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经济十大预测报告

     报告之四:外贸出口对GDP增长拉动作用趋弱

    
    2003年,中国外贸成功抵御了伊拉克战争和非典的两大冲击,较好维护了快速增长势头。1至10月份出口累计达到3486亿美元,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增长32.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2.2个百分点。预计2003年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将达到30%左右,增幅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在去年外贸高基数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对外贸易进一步提速,打破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尚未有连续两年高速增长的历史记录。2004年,受到世界经济复苏、外国直接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出口退税政策调整、一些国家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并且考虑到基数因素的影响,初步判断全年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将比2003年明显下降,预计全年外贸出口将达到4825亿美元,增幅回落到14%左右,比2003年下降1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趋弱,但利用外资将保持平稳增长。
    
    一、外贸出口增幅回落,出口总额突破4700亿美元
    
    2003年,中国外贸成功抵御了伊拉克战争和非典的两大冲击,较好维护了快速增长势头。1至10月份出口累计达到3486亿美元,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增长32.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2.2个百分点。到今年10月,中国外贸出口已持续14个月增长速度接近或超过30%,这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从未有过的现象。经济对外依存度跃上新的台阶,前三季度上升到63.6%的历史最高水平。预计2003年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将达到30%左右,增幅比上年提高8个百分点。在去年外贸高基数增长的基础上,今年对外贸易进一步提速,打破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尚未有连续两年高速增长的历史记录。
    
    展望2004年,从有利因素看:
    
    1、当前,以美国为龙头的世界经济有望出现较快的复苏态势,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权威机构预测,2004年世界经济比前两年有所好转,增长率将比2003年提高0.5至1个百分点,世界贸易增长率也将提高1.5至3个百分点。世界经济贸易发展呈现复苏态势,美、日、欧三大经济体的经济出现好转,有利于中国外贸环境的改善。
    
    2、2004年外国直接投资将保持稳定增长,国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继续加快,为进出口快速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3、2004年国民经济增长可望继续保持8%以上的增长。经济的较快增长,为扩大出口提供了充足的货源。同时,加入WTO后,中国的出口环境大大改善,扩大了中国的出口空间,出口产品结构升级将继续推动贸易结构优化,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迅猛,传统大宗商品出口增势良好。
    
    4、中央及地方政府对出口工作高度重视,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将继续发挥积极效应。
    
    当然,2004年中国外贸运行中也还存在很多矛盾和问题,将影响中国出口的增长和外贸的发展:
    
    1、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对出口增速将产生抑制作用,贸易顺差也会应声而落。
    
    2、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反倾销、技术性贸易措施受害最严重的国家。2003年以来,一些国家特保立法和调查的竞相启动,使国外对中国贸易保护主义涉案商品金额越来越大,参与设限的国家越来越多。由于人民币汇率短期内将坚持稳定,预计中国产品遭遇的反倾销调查和技术性贸易壁垒将呈现递增之势,给出口企业带来的成本和风险损失将继续增加。
    
    3、美国经济复苏加快使美元缺乏继续下跌的经济基础。如果美元走势回升,必然会使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有所减弱。
    
    综合上述因素,考虑到基数因素的影响,初步判断:2004年全年外贸出口增长速度将比2003年明显下降。预计全年外贸出口将达到4825亿美元,增幅回落到14%左右,比2003年下降16个百分点。
    
    二、外贸进口继续活跃,有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今年前9个月外贸进口已经超过了去年全年2952亿美元的进口规模。1至10月进口3337.3亿美元,增长40.4%,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21.7个百分点。从去年9月份至今,除个别月份外进口增速均高于出口,中国长期保持的扩大出口、提高外汇储备的格局出现松动,“大进大出”新特征开始崭露头角。预计全年外贸进口将增长38%,增幅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2004年,有利进口的因素有:
    
    1、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国内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先进技术、机械设备和国内短缺的原材料及能源产品的进口需求旺盛,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增强未来竞争力意义重大。
    
    2、随着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厂”的地位不断提高,加工贸易进口及外资企业进口实现了较快发展。随着跨国公司向中国转移生产力进程进一步加快,占进口总额比重超过50%的外资企业进口和加工贸易进口将成为保障进口快速增长的稳定性因素。
    
    3、为履行入世承诺,2004年关税总水平将由2003年的11.5%降低到约10.6%,取消部分商品的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和进口招标,对进口的促进作用日趋显现。
    
    4、为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减少国际贸易纠纷,有关部门将有目的地扩大部分商品的进口。
    
    但是,一方面考虑到2003年外贸进口基数较高,另一方面根据中国外贸进出口的一般规律,出口增幅不高,进口也不会出现大幅度增长,因此,初步判断:2004年全年外贸进口增长速度比2003年将明显下降,但仍将快于出口增幅。预计全年外贸进口将达到4726亿美元,增长16%左右,增幅比2003年下降22个百分点。
    
    三、外贸顺差继续减少,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趋弱
    
    从今年各月进出口增长速度的比较来看,一季度进口增速高于出口增速18.9个百分点,再加上国际油价、关税下调、商品配额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出现10.5亿美元的逆差,打破了连续9年没有外贸逆差的记录。4月份之后进出口增速差额缩小,贸易顺差明显提高,1至10月累计实现贸易顺差148.7亿美元,同比减少98.7亿美元。预计全年累计实现贸易顺差约160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45亿美元左右,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将比2002年减少1.1个百分点左右。
    
    考虑到当前中国外贸“大进大出”特点的出现,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国际收支平衡压力将有所加大。初步判断:2004年外贸进出口总值将达9551亿美元,增长15%,增幅比2003年下降19个百分点。全年累计实现贸易顺差约100亿美元,比2003年减少60亿美元左右。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将比2003年减少0.4个百分点。
    
    从发展趋势来看,贸易顺差仍然会是中国近期的基本特征。因为中国的贸易顺差也主要来自加工贸易,1989年以来的14年,加工贸易均是顺差,而且顺差额持续稳定增长;从1989年的26亿美元迅速增加到2002年的577亿美元,而一般贸易则是逆差、顺差不定。今年1至10月,中国一般贸易进出口逆差75.2亿美元,而加工贸易顺差613.7亿美元。从中国的进出口结构来看,加工贸易已超过半壁江山。随着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厂”地位的提高,加工贸易必将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这就决定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基本特征是顺差而不是逆差,只是随着国内需求的变化,进口增长速度的高低会影响贸易顺差的大小。
    
    四、机电产品出口持续加快,推动出口产品结构升级
    
    近年来,中国出口商品结构明显改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前10个月,机电产品出口1784.5亿美元,增长42.1%,比全国出口增速高出9.3个百分点,在中国出口产品中所占比重达51.2%;1至9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732.25亿美元,增长58.2%,比全国出口增速高出25.9个百分点,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23.8%。
    
    展望未来,中国出口产品结构升级将继续提高外贸出口能力。一方面是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下,科技兴贸战略、鼓励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长期政策效应得以体现;另一方面是大量跨国公司将生产和研发部门移到中国,外商投资的重点也由过去的一般制造业发展到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他们出口的增长带动了中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快速增长。如今年上半年出口的高科技产品中,超过84%都是由在中国经营的外国公司出口的。今后几年,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在入世的促进作用下,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在中国外贸进出口中将扮演更重要角色。
    
    五、出口主体多元化初步形成,非国有经济进出口活跃
    
    当前,中国外贸增长格局已基本呈现外资企业占据主导地位、私营企业增势迅猛的态势。1至9月份,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增长38.9%,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1个百分点,占全国出口总值的比重提高到54.1%,拉动整体外贸出口增长20.13个百分点;而国有企业外贸出口增长11.8%,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0.13个百分点,占全国出口总值的比重为32.7%,拉动整体外贸出口增长4.59个百分点;集体企业出口增长30%,拉动整体外贸出口增长1.76个百分点;私营企业出口增长155.1%,拉动整体外贸出口增长5.96个百分点,贡献率超过国有企业,成为中国外贸出口的重要补充和新生力量。
    
    与此同时,非国有经济已逐渐成为中国保持贸易平衡的中坚力量。今年头9个月全国累计贸易顺差为91.5亿美元,同比减少108.4亿美元。其中,国有企业实现逆差61.7亿美元,对当期贸易顺差贡献率为-69.64%;外资企业实现顺差21.2亿美元,贡献率仅23.93%;而集体和私营企业顺差多达131.9亿美元,贡献率高达148.87%。非国有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外贸出口的主导力量,其较高的增长速度促进了中国出口需求的快速增长。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自今年9月1日起,商务部再次降低外贸门槛,国内企业外贸经营权进一步放开,2004年所有的外资企业都将拥有完全的对外贸易经营权。这不仅将优化中国外贸经营主体结构,培植新的经营主体,壮大中国外贸队伍,而且将对促进外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六、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直接影响出口规模的扩大
    
    从2004年1月1日起,中国平均出口退税率将下调3%。出口退税率每下调1个百分点,就相当于一般贸易出口成本增加约1个百分点,出口增速将下降4.9个百分点。据估计,此次出口退税率下调对中国出口的抑制作用可能会在明年下半年有所显现。但长期来看,由于中国出口产品的基本优势在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资源价格,这些因素并不会因为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而改变,本次出口退税机制改革对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影响有限。而且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对出口增长也存在有利的方面:“新账不欠、老账要还”的原则将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有利于加快出口企业的资金周转;从2004年起,中央财政开始贴息,减轻了企业利息负担,这些都有利于企业扩大出口。
    
    七、利用外资保持平稳增长,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继续增强
    
    今年年初,中国引进外资继续上年高速增长的趋势,受非典影响第二季度以后增速开始放缓,7、8、9、10四个月外资实际使用额连续出现大幅度下降,这是自2001年中国利用外资全面回升以来从未出现过的现象。1至10月份,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2696家,比去年同期增长17.99%;合同外资金额886.83亿美元,同比增长33.75%;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35.56亿美元,同比增长5.81%。项目个数、合同外资金额、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幅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了16.47、2.1、14.24个百分点。客观地看,在国际经济、投资活动依然低迷不振的背景下,中国利用外资能达到这样的增长水平实属不易。截至2003年10月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56892个,合同外资金额9167.43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915.22亿美元。预计2003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金额有望增长6%。
    
    非典对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冲击是暂时的,不会产生长期的负面作用。从目前情况看,合同外资金额较快反弹(从7月份最低的4.8%上升到9月份的46.3%,已接近非典前的水平),表明外商投资热情正在快速回升。由于合同外资与实际使用外资间存在一定滞后期,有上年高达827.68亿美元合同金额作保障,当期的外商投资不会持续明显下降,对今年底及明年的实际利用外资也不会产生较大冲击。
    
    展望2004年,从国际环境来看,1、联合国贸发会发布的《2003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随着跨国并购活动的恢复以及经济增长的加速,全球投资流量应该在2004年重新开始增长,为扩大中国吸引外资提供了机遇。2、全球生产转移有利于招商引资的加快。在当前跨国公司进行的全球投资战略调整中,中国成为首选投资目的地,公司总部、大型项目及研发中心纷纷迁入中国,被定位为全球生产基地和制造中心,中国作为“世界加工厂”的地位不断提高。
    
    从国内环境来看,1、入世将为外商投资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外商投资的法律环境、政策环境、行政环境、市场环境明显改善,取消对外资的种种限制措施,投资领域进一步扩大,服务业领域、跨国并购成为热点,保持外商投资政策法规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将为中国扩大吸引外资产生长期良好的作用。2、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新一轮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正在展开,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外部大环境下,中国持续增长的经济对全球投资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同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稳步推进为外商投资西部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
    
    综合以上因素分析,加上2003年基数的降低,2004年利用外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速度将保持在10%左右。外商直接投资质量将继续提高、服务业投资增长继续快于第一和第二产业、引进外资的形式将更加多样化、跨国公司的大型项目和通过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项目会明显增加。2004年中国利用外资将保持较高增幅,外资企业的大量增加会促进工业、出口、投资等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对GDP增长将发挥更大作用,也会进一步促进涉外税收的加快以及劳动力就业的提高。
    
    八、外商投资领域继续拓宽,服务业渐成投资重点
    
    加入WTO后,服务业领域对外资敞开了大门,外资进入服务业的意向和进度都在不断加快。今年外商投资规定又有突破,金融保险、批发零售商业、对外贸易、电信、运输和技术服务等领域的市场准入限制逐步放宽;对逐渐蜂拥而至的全球跨国公司而言,在华举办投资性公司将获得更大的便利和更多的权益;有关放开外资在华采购出口权的具体规定出台,则意味着届时外商可以提前以独立法人资格开展出口业务,并可享受与中国企业同等的出口退税待遇及相关政策。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带来外资的快速增长。1至6月全国服务贸易领域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676家,同比增长32.24%;合同外资金额147.66亿美元,同比增长88.3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0.57亿美元,同比增长28.44%。1至8月,按照WTO的部门分类计算,中国新批服务业外资企业个数和协议金额、实际到位金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8.1%、59.0%和22.5%,均高于同期全部外商投资的平均增长水平。今后一段时期内,随着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利用外资将快速增长,其在利用外资总额中的比重也将逐渐提高。2004年,按照入世承诺,通讯服务、批发零售服务、银行业、保险业、旅行社和旅游服务、运输服务、仓储服务等方面将进一步扩大开放程度,必然带来跨国公司投资的快速增长。
    
    九、跨国公司投资继续加快,外资并购将成热点
    
    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企业的布局体系已经形成,除继续增加投资、新建外资企业外,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并购的需求日趋强烈。同时,调整和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也迫切需要跨国公司的投资。经过几年酝酿,中国实施以跨国并购形式吸收外资的政策已经取得实质性突破,2003年4月12日《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已正式实施,表明外资并购的法律条件已初步具备,今后一段时期,随着相关法规和政策的逐步完善,参股、收购和股权置换、相互持股等各种形式的跨国并购将成为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之一,这将进一步挖掘出中国吸收外资的巨大潜力。目前,外资对企业并购和金融市场投资已拉开了序幕,允许QFII进入A股市场的相关政策已经得到实施。中国以绿地投资、并购和证券市场投资等为主要内容的引资方式多元化格局正在逐渐凸现。
    
    十、对外投资初见成效,“走出去”战略进展顺利
    
    随着中国对外投资能力的逐步增强和“走出去”战略的稳步推进,目前从事跨国经营的中国企业已发展到3万多家,对外投资额近100亿美元,业务几乎涉及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国对外经济合作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多元化格局。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项目档次和技术含量也不断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迄今为止已有39家中国企业进入美国《工程新闻记录》评选的世界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行列。今年上半年,经国家批准设立境外企业的中国企业219家,投资额6亿多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近48%和20%。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累计在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了7178家非金融类企业,协议投资总额近150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近100亿美元;累计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承包工程合同,涉及金额1200多亿美元,完成营业额880多亿美元;签订劳务合作合同额近310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50多亿美元,外派劳务280多万人次。为推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鼓励企业对外投资,今年上半年,先后在12个省市进行境外投资审批改革试点,极大地促进了境外加工贸易业务快速发展;从11月1日起实行五项措施进一步加快境外投资外汇管理改革。有关部门还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广并扩大地方审批权限,进一步提高优惠程度、扩大优惠范围;在继续鼓励境外资源开发和境外加工贸易、投资办厂的同时,积极探索跨国并购等投资方式。(来源/国家信息中心、上海证券报,执笔/张峰)
    
    表1:2003年1-10月进出口贸易方式一览表
 


贸易方式

出口

进口

金额(亿美元)

增幅(%)

金额(亿美元)

增幅(%)

一般贸易

1459

32.9

1534.2

48

加工贸易

1916.4

32

1302.7

31.3

    
    表2:外贸进出口发展预测表(单位:亿美元、%)
 


年份

进出口

出口

进口


贸易差额

金额

增幅

金额

增幅

金额

增幅

2000

4743.0

31.5

2492.0

27.8

2250.9

35.8

241.1

2001

5096.5

7.5

2661.0

6.8

2435.5

8.2

225.5

2002

6207.7

21.8

3256.0

22.4

2951.7

21.2

304.3

2003*

 

33.8

 

30

 

38

160

2004*

 

15

 

14

 

16

100


注:
20032004年为预测值
   
    表3:2003年1-9月进出口企业性质一览表

 


企业性质

出口

进口

金额(亿美元)

增幅(%)

金额(亿美元)

增幅(%)

国有企业

1006.8

11.8

1068.5

26.7

外资企业

1665.1

38.9

1643.8

44.2

集体私营企业

405.1

79.3

273.3

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