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转变观念是振兴租赁事业的根本

作者:沙泉

 

中国融资租赁研讨会发言稿,作者 沙泉 裴志明 李春旺

    一 、融资租赁业存在的问题
    融资租赁原本是在推销机械设备,促进投资需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的融资租赁业创立于本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时主要目的是利用外资,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技术和管理。由于她的经营方式并不完全适合中国的国情,从而演变成变相贷款和盲目引进机械设备。经过十多年艰苦经营后,出现行业性危机。因此融资租赁业在中国有“早产儿”和“畸形儿”之说。
经过十多年的实践,过去主要有五种不正确的观念和做法影响着租赁业的健康发展:

    1、盲目“负债经营”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初期,随着“负债经营”观念的引入,影响着一些企业领导人,他们把融资租赁也看成一种借贷方式,有的企业甚至认为融资租赁是类似政府拨款的另一种筹措资金的方式。因此承租人只关心能否取得租赁设备,而不关心实际还债能力,出租人只追求规模,盲目上项目给租赁业造成许多危害。
    2、资本市场未完全开放
     在国内资本市场没有完全开放的情况下,租赁债权不可以作为有价证券上市,从而限制了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租赁公司仅靠自有资金搞租赁,规模不可能扩大。租赁公司为了解决发展问题只能依赖从外部融资,这就形成高负债经营的状况。加上租金回收出现问题,使得融资租赁行为变成一个只有社会效益,没有企业效益的经营活动。把本属低风险高收益的租赁行业,变成高风险,低收入的一种行业。
    3、人才没有充分利用
    融资租赁由于行业本身的特点,涉及的门类多,知识面广,对于人才的业务能力要求非常高。但在中国因传统观念的影响和体制本身的原因,以及人才成长需要一个过程等多方面因素,往往人才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利用,企业缺乏科学的管理造成了经营混乱的局面。
    4、盲目上项目
    由于体制的原因,过去搞项目多凭长官意志,没有进行过科学认真的评估,上了一些“三拍”(拍脑门、排胸脯、排屁股)项目。加上人情关系,管理不善,造成严重的租金回收困难,给原本不成熟的融资租赁业雪上加霜。
    5、外部环境影响
    除了租赁行业本身的问题外,政策不配套和法律、法规不健全,“三角债”连环套加剧,地方保护严重,企业信誉危机等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加速租赁债权不良资产的沉淀,使整个融资租赁业的经营普遍陷入困境 。

    二、融资租赁业的目前状况
    目前中国融资租赁业,主要由三块组成:一块是非银行金融机构组成;一块是中外合资组成;另一块是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下面兼营融资租赁的租赁业务部组成。由于经营机制和管理方式不同,以及国家金融政策的改革与多次调整,目前第三块租赁业务已经处于自生自灭状态。剩下的中外合资企业的租赁公司经营状况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租赁公司在经营方面也产生差异。
    主要原因是:
    在改革初期,中外合资租赁公司为国家利用外资开辟了一个新的融资途径,从整体上说,他们具有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运作机制,有直接与国际金融市场相联系的信息途径和相对稳定的融资渠道。在经营管理上有中外双方共同管理的经验,又有国家在催收租金上给予行政上和经济上的有利支持,目前已经渡过了发展期、催债、整顿期,开始进入新的变革期和开发期。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租赁公司主要目的是扶持企业技术改造,通过融资转租赁的方式利用外资引进先进设备,使出口产品更新换代。国际转租赁也同样有利用外资成分。由于国家金融管制下统得过死,管理不科学,加上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因此出现经营管理问题。在当前经济紧缩时期,老包袱、新问题集中在一起,解决债务的难度明显超过中外合资的租赁公司。另外在清欠问题上,国家没有象对中外合资租赁公司那样重视,行政上没有给予支持,使得历史问题得不到解决。目前非银租赁公司已经渡过了租赁业务发展期 、金融业务开展期,进入全面清理整顿期。同时也正在为今后生存、发展进行探索。
    随着经济的发展目前出现新的第三板块,他们是由内贸部组成的经营性租赁公司。这些公司尽管经营传统的经营性租赁业务,但是许多生产设备企业都希望以融资租赁的方式推销他们的设备,以保证资金能安全回收,有许多的企业为此已经开始考虑如何筹建新的融资性租赁公司的问题。
    由于设备推销问题,这些企业对融资租赁业务的需求增大,一些企业和经营性租赁公司开始变相经营融资租赁业务。因行业管理的政策限制和法制的不完善,一方面无法界定他们的经营性质,对他们进行分类管理。另一方面无法确定他们经营的合法性,限制他们的违规经营。目前这块暂时处于管理空白。
    当前我国面临扩大内需,提高投资需求的问题,融资租赁业务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良方。在这个问题上,如果现有的融资租赁公司不能发挥自身的作用,那么新第三板块的形成,将以不可阻挡趋势的飞速发展。

    三、适应市场需要,完成经营观念的根本转变
    目前经济发展进入世界性萧条期,我国也处在经济紧缩和调整时期,国民对消费的需求成下降趋势。内需萎缩减少了投资需求,许多机械设备生产企业面临萎缩和倒闭。这势必给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危机。融资租赁本该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良方,可自身经营陷入困境。因此租赁行业到了必须改革的阶段。过去的思想观念、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必须改变,才能有利于寻找出路和促进行业发展。
    1、由以融资为主转向以推销为主
    融资租赁这种金融手段的主要宗旨,就是在经济发展时期为企业了扩大商品销路,减少资金回收风险。要想使租赁业进入良性轨道,就该遵循它的宗旨经营。
    目前经为了推销商品,一些企业为了暂时的生存,铤而走险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推销自己的产品,销售商承担着资金回收的风险,给本来不景气的市场环境增添了更多的“三角债”链环套,反而限制了商品的推销。而融资租赁方式就不同了。由于在整个租赁过程中租赁公司始终掌握着租赁物件的所有权,因此,可以从本质上解决资金回收的问题。
    融资租赁公司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开始第二次创业,但经营对象的重点必须由生产企业转向商家或设备生产企业。租赁业的服务对象应该从“扶贫”(给需要添置设备而资金不足的企业提供资金)转变为“服务”(给产品有市场销路,而因资金问题限制了扩大销售能力的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按照目前社会的需求,租赁公司的经营方向是需将服务重点向设备生产厂(商)转移,融资租赁业务的服务主体将发生结构性转变,形成由买方租赁向卖方租赁的过渡。
    2、由"大而全"向"小而精"转换
    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对大中型企业都给予了特殊的信贷政策和投资规模,可中小型企业发展需要借贷资金并没有得到解决。由于他们的资信问题,加上国家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变过程,考虑到贷款风险问题,银行对他们惜贷资金。
    租赁公司的重点服务对象应该是这部分中小企业。这并不是说租赁公司可以担当资信风险的冤大头,而是项目规模小以及融资租赁自身的经营特点,应该比银行更有解决这方面风险的能力。租赁公司不应该放弃自身的特点,而去承担依靠国家整体实力才能完成的大型投资项目。“贪大求洋”已经给租赁业带来了严重的伤害,今后搞项目应该避免这方面的风险。
    另外租赁公司的租金回收之所以能有安全保障,主要靠控制租赁物件能“轻松回收”和“轻松处理”(这是租赁公司能承担风险最根本的原因,可历史上从来没有被重视过)。一般只有中小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才能作到这点。如果项目规模搞得太大,一旦偿还租金出了问题,很难对租赁物件采取“轻松回收”和“轻松处理”,租赁公司也就丧失了安全保障条件。融资租赁属于服务贸易,租赁公司应该靠服务,而不是靠搞“大项目”赢利。
    3、由单方承担风险转为多方共担风险
    为了化解租赁风险,在签定租赁合同的同时,应让商家(租赁物件供货人)、承租人和出租方,根据项目风险的承受能力和接受能力,按比例划分风险责任和利益分配。既减少出租人单独风险过大的情形,又明确了商家和承租人的责任和义务。解决了过去那种出租人不关心商家的供货质量和售后服务;商家不关心出租人是否能收回租金,只管推销自己的设备;承租人只关心自己的生产和发展,而不考虑偿还租金的问题。
    4、由松散式经营转变为参与式经营
    过去出租人与供货商和承租人的关系是没有必然关联的主体,任何一个主体出现问题都没有制约机制的限制,出现问题后最终受到伤害的主要是租赁公司。今后搞融资租赁必须承担风险这是不可质疑的,为此才有获取高收益和利润的基础。因此在选项、管理和操控上,除了有风险共担这样的机制外,租赁公司还可以考虑将部分租金转化为股本。将租赁与投资结合在一起,使得租赁公司在整个商务活动中占有主动地位,因此收益应该最大,风险最少。
    5、由小农经济型向知识经济型方面转换
    由于今后的租赁业务要参与对工业企业的管理和分配,因此对业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更高、更全面,租赁项目的经营形式将会随着利润的分配,变成多种多样的经营模式,业务人员的能力也要一专多能。水平低,技能单一的人将不能适应今后的融资租赁业务发展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融资租赁的利润来源,将依靠这些高技能的人才,通过艰苦的脑力劳动和交涉能力来创造。
    6.由固定模式经营转为灵活多边式经营
    过去由于融资租赁业务的局限性无形中增加了项目的经营风险,如:租期过短,增加了每期租金的偿还负担;固定利率增加了企业经营的利率风险等。今后租金的确定更主要是看项目现金流量的流动情况和出租人对承租企业的控制能力,根据实际收益率反算已偿还租金,而不是事先固定一个什么简单的操作方式就万事大吉。
    7、由松散型管理向集约化经营转换
    租赁公司过去搞项目强调个人作用,提倡项目由经办人从头管到底,其他人很少干预。随着租赁业务的灵活性和多样性,租赁公司内部的经营机制必须由松散型管理向集约化经营模式转变,才能适应新的业务开拓与发展的需要。小农经济式的管理方式缺乏监督和制约,就算用于常规融资租赁也已经证明是不适应的,这是造成融资租赁高风险,低收益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租赁业未来健康发展的建议
    融资租赁行业要想得到健康发展,除了自身转变经营观念外,政府主管部门也要根据当前租赁业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出现的新动向调整政策,给租赁业一个切实可行的运行环境,使融资租赁真正能为国家解决扩大内需上发挥出积极作用。
    1、调整、健全配套法规
    融资租赁的独特优势对社会有特殊的贡献,国家应该重视它的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好处。像其他发达国家所做的那样,在金融、经济、税收、关税和外贸与利用外资等方面,在政策上给予必要的优惠和支持;在法律上给予明确的规范和保护;在宏观管理上,进行监督、指导和协调,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融资租赁业要想发展需要转变观念,而政府主管部门也需要了解融资租赁的现状,调整一些过时的政策。如:前面提到的有关租赁公司参与投资的问题。目前对租赁公司投资管理有一定的限制。但如果仅搞租赁不参与投资项目风险大利益小实际上没有人在愿意搞过去那种单纯融资租赁了。
    尽管《合同法》已经出台,与融资租赁相关的配套法规也当尽快建立。以界定融资租赁业的职能作用、社会功能、法律地位和规范融资租赁承、出租双方企业的权力义务与行为准则。
    应向其他经济法规那样,统一各种不同类型的《标准租赁合同格式》。加紧制订《融资租赁合同管理条例》,以及会计准则、 融资租赁税收标准、融资租赁折旧标准等相法律文件关。
    强化会计制度中有关融资租赁法律条款,建立可以制约承、出租双方的财会制度,防止承租人不按财务规定,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单立于本企业固定资产之外处理,而混同本企业固定资产,套取抵押贷款。还可防止出租人没办法追究承租人挪用折旧费的责任。
    2、国家应提供优惠税收政策,扶持鼓励发展租赁业
    政府主要利用利率和税收等经济杠杆,对融资租赁项目进行宏观调控。对于国家急需鼓励的项目,提供低利率贷款。对于国家控制和限制的项目,提供高利率贷款;对租赁公司的资信进行资信安全评级,对经营好的公司提供低息贷款对经营不好的公司,限制或提高贷款利息。通过利率调控,使租赁业项目结构和取向适度地健康发展。
    融资租赁的设备所有权名义上是属于租赁公司,实际上许多项目,租赁公司使用的资金来自国外金融机构,引进的设备和技术也来自国外实属利用外资。但在关税待遇上确按照承租人的条件核定减免税,使减免税收的好处没能充分体现。应该调整为按承、出租人条件最好的一方享受减免税优惠待遇。有了这个条件,尽管税收的好处最终是给承租人(因为承租人支付关税),但因承租人负担减轻,也相应提高承租人的还租能力和吸引他们使用融资租赁方式引进设备和技术。对于国家急需或鼓励的项目,在税收和折旧上也要给予考虑,适当缩短折旧期或降低、减免税额。
    租赁公司使用的资金主要从外部而来,租赁公司的收益主要是利差收益,因此在税收上应该确定一个统一的认定标准,使得租赁公司有一个正常的税收环境才能健康发展。
    3、国家主管部门协调管理
今后租赁公司的股东可能不全是银行或金融机构组成,有的甚至是由多生产厂商,多行业组成的股东。这种公司受行业条块分割管理的影响,容易形成多头管理的局面。没事谁都管,有事谁都不管,因此需要改变这种管理方式。在目前情况下,确定归口管理部门,集中行业管理,加强行业监督。尽管现在已经政企脱钩,租赁公司的主要领导干部的任免,至少行业主管部门也应参与意见。行业之间、各条块管理之间,应互相通气避免政策相撞。
    4、开放资本市场,盘货存量资产
    自由经济国家的金融政策允许租赁公司进入资本市场,租赁公司的债权和担保函可以作为有价证券在资本市场上进行转让和买卖。如果国家借鉴国外的做法,允许租赁公司把良性资产在市场上流通,把不良债权折价卖给承租人的当地的金融机构,他们可以利用自身地缘优势、与当地的联系,轻松收回租金。减少租赁风险。租赁公司可借此盘活资产解决历史遗留长期拖欠租金的问题。
对于有一定效益,但又不能及时偿还租金,长期拖欠的企业,也可以考虑用"租转投"的方式将部分租金转为股份,参与承租企业经营,用另一种方式收回租金。
    5、扩大央行贷款和再贷款规模
    目前因租赁公司融资渠道不畅,资本市场尚未放开,资金来源紧张。如今租赁行业面临二次创业的问题,而遗留的历史包袱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如果等到租赁业自行调整,还需要一定时间,可国家解决扩大内需问题却迫在眉睫。人行在加强管理的同时,给经过改进减少风险的融资租赁的项目,按租赁公司的信用等级提供贷款或再贷款,适当减少存款准备保证金等信贷政策。在解决国家困难的同时,给企业一个修养生息的机会。
    6、应不再把国际转租赁列入外债管理范畴
    目前国家将国际融资转租赁列入外债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实际上对利用外资起到了限制作用,把企业市场行为和信誉变相转为国家信誉,反而对国外金融机构更为有利。应该对租赁公司放开这方面的管理,把风险转移到愿意投资中国租赁业的国外金融机构,让他们在取得利益的同时,也要承担在中国投资的金融风险。
    7、放宽投资政策
    人行考虑到金融风险,对租赁公司的投资规模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还要考虑到如今的租赁业务如果不和投资结合起来就很难开展。如:不参与企业投资很难控制承租企业偿还租金的自觉性;不允许参与证券交易,就无法用企业的债券、股票对租赁项目进行抵押担保(银行根本不给担保)和将租赁债权转为直接股权(一旦出现问题可以接手控制企业)。这些手段都是目前经济环境中为有效的防范风险不得以而采取的方式。这个问题不解决租赁业务难以开展,内需问题仍得不到解决。希望有关主管部门在制定政策法规时能考虑到租赁行业的特殊性,不要等同于银行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管理方式来管理融资租赁公司,在政策上给一个宽松的环境。
    8、建立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
    在国家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强化政府宏观管理和弱化微观管理的过程中,亟待着手建立一个有利于金融业控制的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融资租赁业的健康发展。协会须经有关管理部门授权,代行部分协调与约束职能。并建成与政府进行沟通的畅通渠道,负责对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本行业即时政策法令的传达和监督实施,同时向政府反映融资租赁业存在的极待解决的各种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争取政府的关注和政策支持;经常组织行业内共通性的有关理论、政策、法律和专项业务的经验交流和学术研讨,规范租赁操作程序和有关文件;还应成立业务经验交流中心,信息中心等服务性机构。
    9、开辟新的融资租赁大军
    现在许多生产企业希望成立融资租赁公司,以推销他们的产品,政府主管部门应该协调这方面的事情以利经济发展。由于融资租赁公司需要实力雄厚的资本,而单个企业的资本不能满足成立租赁公司的最低要求,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可以考虑由许多生产厂商联合组成股份有限公司,除了入股时投入的资本金,还可以将各股东可以成为租赁物件的商品作为资本参与营运,解决资本不足问题。
以上是我司对当前融资租赁如何业发展的一些基本看法,作为会议文件,仅供参考。

中国外贸金融租赁公司


1999年7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