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租赁帮助奥运“瘦身”

作者:沙泉

    在得到我国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的那一刻,凭着职业的敏感,立即想到租赁如何为奥运建设服务,并很快提出一些设想,得到行业和媒体的热烈响应,特别是施工机械设备制造厂商更是跃跃欲试。遗憾的是至今“奥运租赁”还没有一个成型的模式,租赁界也逐渐失去了热情。是什么原因导致奥运租赁市场迟迟不能启动?笔者以为:

不成熟的理念遇到不成熟的环境。

    “奥运租赁”是本人最早提出的一个理念,由于社会对租赁的认知度不够,通常没有把租赁的投融资功能放进去,一谈租赁就是出租服务。没有人想过如何用融资租赁的方式解决奥运建设资金问题。
    一开始,我们就把“奥运租赁”的设想汇集成一套文件通过北京市租赁行业协会和奥组委的领导接触,并得到他们的认同。但是因为“奥运建设是政治问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奥运租赁是新生事物,一旦出现问题谁能承担责任”。鉴于这个原因,因此推介速度很慢。
    由于没有把租赁的投资功能考虑进去,在谈租赁时就问题越谈越远了。因为奥组委并不是奥运工程项目的投资商,因此要想开展租赁业务必须和中标的建设单位(业主)谈。
    在经历了很长一段招标后,建设单位已经确立,其中有些建设单位本身就是金融机构,融资问题自身就能解决。尽管在首届中国租赁业论坛上,奥组委的领导在会上发言鼓励租赁公司介入奥运工程建设。并且也提出要协助租赁公司解决门难进,人难找的问题。
    当找到业主单位时又出现问题。因为奥运建设主要由施工单位来完成,因此要谈设备租赁应该找建设单位。业主已经有足够的资金来承运项目。融资租赁就不要了,需要的是施工设备的短期租赁,但是这是施工单位的问题。
    找到施工单位问题又出现了,我国的施工建设体系有一个特殊性,就是大部分施工都是靠个体承包商来完成的,他们的设备主要是自己采购的,用来接包工程,他们把自己和设备一同租给施工单位。因此不可以说租赁没有介入奥运,也给施工单位节省了设备投资资金,但是和奥运建设投资没有必然的联系。
    因为没有中间环节连接,融资租赁至今置身与奥运建设之外。

“奥运租赁”不应限定在出租服务。

    其实租赁可以分几个方面为奥运建设服务:
    一是奥运工程施工设备的短期租赁和融资租赁。前者已经实施,后者其实对施工单位很有用处。因为租赁的设备可以分期支付租金,项目结束后还拥有设备的所有权。虽然不能节省资金,但是分期付款的方式还是给企业腾出了大量流动资金;
    二是奥运服务中的租赁服务。在开奥运会时肯定有许多应急设备需要租赁。如果一次性购买,仅在奥运期间使用,投资肯定比租赁的费用高。另外一些像办公用品、生活用品、医疗保健用品、体育用品、电视录象设备等都是奥运期间的租赁的热点。原因是为了节省经费,奥运村的建设非常简陋(没有必要建的非常奢华),只是解决吃饭和住宿问题。其他享受都依靠租赁服务来完成,以满足不同消费能力运动员、教练员的需求。
    有人认为开奥运会还是很远的事情,在大运会上我们已经有了很成功的租赁经验,但还是应该在现在就有所准备。不能像大运会那样人家提出要求,我们才想办法解决着手解决,来个措手不及。既然是“政治任务”应该准备的更充分,做的更完善,服务的更好。如何选择优秀的租赁商应该在奥运开幕之前就经过实践的检验。
    三是奥运的外围建设项目的融资租赁。在数字奥运、绿色奥运的概念下,北京有许多市政工程需要加紧改造和建设。这些设施不仅能贡献于奥运,也能长久地贡献社会,并带来长期稳定的收益。如数字电视网络系统、公交车改造、地铁线建设、智能身份证系统、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都需要大量的设备投资。这些项目都应该广泛地采用融资租赁的方式投资。还是那句话,尽管不能节省投资,但是它可以减少一次性投入,而且可以用设备本身产生的效益支付租金。这种瘦身但是健壮的效果是通过市场运作来完成的,何乐而不为。

政府在奥运租赁中应该做那些事情。

    我以为社会对奥运租赁缺乏热情主要是政府对奥运租赁的政策给的不足,没有从宏观角度刺激引导市场投资奥运。融资租赁公司投资奥运缺乏动因。因此提出几个建议供决策部门参考。
    组织专门的机构研究奥运租赁,开发奥运租赁市场,推介奥运租赁项目。
    首先要解决对奥运租赁的认识问题。政府应该那出以部分资金组织项目单位和租赁公司共同研究探讨租赁的好处,寻找项目建设和租赁融资的结合点,以及可以操作的模式。关键是要找出项目单位和租赁公司的结合点。

投资奥运租赁抵免所得税。

    目前我国正处于投融资体制改革阶段,有许多创利大户因为找不到投资机会,采取偷逃税的办法逃避纳税。政府如果给予奥运租赁投资的投资抵免所得税政策,就会有大量闲散资金通过融资租赁的平台,享受本来没有办法享受的投资优惠。既解决目前间接融资比例过大的问题,又解决奥运外围建设资金来源问题。把社会游资引入到奥运建设中来。把融资风险转移给分散的投资人。

政府投资带动社会投资。

    有许多市政项目是需要政府拿出资金的。如果政府把这个资金分成块投入更多的项目中去,利用有政府参与的项目背景,获得更多收投资者青睐。再借助杠杆租赁的模式,吸收社会资金,将小块投资放大。政府投资虽然瘦身了,但是项目整体投资水平并没有减少。

充分利用奥运无形资产。

    许多租赁公司和设备制造厂商之所以愿意介入奥运建设,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看中“奥运”这个无形资产。如果租赁公司在为奥运建设开展融资租赁时,应该给予“奥运建设项目”这个品牌,享受奥运建设的优惠政策。国家不投资或者少投资就可以办好奥运是国际上已经成熟的经验。如果有必要政府应该组织研究人员到国外取经,相信许多跨国公司背景的融资租赁公司都可以提供这样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