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银行整合为 |
作者:沙泉 | |||
本站与《工程机械与维修》杂志同期发布 2006年4月25日 目前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的经济结构出现许多矛盾的地方,比如:有95%以上的产品生产过剩,人们的消费欲望和投资能力不足;14万亿的城镇储蓄存款中有8万亿的存差 ,显示当前社会资金过度充裕。但银行惜贷与企业投融资难并存,销售难与资金充裕并存。如何将充裕的资金和过剩的产品提供给有投资、消费欲望的企业或个人,融资租赁在此可以担当重要的角色。 因为它面对更多的是广大的中小企业和个人。 我国现在众多的商业银行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后演变和衍生的。由于对市场的认识不足,妄图掩盖贷款质量不高等原因,把重点都放在吸收存款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游资过剩,贷款市场化转变越来越深入。银行惜贷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消化这些 为存款而支付利息带来的巨额亏损,成了银行新的苦恼。 21世纪世界进入服务贸易的新纪元,我国也融入了这个队伍(加入WTO)。银行要从过去的体制中走出来,必须要树立 新的服务意识,要开辟更多的服务品种,扩大中间业务。为了解决这个矛盾,05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36条”)“鼓励金融机构开办融资租赁、公司理财和账户托管等业务”。这为银行走出困境指出了一条光明大道。 大概是滞后效应的问题,直到06年,才开始出现一些银行关注融资租赁的问题。这给设备制造厂商的发展带来新的机会——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做的信用销售。对于厂商来说就是“在销售产品的同时 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不仅可以提高竞争力还附带了许多增值服务业务。 对于银行来说,这种既有债权,又有物权的方式降低了对信用的以来,更容易控制风险。是一种优质的放款渠道。 厂商如果规模不够大,一般没有单独提供金融服务的能力,必须要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结合起来,依靠 他们的融资能力,解决资金来源问题。银商能否合作成功是解决当前各种矛盾的关键。而有一个能达到共赢的租赁模式,才能将资金引入的厂商销售中来。 要想得到银行的金融服务,首先要了解金融的特性: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安全性是这三性中最重要的特性。厂商在设计租赁结构的时候一定要满足银行这方面的要求,否则银行不会轻易的为厂商销售提供金融服务。因为工程机械中按揭贷款失败所带来的历史教训,使银行更加认清在动产的放款中“没有物权保障的债权是不安全的债权”。 物权的退出主要靠成熟的二手市场(租赁物件可以随时变现)。而我国的二手设备市场还不健全、不规范,还处于虚拟之中,尚未形成物权退出的机制。如果设备制造厂商要想得到金融服务,就要义不容辞地承担起这个责任。 现在企业总是强调“贷款难”,其实应该说是做一个负责任的合作者难。有很多厂商一不愿意为融资租赁中的物权退出承担责任,或者只愿意承担表面的,轻微的,口头的责任。不愿意承担尾款质押、债权回购的实质 性责任。风险和收益失蘅,与银行的合作难以完成。 做一个负责任的合作者厂商应该做那些事情呢? 首先要有一个厂商所在行业发展报告。银行一般不懂厂商所在行业的具体情况,如行业利润率、行业增长率、设备销售地区渗透率、设备技术更新率、设备的增长率和设备的二手市场交易状况、政策环境等。这些对银行非常重要,因为资金风险控制的首要环节就是行业风险控制(安全性)。其次,如果行业没有利润空间银行也不会做(收益性)。至于租赁资产是否可以在资本市场或资金市场上销售,目前的要求还不是那么强烈,因为银行还找不到好项目放款。如果租赁资产质量好, 目前情况下银行会留下自己享用(流动性)。 其次是租赁物件适用性分析。并不是所有的工程机械设备都适合用融资租赁的方式销售,厂商应该根据产品的特点对不适应租赁的设备进行改装,改变其特性使之适用融资租赁。适用性原则就是:租赁物件随时可以“轻松回收和轻松处理”。比如大部分工程机械都带行走部件,债权人很难掌握租赁物件的行踪,通过安装GPS,就可以对租赁物件进行遥测和遥控,不仅提高安全性,还增强了对租赁物件的管理功能和增值服务的利润点。 租赁物件的保值曲线,这也和租赁物件的适用性有关的一个重要指标。融资租赁的租期比较长,国际普遍做法一般都超过一年,国内现行的政策是三年。如果一台设备经济寿命太短,或者贬值很快,这样的设备同样不受欢迎。因为收回来的设备有可能只当废铁卖。 目前承租人最喜欢的租赁模式是经营性租赁,它属于非全额融资,租赁物件有可能中途退租,出资人承担了余值风险。如果设备贬值太快,风险会很高。 风险共担,利益共沾的租赁结构决定合作的成败。除了租赁物件的特性对融资的影响外,租赁的结构设计也很重要。过去大多数租赁风险和收益是不成比例,而且相互之间没有必然的经济利益制约,很容易就成为一个不负责任,不承担后果的合作者。最终损失最大的还是出资人(银行)。 结构设计的原则是:一般将保证金制度、回购制度、个人无限责任担保制度、银行帐户共管锁定制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交叉的保护网和利益分配集团。“一个网栓住多个蚂蚱”项目出问题,谁也甭想跑,谁都要承担损失和责任。 厂商租赁公司需要具备切实可行的企业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银行不仅关心企业的理念,更关注企业的 经营能力。为了获取银行的信任,厂商控股的融资租赁公司必须要有完善的企业管理体系和切实可行的风险控制体系。租赁的利益要和企业经营者的利益挂钩,责任也要和利益挂在一起。通过业务流程和相应的接口文件,形成一个动态的闭环控制体系,并能及时反馈信息和调整战略战术的动态管理体系。 最后的问题是设备制造原厂厂商需要设立自己的融资租赁公司。如果没有股权的结合,租赁公司的利益和厂商的利益是有冲突的,不可控制的。租赁公司是一个服务机构,厂商要用企业信用来保障租赁公司的经营信用,才有可能从银行融资。如果母公司的信用不够,租赁公司的信用 再好也没有用。除非承租人的信用平台比较好,租赁业务是在银行的监控下封闭运行。 除了厂商以外,银行也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出资人。按揭贷款为什么失败,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银行把希望都寄托在保险公司上。因为保险公司承诺了按揭的信用保险。当出现问题时,银行才发现信用保险不过是保险公司的促销手段,并没有真正承担起责任来。 出现问题是才发现保险条款里的“地雷”。理赔无门只有自己吃亏。原因就是保险公司也不是一个负责任的合作者。 银行参与租赁已经若干轮回,大多数都没有好结果。不是租赁本身这个工具不好,而是银行自己没有充分了解租赁的特性,使用租赁的好处:两权(物权、债权)在手;以融物的方式达到融资的目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把 为租赁的服务做歪。细揪起来还是银行自己的责任。有些错误明知道不该发生可偏要去做,这就是制度本身存在的原因,是风险控制能力不强的表现。 中国的经济社会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新时代,国家在这个时候鼓励银行做租赁是看到了租赁好处的实质。但还是有一大批人把融资租赁当简单贷款做,因此造成都说租赁好,就是做不了的局面。 租赁应该在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上运作,各方都应该负起责任。这种责任一定要用利益来保证。 历史已经证明厂商租赁要优于其他方式的租赁。担不要忽略一个问题:好的厂商租赁公司大部分是外资企业,他们都有自己的融资机构。他们的客户、租赁资产质量都是非常优秀的,一般没有必要卖给银行。银行 要寻找真正的融资租赁合作伙伴的话,最好培养国内有实力,对租赁有明确理念的厂商。 尽管银行现在遇到的问题是资金过于充裕,抓住好项目不会轻易放手。担要扭转现在的局面从治本的方面考虑,应该把融资租赁做成中间业务。而不是现在这样的存贷业务。不仅租赁公司提供的是中介服务,银行也提供的是中介服务。可以通过理财、保理资产再保理、租赁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把租赁资产在资金市场或资本市场上交易。知识经济,服务贸易时代,服务是最根本的。 银行的观念转变需要一个过程,技术实践又需要一个过程,在他们自主从事融资租赁业务之前,厂商在相当一端时间有机会与银行合作。谁能把握这个机会,谁就有持续发展的源泉。 |
||||
《现代租赁网》原创作品,转载时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 更新日期:2006-0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