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租赁离企业有多远 |
本报记者 陈克然 |
摘自《中国建设报》2005-09-19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工程机械租赁开始引起广大施工企业的关注,而且发展很快。但由于竞争的不规范,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引起了人们对工程机械租赁的困惑。为此记者采访了国内知名租赁专家沙泉先生。
记者:在工程机械领域,对于租赁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的认为是朝阳产业,有的认为是夕阳产业,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沙泉:我们常说的租赁其实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在我国的法律里广义的租赁分两大类:一个是租赁,它是纯粹的租赁,是一种传统、简单的交易方式,租赁物件的产权始终不转移承租人。工程机械领域里租赁的概念大都指这种租赁。它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为建筑施工企业服务,由于它的收益比较高,发展很快。近几年因为参与的企业和个人越来越多,因此出现了过多、过滥的局面,竞争越来越激烈,行业利润开始下降,所以业内人大都说是夕阳产业。
另一个是融资租赁,它实际上是一种租售行为,属于现代租赁,交易方式比较复杂,租赁结束后,租赁物件的产权大都转移给承租人。由于它对外部环境要求较高,近几年刚刚在工程机械领域兴起,很多企业还不知道,敏感的媒体抓住这个热点进行报道,因此说是朝阳产业。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我国租赁市场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沙泉:我国租赁业的现状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工程机械租赁可以说在租赁业里占的份额最大,每年交易量在800亿左右。虽给企业带来许多好处,但因为各种问题使企业很难操作,因此要真正用好租赁还真不容易。
传统租赁目前有两类企业:一是设备制造厂商办的租赁机构,另一个是不依附任何企业的独立租赁公司,在工程机械租赁领域里更多的是这类微型企业。由于他们手段灵活,经营成本低廉,在竞争中显现优势,行业出现“蚂蚁吃大象”的现象,大企业竞争不过小企业。
融资租赁在这个领域里才有3家专业租赁公司,因为刚刚兴起,规模在行业中所占比重非常微薄。融资租赁是知识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对企业人才的素质要求非常高,因此发展的速度不会很快。由于企业目前处于销售难和融资难的问题,融资租赁是同时解决两难的法宝,相信今后会有很多企业朝这方面发展。
记者:由于工程机械租赁市场还不成熟,出现了很多问题,您认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沙泉:我认为关键问题是企业就租赁做租赁,没有把租赁纳入设备制造厂商的现代营销体系中去。非厂商开办的租赁公司租赁业务发展了,对厂商的销售实际上是一种抑制。而厂商自己开办的租赁公司通过租赁、翻新、再租赁、再翻新,一台设备在生命周期内可以高价卖好几次。可惜目前国内厂商大部分企业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把销售二手设备当作收废品,卖破烂,把丰厚的盈利机会丧失了。
同样,融资租赁属于信用销售,但我们的厂商还不知道融资租赁的好处,还不知道融资租赁将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特征,大大降低了信用销售的风险,还在做什么所谓的按揭贷款或分期付款。不仅收益低,而且风险极高。结果是做信用销售是找死,不做是等死。
记者:您刚才谈到了租赁市场存在的问题,那么您认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沙泉:目前听到最多的反映,一是我国信用环境不好;二是没有资金来源;三是政策法规不健全;四是税收政策不合理。其实这些都不是关键,关键是企业没有树立正确的营销理念,没有建立现代营销体系,还是靠卖设备挣小钱。把卖服务、卖理念、卖标准的增值服务全然放弃。
租赁本身就是降低信用风险的一种手段,越是信用环境不好越需要通过租赁的方式降低风险;租赁公司没有把握好物权,出资人当然不愿意提供资金;我国有关租赁的法律法规相对于国际现状是最健全的,因为我们的法律体系不健全,因此,在我们的专业人士强烈的呼吁下,国家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包括税收政策也是最合理的(有人把合理说成优惠)。
要让我们的企业明白:在经济发展进入新经济时期,现代租赁是一种比较好的投融资方式,属于服务贸易。企业不仅需要关注销售,更要考虑长期稳定的增值服务才能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记者:近两年租赁市场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关于这方面的报道也多起来,一些协会也组织了关于租赁的论坛,还有一些专家从理论上对租赁业进行了阐释,但多数企业反映,虽然对机械租赁有了一些了解,但真正实际操作起来,还是一头雾水,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企业如何才能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沙泉:不管是租赁还是融资租赁,都不能小看其知识含量。有人说融资租赁是知识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企业热心搞租赁是好事,但很多租赁公司大都把融资租赁当作为自己提供资金的工具,在自己没有资金投入的情况下,在还没有了解融资租赁的内涵时盲目进入某领域是不成的。租赁公司要加强对企业的内部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才能搞好租赁。
企业最好在进入这个行业前,先在业内进行项目调查,不要盲目进入,或进来后又没有资金来源。不要对自己过于自信,租赁是需要团队精神的。企业要认真学习租赁技术,不要学点毛皮就以为自己是业内人士了。
记者:从媒体报道和业内口碑来看说您是注重实务操作的专家,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沙泉:我以为所谓专家一定要有自己原创的东西,否则只能算是讲师——把别人的知识整合为自己的理论讲给大家听。尤其是在新经济时代,理论结合实际更为重要,租赁业面临许多问题,企业更需要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我以为,我的理论属于应用理论,离纯粹的学术研究还有一段距离,但离市场更近一些。
记者:讲到原创,您都有那些原创作品?这些作品真的对解决行业实际操作那么有效吗?
沙泉:因为是搞应用理论的,因此要全、深、细、实。所谓全就是要掌握全面。融资租赁属于边缘产业,因此要对法律、金融、会计、税收、监管、产业等多方面都要有所了解;租赁涉及面很广,如果没有深度,给人的感觉就是一头雾水,听起来很好但无法操作。企业最关心的就是实务操作,我恰恰在这方面有这么点研究,在一些领域里不敢说是领先,但敢说是第一。因为在此之前,中国还没有做过我所做的工作。
比如,融资租赁的租金计算和财务分析,要涉及到许多技术问题和复杂的计算。如果用手工计算,既繁杂,又容易出错,效率很低。我开发的租金计算应用程序把复杂的计算电算化、程序化、标准化、网络化。在互联网上只要输入计算条件,就可以立即得到结果,还具备一定的公信力。这个技术在行业内是独一无二的,也受到了许多租赁公司的欢迎和认可。
沙泉小传
1998年创建《现代租赁网》,在网上发布了360多篇原创文章,涉及到租赁的方方面面,其中不少文章都在官方媒体和经济类知名媒体上发表。在国内创造了多个第一:第一个开发了国际转租赁业务,并陪同外汇管理局的官员到国外考察,参与谈判,让政府官员了解转租赁的内涵,并协助制定了相应的外汇管理政策,且一直沿用至今;第一个在专业媒体长期开设租赁专栏,举办融资租赁知识讲座;第一个主持专业租赁网站的BBS论坛;第一个建立租赁技术服务公司;第一个主办网上租赁沙龙;第一个在网上直播国际融资租赁会议;第一个在租赁行业会议上教授融资租赁实务操作技术;帮助所在租赁公司成为第一家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租赁公司;帮助组织策划设立了第一家金融租赁行业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