场
要紧紧围绕奥运工程和城市建设任务,充分做好对奥运体育场馆、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盾构、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智能建筑、钢结构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的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加快开发建筑行业环保、节能、新材料等技术和产品。紧密结合全球科技最新进展,集成全国科技创新成果,积极采用新技术,推行新工艺,提高设计和施工水平。尽快学习和掌握北京奥运工程招投标规则,做好充分的准备,及早介入项目投标工作。积极发挥北京的设计优势,高水平地进行奥运工程项目设计,力争在奥运项目的规划方案设计中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提倡几个大企业或企业集团在大型、特大型工程项目上联合投标,增强竞争实力,最大限度地占有奥运工程建筑市场,高质量地完成奥运工程建设任务,使奥运工程成为展示中国建筑艺术和最新科技成果的窗口。
3、实行多元化经营,推动建筑业产业升级
在突出主业的前提下,要努力实现多元化经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综合性的大企业集团要大力发展房地产开发、新型建筑制品生产和经销、环境保护工程、楼宇自控工程、物业管理和咨询服务等相关产业,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涉足新的领域,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要进入有广阔前景的信息产业、环保产业、新材料研制和资源的综合利用等高新技术产业,寻求高新技术产业与建筑产业的最佳结合点,实现高新技术对传统建筑业的改造。同时,要积极淘汰那些技术落后、没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从总体上实现建筑业的优化升级。
(四)围绕奥运对城市服务功能的要求,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是首都经济的主导产业,众多行业直接为奥运会提供服务,又是奥运会带动消费增长的主体力量。因此,紧抓奥运机遇,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无疑是北京奥运经济的必然选择。
1、塑造独具奥运魅力的北京旅游业
北京旅游业的发展总体目标是:充分发挥首都政治、文化和区位优势,保护古都风貌、天然景观和自然生态,体现“绿色、科技、人文”的奥运理念,将北京建成国际一流、国内首位的旅游名城。为此,要优先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在完善和展示“老北京和京城皇家文化”旅游产品的同时,积极开发展现“新北京和首都百姓文化”的旅游产品;在优先完善观光产品的同时,大力发展会展、度假、商务、修学、文化、科技、体育、生态、民俗旅游等专项旅游产品。抓好前门地区改造工程;建设一个充分体现现代科技的主题公园。要继续完善旅游标识系统和游客服务系统等旅游公用设施,调整住宿设施结构,适当增加青年旅舍、分时度假公寓等新型住宿设施和季节性家庭旅馆,以适应游客对住宿设施的多层次需求。围绕奥运会的举办,结合北京奥组委的主题文化活动,开展针对不同客源市场的海外促销,举办北京旅游巡回展和北京旅游文化周,同主要的奥运会门票销售商合作,推出前奥运和后奥运旅游包价线路。与北京奥组委合作或由奥组委授权,在每年的国际旅游交易会设立北京旅游宣传柜台。由奥组委统一部署,开展北京专项旅行计划。组织北京奥运旅游纪念品设计大赛,开发一批创意新颖、内涵丰富的旅游纪念品系列;编绘多语种的、标有奥运会场馆等新设施的北京观光地图和旅游光盘。争取到2008年,使入境旅游从数达到463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47.8亿元。为避免奥运会后出现旅游低谷现象,在2009年推出“和平、友谊、欢乐”北京旅游主题年活动,进一步弘扬奥运精神。
2、积极发展会展经济
会展经济是奥运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拉动相关行业发展、展示城市形象具有特殊功能。要利用奥运会这一契机,加速培育会展产业,使其走向基本成熟,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行业之一。结合奥运项目加快会展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组功能各有侧重、设施现代化、交通便利的大型国际会议中心和国际展览中心。围绕奥运主题组织内容丰富的会议和展览,如有关环保技术、体育产业及其它产业发展的大型国际研讨会或展览。按照国际规范规划、设计“科博会”,将其培育为国际博览会精品。办好每年一度的北京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使之成为亚洲最大的专业博览会。加强与国际知名会展机构合作,提高我市会展规模和国际知名度。探索和建立国际会展移植、互办、互补等多种合作模式,每年举办多个高档次的国际会展研讨会,使每年的国际展览规模扩大20%,国际会议规模扩大25%。同时,下大力量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会展专业公司,造就国际会展品牌。力争到2008年,把北京建设成为亚洲主要会展城市之一。
3、加快培育最具人文奥运特征的文化产业
围绕举办奥运,充分发挥首都文化的吸引力,将首都文化产业做成强势产业。按照“内容优质化、形式国际化、服务规范化、运作市场化”的标准,认真加强文化经济资源内容,使其具有显见性、完整性和魅力性的文化内容与形式,根据国内外市场不同消费群体的文化习惯,增加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内容。大力推进文化企业跨行业、跨地区的兼并、重组和股份制改造,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行业形成几家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产业集团。加快建设琉璃厂文化产业园区,创建文化产业孵化器,充分利用政府的文化采购经费,扶植和培育创新型文化企业,培育一批善于和国外打交道的文化公关公司、中介公司和策划经营人才,重点支持一批具有较好市场发展前景的文化产品的发展。加快建设演出市场、娱乐市场、音像制品市场、电影发行放映市场、艺术品市场、网络文化市场、文物市场、图书报刊市场,构筑完整的文化市场体系。利用政府、专业机构、市场的组合力量,加强市场营销网络建设,扩大与国际文化企业集团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多元媒体、主要目标市场的代理商网络、华人商会举办奥运综合活动,分批推出北京文化项目、产品和服务的组合板块,树立北京文化品牌。
4、加速体育产业的成长
体育产业与奥运直接相连,应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迅速扩大产业规模,成为第三产业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体育健身娱乐业,结合奥运场馆的建设,合理规划体育健身娱乐市场布局,形成南北有大型体育主题公园,东西有特色体育健身园区的基本格局。努力培育包括私营、个体在内的各类市场经营主体,积极开发不同层次的体育产品,合理设置经营项目,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健身娱乐需求。重点发展竞赛表演业,大力发展各类高水平的职业体育俱乐部,积极培育专业性的体育表演团体,拓展艺术表演类、竞赛搏击类表演项目。邀请国外高水平的运动队来京参加各类比赛,搞活商业性的、具有国际水准的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加快培育体育中介业,利用国家体育总局及其所属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聚集崇文区的区位优势,在体育馆路或临近街区兴建“体育中介代理商务区”,吸引国际一流体育中介公司、体育经纪公司在京设立分支机构,力争使北京成为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推广中心和各类优秀体育人才的交流中心。壮大体育用品生产销售业,积极运用电子商务,开展市场营销。采取有效措施激活体育收藏品拍卖市场。此外,还要进一步发展体育保险、体育培训、体育彩票等行业,促进整个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壮大。
5、大力发展为奥运提供综合服务的金融保险、房地产、商业服务等行业
金融保险服务业是大规模奥运工程建设的资金保障部门,也是首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北京要借举办奥运之势,加快金融街、商务中心、中关村金融走廊等重点功能区建设,积极吸引国内外银行、保险、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在京设立总部、地区总部和分支机构。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积极支持在京各类金融机构开展资产证券化、信托基金、项目融资、融资租赁等新型业务,确保奥运工程建设资金的筹措。大力加强金融电子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积极拓展银行卡服务功能和应用范围,真正实现银行卡支付无障碍的一流服务。大力推动保险行业业务创新,积极争取直接参与奥运会有关保险业务的承办,借此提高保险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和知名度。同时,要抓住时机大力开拓体育保险等新领域,进一步健全国民保险保障体系。
商业服务业是北京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举办奥运会中具有较大发展机遇的行业。要紧密围绕奥运需求,积极应用现代经营方式、服务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流通业的知识含量和整体水平。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以大型购物中心、综合超市、便利店等业态为标志的现代零售服务体系;以大型物流基地为核心、综合性物流配送区和专业性物流配送区为节点的高效、畅通的物流体系;以大栅栏文化旅游商业区和10条特色商业街以及一批特色市场为主体的商业流通新格局。加快培育为奥运会及其他大型商务活动提供办公用品、体育设施、通讯器材、运输工具、生活用品租赁等服务的新兴租赁业;大力推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代理制、特许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积极推进刷卡消费无障碍工程;加快创建安全、绿色食品流通体系。结合奥运村和五棵松体育中心的建设,合理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布局。力争到2008年,在设施水平、支付方式、服务质量、市场运作模式等方面基本实现与国际水平接轨。
房地产业是受奥运影响较为突出的行业。要加快建立有效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土地有效供应制度和管理手段,确保奥运场馆及市政设施的建设用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设立房地产市场预警制度,运用政策合理调控房地产价格,正确引导房地产开发;取消外商投资房地产的限制,实行国民待遇,积极吸引外资进行房地产开发市场;建立完整的房地产市场体系,激活二、三级市场,完善房屋租赁管理办法,全面实施房屋租赁合同备案制度,积极培育房屋租赁市场;进一步规范房地产经纪业和物业管理;推进开发企业的改革,调整所有制结构,加大非公有投资和个人投资的比重,允许外商参股或控股,通过兼并、收购和强强联合,增强企业资本经营和开发能力。
四、实施奥运经济的品牌战略
举办奥运会为打造北京城市品牌、企业名牌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要充分挖掘奥运会带来的全球品牌效应,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把打造城市品牌放在首位,全面提升北京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功能;把打造企业名牌作为重要着力点,努力塑造一批企业名牌和产品名牌。争取用更大气魄、更大手笔重塑北京企业形象,打造北京城市品牌,让“北京2008”成为永久不息的宝贵遗产。
(一)把塑造北京城市品牌放在首位
塑造北京城市品牌,是实施品牌战略的重中之重。要通过举办奥运会,把北京建设成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之一,借此扩大北京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要不断挖掘北京历史、人文、自然、社会等方面的文化内涵,树立北京这一东方文化之都的标志和象征,全面提升北京的城市形象。通过塑造北京城市品牌,向世界展示历史文化名城与现代文明相互交融的新风貌,开拓创新与奋发有为的新精神,继往开来、阔步走向世界的新气象。
1、精心设计、包装和宣传北京,提升城市品牌
全面导入城市CIS(城市形象识别系统),对北京城市进行精心包装设计。要以“新北京、新奥运”为核心设计理念,突出体现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以及建国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新成就,凸现北京品牌的独特魅力,将北京作为一个整体、一个品牌向世界推广。要将实施城市品牌战略与北京的现代化建设,与筹办奥运会紧密结合起来,将宣传北京城市品牌贯穿于举办奥运会的全过程,利用项目招投标、企业咨询、海外推介、国际交流等一切机会向世界展示北京城市的新形象、新面貌。同时,充分发挥我们的宣传优势,畅通城市营销的宣传渠道,借助各种媒体和专业推广机构,广泛宣传北京城市品牌,使“新北京、新奥运”通过奥运会传遍世界每一个角落。
2、精心培育、挖掘北京的人文特色,提升城市品牌的内在价值
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精心培育北京这一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重点打造文化牌、旅游牌、高科技牌、环境牌。要把城市外部形象与内在品质完整结合起来,深刻挖掘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底蕴,丰富北京城市的人文内涵,将体现东方神韵的文化精粹和人文特色,融入到奥运会市场开发、城市建设等各个环节,使城市布局、场馆建设、生态环境等更具中国特色,让北京城市品牌更具人文魅力。要立足于用物质与精神两个文明建设共同培育城市品牌,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和文明市民活动,加强对全体市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努力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养,不断改善北京的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从而增强城市品牌的内在吸引力。
3、精心经营城市,维护好北京城市品牌
实施城市品牌管理战略,充分调动政府、企业、个人等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措施建设好维护好城市品牌。要用“经营城市”的思路,挖掘城市品牌增值潜力。加大对城市经济、文化、社会等一切可经营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优化组合,使城市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得到升值;通过城市品牌效应,引入市场机制,吸引外资、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建设,进一步盘活城市存量资产,有序推动土地、基础设施等城市资源市场化进程,使北京城市品牌与城市建设相互促进。
(二)把打造企业名牌作为重要着力点
打造企业品牌,要以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为根本出发点,以参与奥运会市场开发为主要着力点,通过广泛参与奥运经济建设,把企业品牌做响、做大,力争全市在今后几年内培育出1~2个世界名牌、3~5个国内知名品牌。
1、广泛参与奥运会市场开发计划,通过奥运铸名牌
借助奥运会的全球品牌效应,提高企业知名度,是创造世界名牌的关键一步。目前,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计划仍未完全确定,其全球赞助伙伴计划(即国际奥委会TOP计划)在保险、银行、白色家电等领域还是空白,供应商计划、特许经营计划等市场开发方面仍有余地,国内有条件的大公司、大企业应积极争取,但赞助门槛高、机会少,预计国内够条件的企业不多。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的空间很大,其赞助商、供应商和特许经营计划等市场开发计划所涉及的领域更广,门坎较低,特别是国际奥委会对北京奥组委的市场开发预留了较大的参与空间,为国内企业、特别是北京企业借奥运东风、铸世界品牌提供了难得机遇。国内和本市企业应抓住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的机遇,尽快熟悉市场开发的规则与做法,加强与奥组委的联系与合作,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广泛参与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计划,争取在其赞助商、供应商和特许经营等市场开发计划中取得一席之地。
北京奥组委赞助商计划是市场开发的重头戏,要择优选取10~15家赞助商。在金融保险、旅游、医药、建筑、白色家电、经营性传媒等领域,国内和本市一些知名大企业、大公司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应积极争取成为北京奥组委的赞助商。北京是全国主要金融机构总部所在地,在银行、财产保险等领域具有多家实力雄厚的经营企业;经营性传媒、建筑、医药等领域已涌现一批龙头企业。通过资源整合,进一步提高企业竞标实力,力争有2-3家企业成为北京奥组委的赞助商。
北京奥组委供应商赞助方式灵活多样,可以采取产品、技术、设备甚至服务支持等多种形式,可参与企业数量较多。北京作为举办城市,要利用“本地化”优势,抓住奥运会期间需要大量产品、服务供应的契机,在体育器材、办公用品、家具、服装、啤酒、鲜花、纸张、绿色食品等领域,争取有多家企业成为供应商。
奥组委特许经营计划赞助门槛较低,涉及行业很广。北京产业门类齐全,消费市场大,适合参与特许经营的企业和产品众多,特别在工艺美术、旅游商品、建筑材料、文化用品、日常消费品等领域更有明显优势,应抓住机遇,广泛参与,争取有一大批企业取得奥组委特许经营权。特别要做好纪念品这篇大文章,悉尼奥运会只此一项收入就达5亿美元。
此外,企业还要积极寻找奥组委市场开发的其他商机,广泛参与市场开发的各种新计划,努力在开幕式、闭幕式、圣火传递、邮票、纪念币等方面取得一席之地,争取这些开发项目中有所作为,提高企业和产品在该领域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创造出若干个国内知名品牌。
2、积极寻找奥运会市场开发以外的商机,借奥运创品牌
要在遵守国际奥委会规则和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规的前提下,深入挖掘奥运会市场开发计划之外的商机,千方百计宣传和推介北京产品。要借城市品牌创企业名牌,将企业品牌战略与奥运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广产品在城市基础设施、场馆建设和环境治理等各方面的应用;在城市品牌整体宣传推介过程中,统筹考虑企业品牌、产品名牌宣传推广。要借他人品牌创自己名牌。随着国内外大公司、大企业纷纷来北京寻求商机或战略合作伙伴的良好机遇,北京的企业要发掘、利用和延伸国外大公司、大企业的名牌资源,发挥在销售网络、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本土优势,加强与已占据奥运市场的知名跨国公司合作,采取品牌授权、合作供应、结成非股权式的战略联盟等形式,成为国外大公司的“第二货源”、“本土品牌”,或局部环节的技术合作伙伴。同时,更要靠市场树品牌。要认真研究今后几年由于奥运会引致的巨大市场需求,根据奥运会赞助商和供应商的产品技术特点制定攻关计划和竞争策略;要苦练内功,以达到奥运品牌质量为目标,加快研发先进适应技术,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力争创造出该领域产品技术标准,扩大新产品在奥运会相关领域推广使用的空间。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奥运市场为纽带,进行跨国投资和经营,发展加工贸易、出口劳务,积极培育全球营销网络,扩大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占有率。
3、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作用,共同实施品牌战略
实施名牌战略,要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市场中介组织等各方面积极性。一方面,政府应从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考虑。实施品牌战略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各部门要充分发挥统筹协调、组织引导作用,积极整合首都优势资源,探索既可利用本市优势又不违反奥运会市场运作规则的新思路,加快扶持一批企业打入奥运市场,为企业借奥运树名牌创造有利条件。政府应与北京奥组委紧密配合,出台一系列企业参与奥运会市场开发的鼓励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中成长性较好、市场前景较大的企业,在产业研发投入、技改投入等方面对给予适应倾斜;支持企业重组购并,鼓励加强与中央大院大所的合作,加强优势资源整合,提高奥运会竞标实力;鼓励和支持企业申报全国驰名商标,并为企业提供品牌管理、推广、评估等方面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建立并完善品牌管理机制。同时,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继续完善吸引国内知名企业来京投资的政策。加快建成外商来京投资的快速通道,吸引世界500强企业以及技术领先的国外公司来京投资;积极组织招商活动,做好外省招商团的服务工作,为大企业、大集团来京合作创造便利条件。另一方面,北京奥组委要创造条件给予积极支持。在坚持市场化运作的前提下,应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首都特点,为国内和北京知名企业、优势产品创造更多机会。做好与国际奥委会的沟通协调工作,争取在市场开发计划上为国内企业预留出更多行业和领域。探索市场开发多种实现形式,开拓奥运会市场开发的创新思路,做好市场开发计划,进一步扩大开发领域。此外,实施名牌战略要注重中介组织作为政府、北京奥组委和企业间的桥梁作用。中介组织要积极为企业牵线搭桥,提供法律、政策等专业咨询,帮助企业策划名牌实施方案,为企业创名牌出谋划策,真正成为名牌战略实施的推动力量。
五、促进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在发展奥运经济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的辩证关系,要以经济发展促进环境建设,以环境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大力实施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战略,进一步提高城市环境治理水平,构建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努力保护好古都风貌,建立经济与环境相互促进、协调统一的新机制,确保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加大环境治理,建设生态城市
奥运会对举办城市环境有严格的要求。北京要继续加快环境治理步伐,全面增强北京市民环境保护意识,提高生态文明素养,努力使首都成为一座拥有青山、碧水、绿地、蓝天的生态城市。
1、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城市环境质量迅速改善
围绕以控制颗粒污染物为重点的大气污染防治,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使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城市的环境污染控制水平明显提高。一是继续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积极采用清洁能源,推广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使优质能源在能源终端消费中所占比重到2008年达到80%以上。严格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建筑工地扬尘。继续加大工业污染企业搬迁力度,加强城市工业搬迁的环境影响评价,防止污染向郊区转移,减少工业排污总量。二是加大固体废弃物污染治理。积极采用先进处理技术,增加垃圾处理设施,使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相对零增长,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垃圾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40%,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水平提前10年跨入世界先进城市之列。三是加强对噪声、电磁辐射和放射性环境管理。充分考虑噪声扰民问题,在必要路段建设隔声屏障、降噪结构和低噪路面。强化现有电磁辐射污染源和放射性源、放射性废物的申报登记和新建项目的审批工作,建成辐射环境管理中心、放射性废物库,建立辐射环境监测网络与管理体系。
2、加强水环境整治,彻底解决水资源污染和短缺问题
水是维持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根本,水环境的整治要结合水污染的防治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加快建成清河、吴家村、卢沟桥等15座大中型污水处理厂,使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0%,回用率力争达到50%,日处理能力接近300万吨。必要地区建设小型污水处理设施,直接取用城市污水处理后提供市政、绿化或冲洗需水。严格控制工矿企业污水排放,全部纳入市政排污管线并实现达标排放。在有条件的居民区建设中水系统,使中水回用能力达到95万吨/日。
坚持开源和节流并举,从根本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一是要协调好有关省市和地区,保证上游的水源供应。加强密云、怀柔水库的水源防护,开展第八水厂及市区水厂水源地环境治理工作。二是尽快实施“南水北凋”工程,使丹江口水库的水在2008年前进京,确保奥运会期间有安全的水源保证。三是制订应对特枯水年和连续枯水年的对策预案,在怀柔怀沙河一带建设城市地下水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并与城市自来水取水管网连通。四是大力提倡节约用水,并积极采用节水新技术,加大中水回用和雨洪利用力度,提高水的使用效率。进一步调整水价,提高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尽快出台《北京市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全面开征水资源费。
3、加快实施生态环境重点工程,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未来几年,要加快实施生态环境重点工程,显著提高绿地建设和管理的总体水平,把首都基本建成生态园林城市。一是加快首都生态圈建设。进一步加强郊区平原和山区乃至首都周边区域和流域的生态保护,加快对新建生态功能区域和重点区域建设,使全市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到2008年超过10%,并全面完成周边潜在沙化土地的治理。二是加快构建山区、平原地区、城市绿化隔离地区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实现山区绿化10万公顷,完成以“五河十路”为重点的绿色通道建设3.4万公顷,加快实施力争提前完成第二条绿化隔离地区建设,使全市林木覆盖率提高到50%。三是加快推进城市干道、街巷和水系的绿化。基本建成北京城市绿地系统,营造出不同风格的奥林匹克公园和场馆绿化景观,高标准完成255条主要大街的绿化改造,进一步完善郊区卫星城和33个中心镇绿化体系,使城市绿化覆盖率均提高到50%。四是广泛开展立体绿化,有条件的墙体、立交桥进行垂直绿化,逐步试点并推广屋顶绿化,鼓励和引导居民绿化阳台,继续实施拆墙透绿、拆违还绿措施。
(二)全面推进交通建设与管理,构建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
随着北京居民人均收入的提高和入世后汽车价格的走低,有可能诱发私人小汽车的大量增加,加之奥运会期间高度集中的交通需求,都将给北京的交通带来巨大压力。适应举办奥运会的需求,并从城市长远发展考虑,北京应加快建设现代化城市交通体系。
1、继续改造和扩展市区道路系统,加快完善城市道路网系统
进一步加快建设现代化的城市道路网系统,这是保证交通正常运行的基础条件。一要加快城市中心区路网建设,构筑城市快速交通体系。完成二环路以内四纵五横干道建设,继续实施路网加密工程,在旧城区内增设单行线,提高旧城区路网密度;加强二环路与四环路之间的干道路网建设,改善干道网的布局,完善城市道路网功能结构,容纳能力能适应300万辆机动车保有量水平;建成一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加强环路之间快速联络线建设,尽快完善由环路及若干放射状通道组成的快速干道系统。二要加快城际交通建设,提高北京交通吞吐能力。加强高速公路网,形成公路网主骨架;进一步完善县乡道路网;提高铁路网综合运输能力;抓紧完成首都机场新建跑道工程、航管气象通信工程和候机厅等工程,确保2006年底前投入试运行。
2、大力改善公共交通,加快轨道交通建设
提高公共交通通达性和服务水平,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方向,鼓励发展大容量的城市轨道交通,更是重中之重。一是要优化公共交通线网。制定公交优先发展的政策保障体系,大量开通公共交通支线,开通与地铁站、大型交通换乘枢纽、市区广场接驳的观众巴士线路,增加公交专用道,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通达性。二是加速轨道交通建设。改造环线地铁,完善导向标志,建设自动售检票系统并逐步进行车辆更新。建成地铁五号线、地铁八通线、地铁奥运支线,开工建设地铁四号线和东直门至首都机场轨道交通工程。2008年前,轨道交通总长度达到300公里。三是建立出租汽车调度系统。在奥运会前要实现电话要车、站点要车和路边招手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服务方式,并全面实现无承付收费。建立健全行业服务标准体系,在奥运期间出租车全部实现双语服务。
3、提高交通管理科技水平,实现智能化管理
提高交通管理水平是提升交通运行效率的重要保证。一是建立并逐步完善公安交通指挥系统和公交调度指挥系统。要利用可变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GPS定位等多种信息技术,加快建设市区路网实时信号控制系统、道路交通诱导系统、交通监测系统、意外事件应急处理系统以及交通信息实时发布系统,真正实现“快速道路系统和快速公交系统”的双快目标。二是重点开发能够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和交通安全的系统和产品,特别是开展奥运智能交通系统的规划与实施。三是合理利用城市的土地与空间资源,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设置停车场,优先在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和主要车站配建一定数量的机动车和自行车公共停车位,同时加强自行车停车管理。
(三)加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力度,努力恢复古都风貌
未来6年内,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将对北京的古都风貌与文物保护产生巨大影响。我们要按照“保用并举,恢复景观,成片整治,形成风貌”的指导方针,从整体上保护完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格局,最大限度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充分展示北京的历史文化风貌,实现古都风貌与现代气息的完美结合,为2008年奥运会增添东方文化的神韵。
1、整治两线风貌,展示古都景观核心
中轴线和朝阜路沿线是构成古都城市规划的纲要和基准,是古代关于帝王之都建设在城市规划理念的体现。恢复“两线”风貌是展示北京古都景观的核心。一是修复并亮出中轴线南端标志性建筑燕墩,亮出轴线东西两侧的天坛南坛墙、神乐署和先农坛;修复雪池冰窑及御史衙门,亮出黄化门城墙,形成旧皇城中又一新景观;整治钟鼓楼周边环境,与什刹海遥相呼应,形成“后市”。二是在朝阜路沿线恢复白塔寺和历代帝王庙完整历史风貌,复建三座门南侧牌楼,争取腾退并修复大高玄殿、宣仁庙、孚王府及东岳庙,及早对社会开放。
2、恢复“五区”、重现“六景”,完善古都基本格局
“五区”、“六景”是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城逐渐形成的,是古都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区”即什刹海风景区、国子监古建筑区、琉璃厂商业区、皇城景区、钟鼓楼古街市景区,“六景”即西郊风景区、北京段长城保护区、帝王陵寝保护区、通州古运河文化景区、宛平史迹保护区和京西寺庙区,恢复“五区”、“六景”对完善古都格局意义重大。一是恢复五区风貌。要修复、腾退和开放什刹海景区内的恭王府府邸、醇亲王府、涛贝勒府和贤良祠,整治周边环境,使这一历代达官贵府群集之地再现“满地月明如白昼,一灯人语共清霄”的景色;修复国子监与孔庙,开放柏林寺,把国子监古建游览区建成展示我国古代教育的博物馆;整治琉璃厂传统文化商业区,将其建为全市最大的图书文玩市场;集中保护和整修明、清皇城内的四合院街区,修复开放普渡寺,使明、清皇城重现“向夜月明真似海,参差宫殿涌金银”的景色;整治元大都土城和明北京城墙遗迹周边环境,再现古城垣景区神韵。二是修复京效风景名胜区。要大力整治以颐和园、圆明园和香山而著名的西郊风景名胜区,再造环境幽雅、建筑精美的皇家园林;修复北京段长城景区内的沿河城、鹿皮关、古北口及望京楼,在京北铸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整治修复帝王陵寝保护区、宛平史迹保护区以及京西寺庙景区,建设京东运河文化带,再现运河文化风采。
3、积极探索新途径,加强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
传统街区的保护和更新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一个关键课题。多年来,对旧街区强调原状保护,没有找到更新的途径,至使旧街区保护走入困境。为此,我们必须积极传统街区保护的新途径。一是要按照有机更新,微循环式,不大拆大改,保持历史风貌的基本原则,加快南池子地区改造试点,采取一街一策,一事一定的办法逐步推进对其它街区的改造。二是采取住房置换、货币补偿、提高居住门槛等多种方式降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人口密度。三是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传统平房四合院建筑进行改造,进一步推动整体格局和传统风貌保护工作。四是尝试与企业、个人联手共同保护,实现由政府完全承担逐步向全社会共同承担的目标转化。总之,历史文化保护区内的危改项目,应严格采取渐进的保护与更新的方式,以“院落”为单位逐步更新危房,维持原有街区的传统风貌。
4、建立跟踪危改核查文物制度,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法治建设
对危改范围的文物保护单位和普查登记以外有文物价值的传统院落、历史建筑进行重新核查,提出保护意见和保护方式并予以公布。同时,认真组织实施《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不断充实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总体方案。
对已公布的40片历史文化保护区要制定详实的保护和利用规划,有效控制保护区周围新建筑的高度、体量、色彩等。抓紧编制《北京皇城保护规划》,制定《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实施管理办法》和《历史文化保护区房屋修缮与改建的有关规定》等法规,使文物保护和历史名城保护步入法治化轨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