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国经济十大预测报告

     报告之二:固定资产投资拉动作用有所趋缓

    2004年全年全社会投资增幅预计将在17%左右,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但增幅较2003年回落4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比2003年有所减弱;民间投资全年增长速度将达到19%左右,增幅比今年提高近3个百分点,首次超过国有及其他投资增速;中东部地区投资前景依然较西部地区更为乐观,投资增长将继续快于西部地区;房地产快速发展的势头并不会因121号文件而变化;第三产业投资将出现恢复性反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今年有所增强;与此同时,外商进入中国的脚步不会放慢,中国利用外资的前景依然广阔,中国将迎来新一轮利用外资的新高潮。
    
    一、投资增幅回落,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减弱
    
    2003年以来,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和投资率均达到1994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投资成为拉动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的主要动力。2004年,在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促进投资增长的因素主要包括:
    
    1、国际环境继续改善,三大经济体经济继续向好。美国经济在今年基础上有望实现全面复苏,将对世界经济走出低谷发挥积极作用;虽然今年欧盟经济表现不尽如人意,但低迷的状况在明年将有所改善;由于外贸出口持续增长、投资者信心增强、消费者支出增加,日本经济在历经10年低迷之后终于出现了好转,预计明年这一趋势将继续下去,使日本经济走出低谷,进入温和复苏阶段。
    
    2、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增长。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函数,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投资增长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反过来又促进投资较快增长。今年以来经济的高增长(预计在8.6%左右)将为明年投资保持较高增长奠定基础。
    
    3、企业效益大幅提升。今年经济效益总体水平持续提高。前三季度,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41.7,比上年同期提高14.7点;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572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增幅比上半年回落7.7个百分点。企业实现利润的较快增长,将对增强企业投资能力和意愿,扩大投资产生有利影响。
    
    4、政策环境进一步改善,企业投资活力增强。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继续深化包括金融体制、投融资体制、社会信用、社会保障等在内的体制改革,而且更加注重城乡改革之间、不同经济领域改革之间、社会改革与经济改革之间、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之间的协调推进,这将增强全社会经济主体的活力,刺激经济更快增长。
    
    5、物价水平持续回升,通缩阴云逐渐散去。今年以来,中国物价基本扭转了2002年持续负增长的局面,消费物价连续10个月保持正增长,生产资料价格延续了上年较快增长的态势。物价走高,通货紧缩阴云散去,有利于企业效益和盈利水平的提高,增强企业投资的积极性。
    
    当然,2004年也存在诸多不利于投资较快增长的因素:一是2003年基数较高。根据国家信息中心最新预测,2003年全社会投资增长速度将达到21.3%,为1994年以来的最高增幅,投资基数较高将对2004年投资增长产生一定的影响。二是货币信贷政策收紧。今年货币供应和银行贷款高速增长,在促进投资和经济高增长的同时,也加大了通货膨胀压力和银行风险。为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央行采取措施放慢货币供应速度,通过“窗口指导”等手段限制商业银行贷款过分集中化。这些措施将对对银行贷款依赖性很强的投资增长产生重要影响。
    
    综合分析,预计2004年全年全社会投资增幅在17%左右(见表1),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但增幅将较2003年回落4个百分点,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比2003年有所减弱。
    
    二、民间投资加速增长,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上升
    
    由于多年政策累积效应和经济景气周期共同作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为民营经济较快增长创造了良好环境。尤其是今年以来,中国民间投资更是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高增长势头,民间投资对增强投资活力、增加就业、提高企业投资效益的作用更加突出。初步预计,2004年中国民间投资增长将继续加快,预计全年增长速度将达到19%左右,增幅比今年提高近3个百分点,首次超过国有及其他投资增速,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将由今年的26.3%上升到26.7%。
    
    民间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有:
    
    1、政策环境进一步宽松,为民间投资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制企业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和实施,将进一步增强民间投资活力。
    
    2、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民营企业已经初步具备了进行较大规模投资的能力;投资方式也逐步从以扩大生产规模为主的粗放型,向以提高技术含量为主的集约型转变;不仅促进了产品、技术的升级换代,而且为民间投资的下一步发展打下了基础。
    
    3、尽管今年银行贷款增长过快引起央行及专业人士的担忧,央行已经采取包括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窗口指导”等在内的措施,控制银行信贷的过快增长。但这些政策的波及面主要集中在国有及其他投资上,而对民间投资不会产生特别明显的影响。因此,明年民营投资资金来源与今年相比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三、东中部地区投资快于西部地区,地域非均衡问题更加突出
    
    2003年西部地区投资增幅落后于中、东部地区,地区发展的差距出现拉大的趋势。2004年,中东部地区投资前景依然较西部地区更为乐观,投资增长将继续快于西部地区。原因在于:
    
    1、中央财政的支持力度可能减弱。从明年的政策环境来看,虽然国家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但在实施力度和操作方向上都会发生变化。首先,明年国债发行可能在1100亿左右,比今年减少300亿,实施力度明显减弱。其次,从投向上看,除了今年确定的投向外,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就业再就业、农业特产税改革等,都需要中央政府增加财政支出。这样,国家对西部开发的支持力度必将有所减弱,影响西部地区的投资增长。
    
    2、企业自主性投资依然不强。从近年来地区投资增长中我们发现,与中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投资对国家政策尤其是国债资金的依赖性很强。也就是说,如果国家政策支持的力度减弱,那么西部地区的投资增幅将出现明显下降。
    
    3、新开工项目相对较少。今年前10个月,西部地区新开工项目仅为21747个,比中部地区、东部地区分别少3251、13393个。从新开工项目来看,西部地区投资增长的后劲明显弱于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投资扩大的潜力明显不足。
    
    与经济发达地区不同的是,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经济增长对消费和出口的依赖程度很小,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来拉动。因此,明年西部地区投资增幅的下降将对整个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不利于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需引起政府有关部门注意。
    
    四、更新改造较快增长,自主性因素不断增强
    
    随着国债技改贴息资金到位和市场环境的好转,今年技术改造投资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高增长,改变了2001年以来技改投资增长总体偏慢的格局。前10个月增幅高于去年同期近20个百分点(见表2)。这说明中国投资开始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变,经济增长的自主性因素正在不断增强。
    
    明年更新改造投资将在今年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主要是因为:
    
    1、为使投资扩张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和质量,国家的技改贴息政策不仅不会取消,而且其范围还将继续扩大。
    
    2、为解决近两年投资增长加快,投资率偏高(预计今年投资率将在45%左右),以及部分地区和部分行业出现投资过热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国家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宏观调控职能,运用经济手段(财政、税收、土地等)引导和调节投资,防止投资膨胀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死灰复燃。这样,鼓励技术改造,对铺新摊子、上大项目进行一定的限制就成为题中应有之意。
    
    3、今年以来企业效益增长加快,对明年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奠定了资金基础。综合判断,预计明年更新改造投资仍将保持较高的增幅,将达到19%左右,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将继续上升。
    
    五、央行信贷政策影响有限,房地产投资继续高增长
    
    在房地产是否过热这一问题上,我们认为,尽管房地产业在土地批转和购置环节存在的问题不少,但房地产业总体发展依然是健康的,明年房地产快速发展的势头并不会因121号文件而变化。这是因为:
    
    1、虽然当前房地产增长很快,但这种高增长有实实在在的需求支持。以今年前10个月为例,全国商品房销售增长达40.6%,增幅高于上年同期5.2个百分点,也高出同期投资近10个百分点。
    
    2、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推进是拉动房地产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从1998年起,国有单位全部停止实物分房。住房制度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消费支出结构,住房消费比重大幅上升,大大增加对房地产的需求。
    
    3、为刺激多年萎靡不振的消费经济,明年中国将继续采取扩大消费的政策,其一就是继续发展消费信贷政策,这对人们加大购房力度,刺激房地产业快速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综合上述因素,预计明年中国房地产投资增长20%左右,增速比今年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总体上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的势头。
    
    六、第三产业投资增长加快,投资结构继续优化
    
    受非典疫情影响,今年中国第三产业增长减缓,预计全年仅增长6.1%,比上年回落1.2个百分点,与第二产业增长不断攀升形成强烈反差。2004年,第三产业投资将出现恢复性反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较今年有所增强,理由在于:
    
    一是随着消费结构升级步伐的加快,人们的服务消费需求将不断增加,为第三产业投资提供长久的动力支持。二是随着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第三产业将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新热点。三是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对缓解就业压力、满足人们多种需求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国家将出台一系列促进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四是今年基数较低,也有利于明年增速的提高。
    
    在这些有利因素的带动下,预计2004年第三产业将增长8.1%,增幅比今年提高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达到28%左右,出现恢复性增长。相应地,拉动投资高增长的主要动力,将由今年的第二产业“单拉动”,向第二、三产业“双拉动”转变。
    
    七、外商投资稳定增长,外资并购进一步活跃
    
    受非典影响,今年以来中国实际利用外资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尤其是7月份以来表现更为突出。由于今明两年世界经济复苏进程好于预期,不仅美国、欧盟和日本三大经济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反弹,而且俄罗斯、印度、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增长也表现不菲。据此,人们认为2004年外商投资形势不容乐观,理由是世界经济好转可能使一部分国际资本分流到其他国家,中国吸引外资的优势相对减弱,从而影响外商投资进入中国的步伐。
    
    我们认为,明年外商进入中国的脚步不会放慢,中国利用外资的前景依然广阔,中国将迎来新一轮利用外资的新高潮。一是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2004年中国将在以下方面加大引资力度:加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并购、BOT等方式到中国来进行投资;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企业上市;鼓励跨国公司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进一步扩大外资参与不良资产重组与处置;允许外商以直接投资方式受让上市公司的法人股股权。二是中国高增长的经济、巨大的市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对国际资本最大的诱惑所在。只要这些有利因素不消失,外资进入中国的步伐就不会停止。三是非典疫情对利用外资的不良影响逐步消除。四是今年外商投资的基础较低。由于很多外资不是以到国内短期套现为目的,更重要的是在国内站稳脚跟,要用短平快的方法进入到中国,并购是一条理想的途径。随着外资持续进入中国,外资并购将变得更加活跃。
    
    八、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政府调控投资的主要目标
    
    在投资高增长的带动下,今年中国经济抵御住非典和伊拉克战争的两大冲击,保持在加速上升轨道。从宏观角度看,国民经济实现了速度、质量与效益相统一的良好局面,但从中观、微观方面分析,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很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能否得到妥善的解决,不仅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而且对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也将造成很大影响。
    
    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
    
    1、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近年来经济发达的城市发展蒸蒸日上,开发区项目争先恐后上马、高楼大厦林立;与此相反,农村经济发展却举步维艰,农民收入缓慢。从收入增长看,农民从新一轮经济增长中得到的益处远远小于城镇居民。农民的生活状况多年来并没有多大的改变,这是近年农村消费连续疲软的根本原因。
    
    2、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剧,农村居民和城镇社会弱势群体收入增长缓慢,与高收入阶层形成强烈反差。这种趋势长期发展下去,将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见表3)。
    
    3、社会发展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公共卫生体系的薄弱,环境污染加剧等社会问题仍然存在,与经济高增长极不协调。
    
    可以预见,促进社会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明年政府的一个重要政策取向。在投资方面,积极财政政策在实施方向上将更加注重对社会发展方面的投入力度。一是根据中央部署,明年将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在全国两千多个县市各建立一家传染病医院;二是继续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教育的投资力度;三是由于减免农业特产税、出口退税改革等政策出台,需要向地方政府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四是继续加大对环境保护、就业再就业等方面的投入力度。
    
    九、部分行业结构性矛盾有所缓解,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今年以来,投资快速增长对中国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快速增长中也有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一是由于投资需求强劲,市场上出现了钢铁、有色金属、汽车等行业和产品的紧俏现象,导致这些行业和产品的价格持续大幅上扬,行业结构性供求矛盾比较突出;二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重新抬头,与供求格局变化、价格上升紧密相联系。钢铁、电解铝、水泥、纺织和汽车等行业存在比较严重的重复建设现象。
    
    预计明年国家将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来缓解部分行业的结构性矛盾,消除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提高投资效益,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首先是建立有效的信息导向制度。其次是严格可行性论证制度,杜绝“三边、五边”(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边找项目、边论证)工程。三是加强信贷管理,规范审贷程序,强化信贷审核。对能耗高、污染重、安全条件差、技术水平低的企业,从严控制贷款。
    
    十、投资体制改革将有重大突破,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
    
    预计明年中国投资体制改革将取得重大进展,投资环境尤其是软环境将进一步改善。
    
    投资主体方面,长期以来,除了国家授予投资权的大企业集团外,绝大多数国有企业都没有投资的决策权,无法成为真正的投资主体。这样企业决策者不承担投资决策失误的责任,甚至连偿还贷款本息的责任都可以不承担,由此导致国企不合理的投资行为。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进一步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实行“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权、责、利相统一的运行机制,彻底改变以往有人决策、有人投资而无人对投资后果负责的做法。预计2004年,国家将继续扩大企业投资决策权,不使用财政资金的项目,由企业决策,政府只核准或备案。
    
    市场准入方面,原国家计委《关于促进和引导民间投资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清理现行投资准入政策,在明确划分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类政策时,体现国民待遇和公平竞争原则,打破所有制界限、部门垄断和地区封锁。预计明年将继续放宽社会资本进入领域,健全招投标制度、扩大招投标范围,同时鼓励各所有制企业向境外投资,鼓励保险资金进入基本建设领域。
    
    规范政府决策方面,预计将对政府决策项目实行评估、公示制度;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引入竞争机制。非经营性的项目将实行代建制,“交钥匙工程”。对垄断性过程也实行招标,对已建成项目可以转让。
    
    在加强投资监管方面,实行先订计划,后批项目;定期发布信息作为投资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建立政府投资责任追究制度,在明确政府投资接受社会监督的同时,加强对企业投资的监督。(来源/国家信息中心、上海证券报,执笔/周景彤)
    
    表1、2003-2004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预测表(单位:亿元、%)
 


项目

2002年

2003年(预测)

2004年(预测)

绝对数

增幅

绝对数

增幅

绝对数

增幅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3201

16.1

52403

21.3

61311.5

17

国有经济及其他经济

31020

17

38620

24.5

44799.2

16

集体和个体经济

12182

13.4

13783

17.2

16402

19

基本建设投资

17251

16.4

21010

21.8

24173

15

更新改造投资

6584

11.1

8493.4

29.1

10107.1

19

房地产开发投资

7736

21.9

9616.4

24.3

11539.7

20

    
    表2、2003年2-10月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单位:%)
 

分类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国有及其他

32.8

31.6

30.5

31.7

32.8

32.7

32.4

31.4

30.2

基本建设

27.7

28.0

28.0

28.7

29.7

30.1

30.1

29.1

28.6

更新改造

41.7

36.7

31.6

37.0

39.4

40.1

39.4

37.2

34.1

房地产开发

37.0

34.9

33.5

32.9

32.0

34.0

33.1

32.8

31.3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
(2003)》、《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快报》
    
    表3、1997年以来城乡差距继续扩大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1-9)

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1)

5160

5425

5854

6280

6859

7702

6347

农村居民
人均纯收入(2)

2090

2162

2210

2253

2366

2476

1802

(1)/(2)

2.47

2.51

2.65

2.79

2.90

3.11

3.52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
2003)》、国家统计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