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汽车金融悄然提速 车贷竞争格局初步形成 |
作者:李永钧 |
来源:中国工业报-汽车周报 2005/09/25
目前,在已经启动汽车金融业务的经销商中,使用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公司信贷业务的汽车销售量已经达到整个销售的10%,而使用银行信贷的比例则远低于这一数字。业内人士认为,此举也意味着通用对中国合资企业渠道的“掌控力”有所加强。同时说明伴随着更多的跨国汽车金融巨头相继来华“圈地”,一度“冷启动”的汽车金融业正在悄然提速。
转折来得悄无声息
在2003年底至2004年初,通过汽车金融业务销售出去的车辆一度占到整个车市销量的20%。但从2004年开始,在汽车消费贷款业务高速增长的背后隐藏着一个不能够忽视的风险问题。据金融系统公开数字显示,截至2004年上半年,汽车消费贷款坏账高达900亿元。加上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汽车金融业务急剧萎缩,银行开始收紧车贷甚至大规模退出这一业务。
同样,信贷风险也让汽车金融公司不敢贸然开展大宗业务。一年多来,汽车金融公司留给国人的印象就是雷声大雨点小。尽管在发放贷款速度以及汽车服务业务种类上,都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但是,明显高于银行信贷的利率还是把更多的消费者挡在了门外。“汽车金融公司何去何从”曾成为业界的一个热门话题。
据了解,汽车消费信贷实际上并不是国外汽车金融公司的主要盈利方式,多样化的经营模式使得它们更像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金融机构。国外汽车金融公司所获利润的60%都不是来自车贷,融资租赁、信托租赁、汽车分期付款合同的转让与再租赁、保险、抵押等其他风险较小、回报率稳定的中间业务才是汽车金融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
“智慧型”经营智慧
尽管目前汽车金融公司业务开展得有限,但外资汽车金融公司仍在汽车消费贷款领域频频发力。其一,外资汽车金融公司没有立即开展对消费者提供贷款,而是选择对经销商进行贷款。主要是考虑到,由于经销商的利润迅速缩水,经销商纷纷产生“离心力”,厂商以“4S店”为核心的经销商体系开始动摇。外资汽车金融公司需要巩固自己的经销商体系,帮助经销商度过“艰苦时期”,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
其二,错开开业时间。丰田汽车金融公司与通用、大众等汽车金融公司错开开业时间,通过观察和分析竞争对手的市场表现,降低了自身的经营风险。
尤其是今年以来,银行“银根收紧”,给了汽车金融公司一个“可乘之机”。在零售方面,虽然汽车金融公司的利率略高于银行(普遍要比银行高出20%左右),但是由于汽车金融公司不需要第三方担保,为消费者减免了一笔“担保费”,因此总体而言其利率并不高。
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公司今年5月推出了“智慧型”按揭业务,得到购车者的迅速认同,其业务总量已占销售业务的30%,高于银行按揭贷款售车。与传统按揭还贷模式相比,“智慧型”按揭贷款有着低月供、自由选择还贷期限、方便置换新车等多种优势。一个关键点在于,消费者在合约期内可随时终止合约,灵活办理购车、更换或退车等手续。
面对上汽通用金融公司推出的“智慧性”车贷的走俏,光大银行一位业务经理认为,银行对于想按揭付款买车者仍有诸多条件限制是其在竞争中陷入不利的主要原因。其实与银行相比,专业的汽车金融服务公司的优势在于:汽车金融服务公司通常附属于汽车制造商,因此能够针对汽车消费的特点,开发出专门的个人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抵押登记管理系统、催收系统、不良债权处理系统等,不仅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而且降低了交易风险。
车贷竞争格局初步形成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度大规模退出汽车金融市场的商业银行正逐渐开始重新进入,整个汽车信贷市场可望复苏。事实上从今年上半年开始,随着多家汽车金融公司开始展开业务,银行也正在逐渐重新加入进来。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汽车金融公司数量上升和车贷业务回暖,反映出汽车金融政策环境正呈现出逐步放开的趋势,少数实力雄厚的跨国汽车公司已经圈地先行,而一大批财务公司和金融公司也在等待时机。换言之,中国汽车金融业竞争格局的轮廓开始初显。
目前,除了通用、大众、丰田、福特各自的合资汽车金融公司获得银监会批准开业外,戴姆勒-克莱斯勒、东风标致雪铁龙的合资汽车金融公司也有望在年内开业。目前希望在华设立汽车金融公司的还有宝马、沃尔沃、现代等。外资汽车金融公司如此迫切地蜂拥而入,理由自不必多言:汽车金融服务是他们最具盈利能力的传统业务之一。不过,这些依附于汽车厂商而实现了超额利润贡献率的国外汽车金融公司,在中国却没有那么着急。大众汽车金融公司有关负责人说:“我们不急于在中国实现盈利。”上汽通用汽车金融公司表示,将用“长远的眼光”来“耐心等待”。金融资本的逐利性是其天然本性,而国外企业来到中国,也并不是为了象征性的开业,现在不关注盈利,是为了未来更大的盈利。
目前中国只有不到20%的汽车是通过贷款方式购买的,而在其他国家贷款购车比率达到了70%。显然,这个市场的成长空间很大。虽然外资金融在资金来源以及开展业务方面还受制于政策,但一旦他们在国内战线布局完成,而国内金融市场政策也正值开放之时,这种全面爆发作用将不可抑制。在中国汽车产业新一轮的高速发展来临前,汽车金融公司完全可以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赢得属于它们自己的汽车金融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