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建设催生设备租赁二手市场 |
摘自《中国交通报》2003年03月11日
当北京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物资部副经理陈卫权和记者谈起北京的奥运建设时,对施工企业将有一番作为而欣喜之余又不免有一丝顾虑:当年北京亚运会场馆建设结束后,上百台大型塔吊无用武之地而被闲置起来,给一些企业造成严重的浪费。此次更大规模的奥运建设如场馆、道路建设等急需大量的建设、工程机械,然而这些设备又面临着2008
年之后被闲置的尴尬境地。陈卫权认为,设备租赁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好办法。设备租赁市场与二手设备市场是社会资源充分利用的好办法,而且已经到了该搞活、规范与完善的时候了。
目前租赁市场的主体是由原来的大型国有企业的机械化施工单位脱胎而来的租赁公司,维修、管理水平高,但设备老化。此外民营、新型股份制租赁公司的设备新,但技术力量、管理水平相对差一些。个体租赁则成为游击队,可长期把设备包租给施工企业,资金有保证。现在租赁市场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政府部门的协调以及行业协会的管理,当事人、资产评估鉴定、结算、保险、担保业介入以及租赁机械进入现场以后的责任问题,现场如何管理,现场的安全协议、租赁合同怎么搞都尚不规范,有些人趁机钻此漏洞操纵租赁市场。一些国有甚至民营租赁企业现在运转起来都很困难,因为租赁公司是资金运作的公司,前期需要大量资金采购设备,保养、维修也需要资金,没有人提供担保、资金支持,运作起来又不能保证其收入。现在业主拖欠施工单位资金的现象较为严重,而北京每年的基本建设资金约为300亿至360亿元。由于低价竞标,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大缩小,很难扩大再生产,更多的是简单再生产。看来,对大的建筑市场进行规范是前提条件。目前,三峡工程施工中业主采购设备租赁给施工企业并进行监理的做法值得借鉴。
可喜的是,租赁市场已开始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最近,建设部委托建筑业协会建筑机械分会起草了《租赁市场管理办法》,尽管有人认为尚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味道。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也对北京300家租赁公司逐家进行了评估,对起重和混凝土设备逐台做了登记。说起二手设备市场,国外施工企业买二手设备是常事,中国施工企业的需求也
很大,因为企业完全购买新设备负担过重,但普遍有怕承担责任的问题和对售后服务不到位的顾虑。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设备材料处处长易明认为,国家对国内外设备生产厂家的限制是不平等的。如混凝土机械,国家对国外企业的政策远远宽于国内企业,进口搅拌站能免税,还能贷款;国产搅拌站不但要缴税,还贷不了款,一招标国内的设备甚至比国外的还贵。国内组装零件的产品往往也卖得比洋货整机的贵,根本无法与国外产品竞争。购买二手设备则可降低企业成本,降低工程成本和社会成本,这个市场越早开放越好,但要有制度做保证。北京的五环今年就要完工了,六环路也将于2004年全部建成。人们希望更多的施工设备能够被用“活”、用好。
北京大规模的奥运建设急需大量建设、工程机械,然而这些设备又面临着2008年之后被闲置的尴尬境地。有业内人士指出:设备租赁市场与二手市场到了该搞活、规范与完善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