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业大规模采购现隐患(警言)

 


摘自《中国经营报》2006年01月20日

  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中,中国购买飞机的数量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年份,飞机的订单纪录被一次又一次刷新。据统计,2005年国内各大航空公司订购的飞机总数达到442架(包括框架协议)。中国民航总局预测,到2010年,全国民航运输飞机总量将接近1600架。照此推算,今后5年内我国民航将以每年100-150架的速度引进飞机。
  在飞机采购激增的订单背后,是中国民航市场高速的增长。2005年前11个月,我国民航的旅客运输量与去年同比增长了12.7%,高于我国GDP增长的数字。
  民航总局也对航空公司可能出现的危险充满警惕。2004年底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就公开表示,为了防止出现运力扩张失控的局面,总局今后将加大对飞机的管理,一方面对规划内的飞机引进实行备案制,一方面对航空公司的新购飞机采取风险指数评估,这个指数由航空公司的资本、效益、市场占有率、竞争力和人力资源等因素构成。
  但是我国航空公司面临的一个共同隐痛,就是运力不足。飞机交付量的急速膨胀可能成为亚太航空业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面对高速发展的市场,以三大航空集团为首的航空公司迫切希望扩张机队规模。而飞机交付以后,航空公司并非就可以享受运力扩充带来的高额利润。机队运营时存在的隐患也无可回避。随着航油价格的步步高企,航空公司的利润被逐渐吞噬。虽然根据民航总局统计,2005年前11个月中国航空公司实现赢利26.1亿元,但是今后一旦出现飞机集中交付的情况,融资租赁的成本加上高额的航油价格,航空公司面临的财务压力不可小觑。
  另外,飞行员的紧缺也成为了运力扩张的一块绊脚石。随着民营航空的大举获批,飞行员走俏市场,成为各航空公司的稀缺资源,让本来就已供不应求的飞行员资源更加匮乏,航空公司运力扩张和飞行员欠缺的矛盾将更加激化。这成为困扰各大航空公司的主要难题。
  而民航市场发展的变数,也为我国航空公司大规模采购飞机增加了风险。
  我国的民航客运得以高速发展,除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向好,奥运会的召开也是促进因素。但是,在2008年之后中国的民航市场会逐步稳定发展,国内运力基本饱和。对于一些拥有国际航线的公司来说,这之后交付的飞机可以被安排在国际航线上,而对于一些没有国际网络的地方航空公司,每年为飞机支付的高额成本无疑将成为它的又一个梦魇。
  因此,大规模采购飞机可能引发的隐患已经隐约可见。当民航市场处于生长期时,运力的不断补充可以满足市场需求,但是一旦出现飞机交付量过度集中、市场发展逐步稳定的情况,航空业将面临运力供过于求的局面,让航空公司背上另一个沉重的包袱。

非《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更新日期:2006-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