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租赁的立法环境

作者:沙泉

     凡是都有一个动因,融资租赁立法也是如此。首先我们研究为什么要立法,立法的理由和动机,然后才是立法的内容应该包括那些。我们从投资、就业、消费三个角度分析融资租赁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再来分析融资租赁立法的必要性。

投资结构不合理,需要发展直接融资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GDP的增长速度非常高,长期保持在2位数以内。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方面适量发行货币,另一方面扩大投资。虽然经济实现了软着陆,GDP降到一位数,但和世界经济相比,仍高踞不下(8%以上),成为鹤立鸡群的亮点。但是“GDP”的结构并不理想,主要是靠投资带动了GDP的增长,而这种投资多是靠政府发行国债搞一些大型公共设施项目,经济整体实力的增长并没有有效的改善。

    “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就累积起了庞大的债务规模。1998-2002年,我国的赤字率(赤字占GDP的比率)从1.2%上升到3.0%,在5年内翻了一番;国债负担率(国债余额占GDP的比率)从10.0%上升到18.1%。国家融资进入风险临界点,尽管尚有潜力,政府已经开始缩小发债规模。

    经济要保持持续发展,投资是不能减少。政府投资减少,民间投资必须跟上。由于目前的经济体制不合理,出现银行惜贷的同时,拥有11万亿的城镇储蓄的矛盾。存差过剩使得银行背负沉重的利息负担,制度不合理有制约了民间的投融资渠道,给我国的金融体系带来了制度风险。

表1、2003-2004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预测表(单位:亿元、%)

年  份 2002年   2003年(预测)  2004年(预测)
项  目  绝对数 增幅 绝对数 增幅 绝对数 增幅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3201 16.1 52403 21.3 61311.5 17
国有经济及其他经济 31020 17 38620 24.5 44799.2 16
集体和个体经济 12182 13.4 13783 17.2 16402 19
基本建设投资 17251 16.4 21010 21.8 24173 15
更新改造投资 6584 11.1 8493.4 29.1 10107.1 19
房地产开发投资 7736 21.9 9616.4 24.3 11539.7 20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摘要(2003)》、《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快报》。

    从表1可以看出,今后主要扩大集体和个体投资的比例,缩小国有经济及其他经济的投资比例。

    我国一直处于严格的金融管制。企业之间是不允许借贷方式融资(《贷款通则则》第六十一条)民间资金只能以存款的方式放到银行,然后在由银行对外放贷。这种方式属于间接金融。在计划经济年代,几乎100%的融资都是间接金融。所有的风险最终都落实到银行,银行背靠政府信用,做的几乎都是“政策性贷款”。出现问题时的责任都推给政府,损失也由国家财政负担。

    直接融资是把金融推向市场化的一种机制。在政府政策或者运营机制的刺激下,直接融资的方式是由出资人承担一定的风险,获取较高的收益。不仅解决了银行存差的风险,还降低了社会对银行的依赖,降低了银行的系统风险,使得国有银行真正成为商业银行,而不是变相的政策性银行。

    也不是说直接融资越多越好,风险全部转入社会也会造成社会风险。直接融资的出资人主要针对社会的富人(20%存款户的人掌握80%的存款)。目前世界上市场化金融比较发达的地区,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比例大体为6:4。从实证经验看,这样的量化结构是比较有效、比较安全的。上世纪末我国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之比大体为85:15。2003年底已经达到97.8:2.2,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的一般水平。

    间接融资负担过大,直接融资不足,投资品种少,抗风险强的项目不多,增加了银行的系统风险,真正地带来了潜在的金融危机。继续维持原有金融资源的组合方式,既不利于存量风险的化解,也不利于增量风险的防范。只有改变原有的量化结构,增加直接融资的份额,才能有助于实现化解和防范风险。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经济体系上做系统改革,分流储蓄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把政府投资行为转变为民间投资行为,把政府承担风险,转变为民间承担风险。

    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之间发展不协调。2003年前三季度,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达到16.5%以上,而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仅仅是8%,才刚接近规模以上企业增速的1/2。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之间的差距在拉大,经济的拉动主要是靠大中型企业,中小企业活力不足。如果采用融资租赁这种将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做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用租赁的方式投资,解决了存差过剩与投资不足的矛盾。我们现在所研究的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长期的不到解决,在国外基本上是靠融资租赁来解决的。融资租赁成为企业第二大融资渠道。

  现行投融资体制与市场主导的新一轮经济增长产生了越来越突出的矛盾:一方面限制了市场主体的投融资活动,限制了市场对产业升级的正常激励和优化;另一方面助长了政府行政主导型的投融资活动,使得行政主导型的重复建设难以根治。如果不尽快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损害此次经济回升的积极效果

    融资租赁依靠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的特征,以及以融物的方式达到融资的目的,降低了投融资的风险,给直接融资搭建了一个安全高效的投资平台,大力发展融资租赁是解决我国当前经济活动中诸多矛盾的有效手段。

    从消费和就业的角度看融资租赁

    融资租赁具有拉动投资,带动消费的功能。在日本,当政府退出市场实现小社会,大政府时,借助融资租赁的机制,少量投入部分资金,利用融资租赁的杠杆原理,引导民间投资,放大投资效应。特别是设备租赁,带来系列投资,和生产型消费。同时解决部门人员的就业问题。一举多得。

    下面先根据表4分析我国的投资与消费在我国GDP指标中的比重, 然后再分析租赁如何促进投资,刺激消费。

表2:2004年国民经济预测表 (单位:亿元、%)

指 标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绝对值 增长速度 绝对值 增长速度 绝对值 增长速度
GDP 104790.6 8.0 115400 8.6 127720 8.5
一产 16117.3 2.9 16717 2.9  17360 2.8
二产 53540.7 9.8 60864 12.0 68936 10.5
工业增加值 46535.7 10.0 53373 13.0  60700 11.5
三产 35132.6 7.5 37819 6.1 41424 7.8
固定资产投资 43499.9 16.1 52770 21.3 61210 16.0
消费品零售额 40911 8.8 44593 9.0 48783 10.0
出口(亿美元) 3256 22.3 4148.1 27.4 4730 14.0
进口(亿美元) 2952 21.2 4029.5 36.5 4675 16.0
净出口(亿美元) 303.5   118.6   55  
财政收入 18903.6 15.4 23100 22.2 27490 19.0
财政支出 22053.2 16.7 26200 18.8 30490 16.3
财政赤字 -3097.8   -3100   -3000  
国债规模 1500   1400   1000  
居民消费物价   -0.8   0.8   2.0
M1 70882 16.8 84420.5 19.1 98520 18.0
M2 185007 16.8 221083.4 19.5 258668 18.5

  注:工业、投资统计数据均为全口径表中产值数值均为现价。

     从2002年到2004年的预测值上分析,平均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占GDP的45%,消费占GDP的38.6%,带动GDP增长的仍然是以投资为主。从产业结构上看三次产业中,第三产业的比重低。2003年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大体仍维持在33%左右,仅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2,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就业。动态上看,2003年我国第二产业始终保持着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工业更是出现了自1995年以来最高的增幅,但第三产业前三季度仅仅增长了5.4%,三产比重过低的现象不仅没有改变,相反差距还在拉大。企业生产要通过服务业才能与消费连结,我国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仅为1/3,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影响消费的增长。待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大于第二产业了,消费率必然会明显提高,这不是简单政策因素能够改变的。 

    第二产业发展快不能拉动就业的原因在于科技的发展。如我国的化工行业处于重化工业阶段,特点表现为资金和技术密集产业,吸纳就业能力低,经济快速发展不一定带来就业的同步增长,在某些行业甚至是就业人数的绝对减少。上世纪80到90年代的轻化工业属于劳动密集性产业,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能安置300万人就业。而在目前的重化工业发展阶段,GDP每增长1个百分点,只能安排70万人就业。目前我国就业压力很大,但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快速增长并不能带来就业和收入的增加,这将直接影响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因而消费率相对较低不可避免。

表3:我国弹性就业情况

  国民经济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就业人数(万人) 就业弹性 就业人数(万人) 就业弹性 就业人数(万人) 就业弹性
1996 68950 0.14 16203 0.28 17927 0.79
1997 69820 0.14 16547 0.20 18432 0.31
1998 70637 0.15 16600 0.04 18860 0.28
1999 71394 0.15 16421 -0.13 19205 0.24
2000 72085 0.12 16219 -0.13 19823 0.40
2001 73025 0.17 16284 0.05 20228 0.24
2002 73740 0.12 15780 -0.32 21090 0.57
1978-2002   0.11   0.10   0.36

  注:就业弹性定义为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比,反映经济增长拉动就业增长的状况。

    从表3可以看出第二产业的就业弹性指数甚至出现负值。

    第三产业不发达主要体现在服务贸易比重小。我国提起第三产业总是和民间的生活服务联系在一起。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服务贸易不仅是体力上的交易,更多的是智力上的交易,是理念上的交易。美国服务贸易和传统贸易的比重已经达80%之多。知识经济不仅消化了社会上沉余的资金,提高了人才的收入,解决就业问题,还带动了消费。 

  表4:投资率和消费率比较

年份 GDP总值(亿元) 最终消费(亿元) 资本形成总额(亿元) 投资率(%) 消费率(%)
1990 18319.5 11365.2 6444.0 35.2 62.0
1991 21280.4 13145.9 7517.0 35.3 61.8
1992 25963.7 15952.1 9636.0 37.3 61.7
1993 34500.7 20182.1 14998.0 43.5 58.5
1994 46690.7 26796.0 19260.6 41.3 57.4
1995 58510.5 33635.0 23877.0 40.8 57.5
1996 6833.4 40003.9 26867.2 39.3 58.5
1997 74894.2 43579.4 28457.6 38.0 58.2
1998 79003.3 46405.9 29545.9 37.4 58.7
1999 82673.1 49722.7 30701.6 37.1 60.2
2000 89340.9 54600.9 32499.8 36.4 61.1
2001 98592.9 58927.4 37460.8 38.0 59.8
2002 107514.2 62364.6 42355.4 39.4   58.0
2003(预测值) 115403.3 66106.4 48285.2 41.8 57.3

    从表4可以看出我国的消费率一直徘徊在60%左右,投资率在39%左右。

    融资租赁是知识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属于服务贸易。经济高速发展和失业率高居不下共存,影响了人们的消费信心。如果从金融、投融资领域进行深度改革,发挥租赁这种刺激消费、促进投资的功能。使我国的经济能够从投资和消费几个方面协调发展。

    2003年投资增幅在30%左右,但消费全年增幅预计为9%,显然经济增长仍然是以投资拉动为主,消费显得有些乏力。经济发展而消费却因为国有企业的退出,公款消费呈下降趋势。就业不足又抑制了人们的消费。尽管2003年GDP的结构有所改善,但和国家发展的要求来看还差的远。

    国外为什么看好中国?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人口多,消费需求旺盛。但是中国已经渡过产品短缺时代,传统的销售模式处于饱和,竞争近乎白热化。没有现代促销手段,没有新运作模式,很难靠传统销售扩大消费。

表5:1995年以来历年城乡消费品零售额增长比较

  全社会 城市 县及县以下 城乡消费品零售额增幅之差
  消费品零售总额 消费品零售额 消费品零售额
指标年份 绝对额(亿元) 增长(%) 绝对额(亿元) 增长(%) 绝对额(亿元) 增长 (%) (百分点)
1995 20620.0 26.8 12376.7 28.1 8243.3 24.8 3.3
1996 24774.1 20.1 14951.2 20.8 9822.9 19.2 1.6
1997 27298.9 10.2 16650.4 11.4 10648.5 8.4  3.0
1998 29152.5 6.8 17825.2 7.1 11327.3 6.4 0.7
1999 31134.7 6.8 19091.6 7.1 12043.1 6.3 0.8
2000 34152.6 9.7 21110.3 10.6 13042.3 8.3 2.3
2001 37595.2 10.1 23543.4 11.5 14051.8 7.7  3.8
2002 40910.5 8.8 25897.6 10.0 15012.9 6.8  3.2
2003年(预测) 44592.4 9.0 28513.2 10.1 16079.1 7.1 3.0
2004年(预测) 49185.4 10.3 31706.7 11.2 17478.7 8.7  2.5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1980-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2003年宏观经济监测月报》计算。

    从表5可以看出,我国消费品零售增长额主线是呈递减状。为什么经济持续增长,而消费却下降。我国发展比较快的是第二产业。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企业生产效率提高,对人的需求少。重化工业发展阶段具有投资率高和消费率低的特性。 

    我国特殊“消费国情”导致消费率低。消费到居率低与我国目前正处于消费结构升级换代的过渡期有关,中等收入阶层居民的消费能力处于“买上不足,买下有余”的阶段,只好增加储蓄、扩大资金积累。低收入阶层由于收入水平低,但对未来支出预期较高,增加储蓄主要用于养老、防病治病、子女教育和购买住房等。 

    消费增长不足另一个原因是过去的消费,主要靠公款消费, 百姓消费不足。随着国家体制改革,国有企业逐步缩小,政府的权利不断下放,公款消费比例会更小。 

    另一方面我国中产阶层队伍的日益扩大,将带动我国消费结构大步升级,并提高消费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作用。预计到2010年,我国消费占GDP的比重将上升至63%,到2020年将达到71%。在此过程中,在中产阶层为消费主体的带动下,房地产业、汽车制造业、健康和制药业、教育、旅游业、电信与信息制造业以及金融服务业将大力发展,整个国民经济将在生产和消费的良性循环中日新月异。 

  2004年随着消费需求增长加快,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增大。初步预计2004年GDP增长8.5%,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3%,粗略计算,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4.5%,比2003年提高3.4个百分点,消费拉动当年GDP增长3.78个百分点。 

  虽然消费对经济增长作用有所增大,但投资需求仍对经济增长起主导作用,消费率低的问题仍将继续存在。目前发达国家消费率一般在60%至70%,有些国家甚至达到80%,而我国2002年只有58.2%,投资率高、消费率低是由我国经济特定发展阶段和特殊"消费国情"所决定的,对此应有客观认识。 

    中国需要从增加民间投资和扩大百姓耐用消费品(汽车、房屋、电脑、医疗保健器材等)寻找出路。在销售方式上,由传统消费扩大到信用消费(分期付款、按揭、赊销、寄售等),在扩大到租赁消费(租借、融资租赁)。多种消费方式并存。 

    租赁消费的好处在于: 

    一是应急消费。消费者有时并不关心物件是否属于自己,而是关心物件能否满足自己的使用需求。在突发事件来临时,短期使用就可以解决紧急需求。 

    二是超前消费。有一些消费者并没有足够的资金,但想得到耐用消费品带来的享受,通过租赁可以达到这个目的。这种超前消费完全站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上,是一种健康的消费。 

    三是尝试性消费。随着科技进步,市场上出现许多新产品。但是人们对它的性能和带来什么享受并不了解,通过租赁,可以满足尝试性消费。 

    四是生活需求消费。现代经济环境中,人才流动非常频繁,特别是异地流动带来对住房的需求,工作的时间效率,带来了对汽车的需求。在发展初期,人们总希望用最少的钱,解决最大的问题。因此,房屋和汽车的租赁可以免去巨额投资,用少量的钱解决住行问题。 

    五是生产消费。在生产过程中,有一些设备只是临时使用。如果花费巨额投资短期使用会造成资产的闲置。通过短期租赁可以节省大量 投资和资产管理费用,降低生产成本。 

    六是生产生活消费。目前几个人组成的小公司非常多,特别是个体企业(SOHO一族)他们既需要生活,又需要工作,如果租用房屋、汽车、电脑等办公用品,解决办公环境的同时又解决生活问题,一笔资金发挥多种作用何乐而不为。 

    针对我国目前经济状况及需要改革的迫切性,以及租赁综合解决当前经济发展矛盾的特点。建议立法部门对融资租赁应先行立法。 

    注:本文部分内容摘自《2004年中国经济十大 预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