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设备租赁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
作者:沙泉 |
印刷设备租赁已进入第四个年头,印刷业和租赁行业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需要,调整思路和理念,研究它的现状与发展前景,应对这种变化。
印刷设备融资租赁的现状
融资租赁的最大特点就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在国外已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在中国基本停留在口号阶段。印刷行业在成功实践,验证了这个理论,不仅给自己带来收益,还给其他行业起了一个带头示范作用。
尽管有电子出版物对印刷行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印刷行业不是电子行业所能代替的行业,包装、广告、会展、行业组织活动的增加,带动了印刷业的发展。有了定单的保障,目前还没有发现融资租赁出现债务纠纷,是租赁行业内口碑最好的 产业之一。
因为从经营风险角度考虑,租赁公司只青睐质量好、服务周到的进口设备,对国内设备的租赁几乎没有兴趣。造成国外设备在中国销售时用中国的资金,把融资风险的包袱全部甩给 国内的租赁公司。国内企业销售自己的产品很难得到租赁公司的支持,自己也没有寻求与租赁公司合作这个意识和意愿。
印刷设备租赁的龙头企业占据了50%以上的市场份额。因为非正常原因“猝死”后,还没有“老二”能接替它的位置。 尽管有些租赁公司从不认识印刷租赁的好处到准备积极开展这方面业务,却又遇到国家宏观政策对印刷业的限制,以及因个别租赁公司的圈钱行为,导致银行收紧贷款。
由于资金链出现问题,估计印刷行业设备租赁的规模不会向前几年那样增长那么快。华北、华东各有一家租赁公司因为有自己的资金来源渠道,又重视印刷租赁,今后规模可能会大一些,加上香港租赁公司在华南的渗透,形成 东北中的三足局面。其他公司就算有心做,限定在资本金活动范围之内规模不会很大,他们期待以业绩获得出资人的认可后争取贷款。
印刷设备融资租赁的软肋
由于印刷设备租赁质量比较好,没有出现重大问题,谈论这个话题似乎多余。但现在形势变了,如果想获得资金提供者的支持,首先要让出资人对行业的情况要清楚。行业已经有业绩证明,比较容易让人接受;其次是租赁公司的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这取决与租赁公司的自身素质;关键是运作模式和外部环境。因此以前不突出的问题,现在显现出来,这个问题不解决出资人不敢提供资金,印刷租赁的规模不可能快速增长。
软肋一:物权没有真正掌握在出租人手里
印刷设备租赁通常是供货商与承租人商定好后找出租人买单,租赁公司再找银行出资。为了避免关税的麻烦,合同通常也是供货商与承租人之间签定的。这种做法违背了融资租赁合同的基本法则,尽管采取产权转移等方式“锁定”物权,但规避不了承租人背着出租人变卖租赁物件的风险。解决的方式在申请免税的同时要把租赁公司列入项目名单。
软肋二:厂商不承诺回购
“回购”这个词在国际上被确定为“不完全销售”有偷漏税嫌疑,国际大公司以不敢这样做为由拒绝对租赁物件的回购。在二手市场不完善的中国,失去厂商的“回购”就等于失去了物权的退出机制,这对融资租赁来说是一大忌。尽管印刷设备二手市场比较发达,但出资人不知道,或没能力处置,都影响他们的出资愿望。印刷设备厂商如何解决二手设备处置问题成为关键。
软肋三:政策风险随时存在
印刷行业被国家定位过热行业之一,进口设备的免税随时都有被取消的危险,如果设备签约到设备到货之间时间比较长,政策一旦发生变更,增加的关税将改变项目评估的参数,没有风险的项目有可能瞬间变为风险项目,没有什么有效方式可以预防。
软肋四:业内大部分人在无知地谈论利率
租赁就是租赁,我们有些人总把它当作贷款来做,没完没了地纠缠在利率方面。尽管租金的计算和利率有关,但其他众多因素都影响租金的构成。租赁公司“零”利率都可以赚钱,这里的奥妙非专业人士是搞不懂的,“朝三暮四”背着抱着一样重,不要再打利率的主意。最好的办法就是看支付的租金是否和盈利能力匹配,关键是能否做成。如果非要和和贷款相比最好找银行贷款,如果从银行拿不到贷款,还是安心地和租赁公司商谈,不要怕他们赚钱,你支付比贷款多的资金是他们帮你解决融资渠道的费用,况且从机会成本的角度上看,租赁有可能比贷款还低。
软肋五:出租人没有和出资人对接的接口
前面所述基本是外部因素,采取一些技术手段都可以解决。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大部分租赁公司没有顺畅的资金来源,公司的经营管理与风险控制得不到银行或出资人的认可,而企业又不愿意(或者没能力)改进,这是租赁公司资金链断裂的根本原因。这个问题不解决,印刷设备租赁不会大规模增长,有些人担心设备上的过多、过烂的问题,市场无形的手已经帮你解决这个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