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的风险与风险租赁

作者:沙泉

    融资租赁在中国已经经营二十年,本是朝阳行业却陷入低谷,行业宁愿放弃自己的租赁主业去冒风险经营比租赁风险还大的金融项目。行业为什么普遍走入这个怪圈?其中有必然的原因。

    首先对融资租赁的认识不足。业内人士大多数来源与金融机构,对融资租赁的金融属性看的比较重而忽略了贸易属性。其次租赁的发展没有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没有在政府的直接监管和帮助下健康成长,反而因为利益问题和政府产生对立(如:收租金时遇到地方保护主义障碍)。还有经济环境的恶化,承租人长期拖欠租金而得不到法律制裁,使得租赁公司对开展租赁业务丧失信心,业内人士普遍感觉租赁的风险太大。

    融资租赁属于边缘经济,所涉及行业的风险都会波及租赁行业,特别是边缘行业的综合性风险增加了开展融资租赁的难度。在国外融资租赁发展初期,政府与租赁业合作,并建立一系列租赁保障措施和监控机制,化解了租赁的许多风险。待租赁成熟时再逐步将租赁公司推向市场。我国的租赁业发展缺乏这个过程,至尽还没有建立完备的信用制度,也制约了租赁业务的开展。

    不知什么原因,租赁界一提到“风险”就谈虎色变。人们常说“风险”大的租赁项目我们不做。这句话的真正意义是想表达“可给租赁造成不良资产的项目不做”。其实风险并不意味损失,风险的大小和收入成正比,和损失也成正比。如果我们不去研究风险,收入和损失的机会各占50%。如果我们研究风险并找出防范风险、控制风险、化解风险的办法,损失的比例就会缩小,收入就会增加。

    股市、汇市有风险,人们为什么在“入市有风险”的提示下,投入大量资金?主要原因是有规范的市场运作环境和自身的运作机制。为了降低损失,增加收入,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和分析市场,设立了止损和退出机制,风险增加了可控因素,因此人们就敢于冒险。开展创新租赁也是这个道理。创新租赁需要知识,需要人们花费大量的精力对租赁项目进行风险分析和业务创新。租赁物件所有权的最低保障,租赁类似于银行的抵押贷款,应该比股市、汇市更容易控制风险。

    控制风险与经济环境关系紧密。租赁的外部并不十分理想:没有健全的信用体系,没有完善的退出机制(租赁债权上市流通),削弱了租赁对风险的控制能力。这是人们宁愿做股票,不愿做租赁的根本原因。但是租赁界不应因噎废食。国家现在已经认识到租赁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最近新出台的系列政策都比过去大大的改善了租赁外部环境。特别是金融租赁公司的金融业务将受租赁资产的比例限制,因此租赁公司必须想办法开展租赁业务才是唯一的出路。

     创新租赁重在创新,有些外部不足的因素可以通过内部优势调整来克服。如:租赁债权目前还不允许上市,但租赁公司在催债过程中用承租人的良性资产抵债、将租赁资产折价减让、变卖租赁物件等都是租赁退出市场的表现。如果有厂商加入出租人队伍的话,更增添对租赁物件的控制能力。金融租赁公司应该利用增资扩股的机会,吸收厂商加入金融租赁大家庭,填补租赁物件技术人才的不足。厂商也应主动和金融租赁公司合作,已解决融资租赁合法性和长期资金来源的问题。

    租赁的创新不仅在于控制风险,更重要的是增加收益。租赁创新使得经营性租赁和融资性租赁更加接近,租赁项目不仅租赁设备,还要参与承租企业的管理和分红,当然还要承担一些风险,这种创新方式就叫“风险租赁”。听到风险人们更害怕,其实风险租赁由于增加了可控因素和风险共担的原则,风险比以前小,而收益比以前高。租赁风险大,收益低的时代将随风险租赁的发展一去不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