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赁业的“钱”途

记者:季晔峰

    租赁业在中国已走过22年的历史。目前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租赁业的经济渗透率已超过30%,而中国租赁业的渗透率在1%左右。
资料显示,虽然美国年经济增长率一般在3%左右,但其租赁业的渗透率率却在稳定在30%以上,几乎属于“日不落产业”。此外,一些前东欧的“经济转型国家”和众多发展中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租赁业对扩张型经济的促进作用非常巨大。因此,中国租赁市场给人的想象空间之大是不言而喻的。
    就工程机械行业而言,现今世界工程租赁的市场价值为300-400亿美元。国内工程机械租赁业务也已在全国展开,一些国外工程机械租赁商已经或正在进军中国市场。据悉,2008年北京奥运会用于设备租赁的投资可达到200亿元人民币,其中工程机械的租赁将占据一定的份额。但相比之下,工程机械租赁在中国仍处起步阶段。
    政策尚未完全开放、银行保险业的缺位、准入标准制定的暂缓、信用体系的不健全、法律的不完善、专业人才的欠缺以及内企、外企对租赁的利益取舍和社会对租赁业的认知度低等因素,制约着国内工程机械租赁市场的健康发展。一个规范的、有序化的租赁时代尚未形成。

租赁业的“钱”途

    正如租赁业在中国所走过的曲折的发展道路一样,原定于7月中旬举行的首届中国(北京)租赁业推介展览会及首届中国租赁业论坛,在新闻发布会不久,便遭遇“非典”。激起的热情,又一次被搁置在等待中。9月10日,组委会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第二次新闻发布会,宣布首届推介会及论坛的日期定为10月9-10日,国内一家拥有165台工程机械租赁设备的合资企业代表,在发言中感慨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并一再表示,愿意与业内同行携手,为中国租赁业的繁荣昌盛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北京市租赁行业协会副秘书长余小梅,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举办首届推介会及论坛的目的,是为了给租赁行业搭建一个平台。租赁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进入中国,几乎与改革同步,但至今社会认知度不高,因为这个行业从来没有被整体推动过。”
    据了解,国家商务部有关官员和奥组委有关人士均列席了新闻发布会。
    历史与现状
    起源于二战后美国的现代租赁,目的是为了扩大企业的销售能力,其特点是以承租人按照交纳租金的形式,使其以类似分期付款的方式最终获得租赁物的所有权。
    但在进入中国时,却受部分日本租赁公司对融资租赁概念的错误理解,偏离租赁主业,只强调货币而忽略货物,成为一种吸引外资的渠道。一位业内人士在对过去进行反思总结时说:“当初是跟错了师父。”
    租赁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里出现,是在20世纪90年代,与其它行业相比较,大约晚起步近10年的时间。主要原因是由于受行业体制的影响,至今仍没有自己的行业组织,而目前在国外,提及融资租赁一般都是指设备租赁,有很多国家的租赁协会就叫设备租赁协会。工程机械租赁在国内的主要业务形式是实物性租赁,属于服务行业,租金是按照承租人占用租赁物资的时间来计算。由于没有什么严格标准的特约,受国家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外力的刺激,多种体制的租赁企业并存,其中个体户发展迅猛,竞争比较激烈,正处在以无化为特征的“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时期,传统的销售方式已经反过来制约经济的发展,这种情况在全球都是如此。所以中国经济要想上一个台阶,必须采用新的经营模式,从国外成熟经验来看,租赁是比较好的的经营模式。”业内专家沙泉在谈到租赁将会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时,显得十分自信。作为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同样也看到租赁是将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并纷纷成立自己的租赁公司。业内颇具影响力的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在2002年投资2亿元,分别在北京和上海先后成立两家租赁公司,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原北京中联新兴建设机械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现任中联重科营销公司副总经理张巨光在接受本刊记者电话采访时坦言道:“作为中国最大的工程机械租赁公司,租赁业务实际上并没有完全展开,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市场秩序混乱,鱼龙混杂,缺少监管,和一些个体租赁企业采用非市场化手段占领市场有关。”
    对于目前这个令人有些焦急又无奈的现状,许多中外业内人士却并不表现出失望,更多的是以积极的心态,伴随着这段不可逾越的艰难旅程,因为大致相同的局面,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中也曾出现过。
    内外有别的准入制
    据了解,入世时谈判最艰苦的一个问题是,国外公司在销售自己产品的时候,允许提供金融服务,其中,租赁就具有这个很明显的功能。虽然融资租赁在22年前已经对外资开放,但没有把这个开放扩大到设备制造企业的销售工作中去,在2001年8月14日前外经贸出台《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审批管理暂行办法》之前,工程机械出租服务这一块也没有对外放开。但内资企业从事出租服务工作则比较容易,只要通过工商行政管理局在经营范围内增项“租赁”一栏即可。除一些会危及人身安全的特殊工程机械设备如塔机的租赁,需要由当地建委进行资质审查外,几乎没有什么资金准入要求。《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审批管理暂行办法》,给外资企业界定了出租服务和融资租赁的准入条件,其中出租服务需要500万美元注册资金,融资租赁需2000万美元注册资本,相比之下,监管政策的出台反而提高了外资企业从事工程机械出租服务的准入门槛,其中还有一个附带条件是:外企必须是在与中方合资的情况下方可注册,如果外企想独资注册工程机械租赁公司,则是在入世五年以后的事。
    对于内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而言,如果想开展融资租赁业务,同样困难重重,主要原因是中国是金融管制国家。而且在审批程序和申请名称概念上仍有些不清楚,而造成这个局的责任,大都是因媒体在宣传时的误读。沙泉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部分内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向国家商务部递交了金融租赁的牌照申请,目的是为了促进企业的销售。但我国准入情况是,金融租赁这一块是由银监会来监管,门槛相当高,是5亿人民币,目前全国只有12家。就商务部本身而言,并不具有批准金融牌照的资格,而内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实际上要拿的是融资租赁的牌照,是为了成立非金融机构的融资租赁公司,融资租赁是金融与贸易相结合的准金融业务。目前,银监会,财政部和税务部门,都认可融资租赁对设备生产厂商的开放是商务部的事,但由于遇到国家体制调整,内资企业介入融资租赁的准入标准制定工作暂被推迟。
    现在内资企业为什么要急着申办融资租赁业务呢?甚至在地方财政政策的许诺和支持下,一些企业已开展了“以租代售、租赁赠产权”等类似融资租赁的方式,销售自己的产品。采访中记者得知,主要是因为出租服务的税收太高,出租服务是租金的5%交纳营业税,而融资租赁只是利差部分的5%,因为税基不同,两者前后相差8~10倍,使企业处在极不平等的竞争地位,限制了企业用租赁的方式销售自己的产品。
    “从目前的准入标准来看,存在两个不平等。”沙泉对记者分析说:“对外资企业而言,如果想在国内从事出租服务,必须要有500万美元的注册资金,对内资企业而言,想开展融资租赁业务以促进自己的产品销售,但又苦于无门可入,只好被迫从事地下状态。”
    一些行业专家也强调,准入的标准是不可或缺的,但也不宜定的太低,过低则容易引进市场的混乱,太高则限制了租赁业的快速发展。
    另据有关方面透露,最高人民法院在即将出台的关于《合同法》中融资租赁章节的司法解释规定:“出租人未经批准取得融资租赁经营范围,但以出售本企业产品为目的签订的融资租赁合同有效。”
    根据WTO平等竞争的原则,租赁业准入标准的统一是必然趋势。行业协会希望国家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标准的时候,能征求企业、租赁行业组织、专家学者的意见,必要时可委托行业组织讨论修改方案。
    是鱼还是熊掌
    在内资设备制造企业融资租赁的执照申请没有获批、融资租赁又没有开放扩大到外资设备制造的企业的销售工作之前,无论是内资或外资,作为设备制造企业在中国工程机械租赁市场的主要表现形式仍是出租服务,即实物性租赁。
    美国约翰·迪尔公司,于2000年在上海投资组建的上海迪尔建设设备租赁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工程机械设备租赁公司,也是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其中20%股份是属上海城市投资公司,符合准入标准的有关规定要求,但从成立时间来看,早于2001年出台的《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审批管理暂行办法》,这似乎说明他是一个特例。
    到目前为止,迪尔公司在中国的设备投资已超过1个亿人民币,业务范围主要是高空作业车、土石方机械和路面机械,其中25%的设备是迪尔自己的产品,75%的设备购自中国的一些合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三年前,当他们以西方人的眼光研究分析中国的工程机械租赁市场时发现,在这个巨远大的市场上还没有一个比较专业的租赁公司在其中运作,而中国的租赁价格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要高出许多,能得到一个很好的投资回报。
    迪尔公司的最初计划是在中国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开设很多家分公司,以连锁店的形成,构织一个租赁网络,并且一厢情愿地准备把迪尔在美国的服务标准和服务程度原汁原味地带到中国,给行业带来正规的、模范的“游戏规则。”在采访中,上海迪尔建设设备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保罗·比尔先生,还对记者打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就象我们去吃麦当劳,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口味都一个样,不会发生变化。”三年时间过去了,在中国的现行法律、会计制度和信用体系面前,迪尔的管理流程执行起来不是很乐观,他们现在正摸索建立一套既能比较严格规范,又能符合中国国情的业务流程。
    尽管如此,迪尔公司在中国租赁市场上不断扩张的雄心,一刻没有停止。虽然从三年前迪尔公司介入中国租赁市场时,东部市场租赁的价格就一直下滑,但至今为止还是一个很有利润的市场。2001年迪尔公司去西部调查发现,受购买力的限制,那里的价格,比东部市场还要好,而且还没有什么大的竞争对手,便很快在重庆和兰州开设了两家分公司。三年来,迪尔公司在中国已开设了七家分公司,分布在主要都市和省会城市。迪尔公司在中国租赁市场上“跑马圈地”之举,已在业内造成很大声势。但保罗·比尔对迪尔公司的发展,并不满意,他认为,现在制约迪尔发展的主要因素不是国内租赁市场环境不成熟而是国内租赁人才十分稀缺。
    有着东西方从业经验的保罗·比尔,对国内工程机械租赁市场的发展前景,一直持十分乐观的态度,对此,他解释说:“租赁在欧美已有50年的历史,现在这个阶段是比较成熟有序的时期,但这也是经历了前一个25年的成长的历史。如今欧美人们的观念已经从以前我想拥有这台设备转变到现在我只想租这台设备。而日本只是从25年前才开始发展租赁业,现在已赶上了欧美的发展速度,市场也比较成熟,那么租赁业在日本的发展过程压缩了一半多的时间。乐观地相信,中国可能会再压缩一半,大概在12.5年的时间内就能完成这个从成长到成熟的过程。”
    据了解,保罗·比尔对中国工程机械设备租赁市场乐观估计的一个主要依据是,国内一些大型建设施工单位,为了改变旧的资源配制模式,集中有限的资源和精力从事核心业务,对能从专业的租赁公司那里得到先进的工程机械设备的兴趣越来越浓,工程机械用户们的思维观念已经开始发生转变。而一旦走过起步阶段以后,紧随其后的,必然是一个高速成长期,而到那时,迪尔公司则自然成为先行者。
外企对国内工程机械租赁市场的参与与关注,目前已经不仅是约翰·迪尔公司一家,卡特彼勒、沃尔沃、英格索兰、JLG等国际工程机械著名大企业正以不同方式,在不同程度上介入即将介入国内租赁市场。 
    与国外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对租赁市场十分看好,并且积极参与的热情相比较,国内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却表现得非常理性。对于这种现象,业内人士分析说,作为工程机械设备生产供应商,在销售大量的产品以后市场逐渐趋于饱和,设备销售的空间越来越小的情况下,租赁业会随之而起,这是一种必然趋势,西方发达国家的租赁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相比较而言,国内销售市场在持续几年销售火爆的形势下,仍有较大的销售空间,在租赁和销售两者利益并存的情况下,企业自然会集中精力去获取最大的利益,同时也在关注着租赁市场的成长。
    据张巨光对记者说:“中联重科去年在北京成立租赁公司却没有积极开展租赁业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北京市场上还有很大销售空间。此外,我们实际上是把租赁作为依据,为销售工作做好售后服务。如果中联的设备在施工中出现故障,短时间内不能排除时,我们就调一台租赁设备过去,把出现故障的设备替换下来,这样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用户的利益。”通过租赁公司来补充售后服务,这是本土企业与外企最大的区别所在。
    奥运蛋糕
    2008年北京奥运会建设工程一直是人们仰望的目标,大规模的场馆、道路建设,所需要大量的工程机械设备,对于工程机械制造企业而言,是一个难得的商机。
    一位建筑业内人士指出,当年北京亚运会场馆建设结束后,上百台大型塔吊无用武之地,而被闲置起来,造成严重的浪费。奥运建设急需大量建设工程机械设备,但又面临着在2008年之后被闲置的尴尬境地,而设备租赁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好办法。在洛杉矶、悉尼等举行的多届奥运会中,都大量使用租赁手段。国内在三峡工程中已经出设备租赁。
    据有关方面介绍,北京奥运会的设备投资最少需300亿,可用于设备租赁的投资约200亿,一位多年从事工程机械设备租赁的外籍人士估算,其中用于工程机械设备租赁的将占到5%。
    把租赁概念带入北京奥运工程建设中去,对于中国租赁业的健康发展,必然会起到积极的影响,将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对租赁业的足够重视。奥运场馆的建设,作为一项标志性工程,如果工程机械制造企业的设备能够参与其建设服务工作,对于生产商而言,可作为一个成功的案例进行广告宣传,创造出很好的社会效益。对此,业内很多中外企业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据张巨光对记者说:“中联重科成立北京中联新兴建筑机械租赁有限公司的一个重要目的,实际上就是看到了奥运工程所蕴藏着的巨大需求,并准备采用‘售、租结合的’形式,让中联的产品参与到奥运工程中去。”
    2001年10月,上海迪尔建设设备租赁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正式开业。保罗·比尔告诉记者:“如果没有奥运会这个概念,很有可能我们不会选择在北京开设分公司。而选择在冬季开业也是不合时宜的,因为在北方施工是有季节性的。是两个原因,使我们最终做出决定:一个是那一年北京奥运会刚刚申批下来,另一个原因是那年10月份北京有一个国内较大的工程机械展,我们希望通过这两股力量来带动北京分公司。”
    以生产高空作业车而著名的美国JLG公司,其机械设备曾通过代理商参与了悉尼和亚特兰大奥运会场馆的棚架建设工作,据JLG驻北京办事处总经理朱平透露:“JLG的高空作业车将参与2008年北京奥运工程场馆建设工作,已经是定局了。”
    余小梅对记者说:“尽管很多工程机械的生产商和租赁商为参与奥运建设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或者部分企业已得某些方面的首肯。但奥运工程是针对全世界招标的,也就是说,在奥运工程中决定或影响工程机械的租赁使用权的,其实是在项目法人即招投标单位那里。换句话说,现在工程机械设备租赁商,关键是要介入到奥运工程的具体项目中去。首届中国租赁业推介会和论坛,目的是想把各方面的专业客商邀请到一起,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和沟通的平台,为企业创造可能介入的机会,起一个桥梁作用。把推介会与奥运工程结合在一起,是为了提升租赁业,获得社会多方面的广泛支持。”
    那么,对于项目法人来说,他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在众多的租赁公司里,去选择一家具有专业水平的、能够提供优质服务的租赁公司,来给他们提供工程施工中所需要的工程机械设备。
    中国模式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奥运工程建设采用租赁形式,对推动中国租赁业的发展,肯定是大有帮助的。但租赁业自身怎样朝规范化、有序化方向去发展,还需要有一个符合中国现有国情的租赁模式。
    在发达国家,工程机械租赁对很多制造企业来说是一项传统服务内容,并且已形成很好的运作模式。采访中,卡特彼勒公司孙枫权先生对记者介绍说:“1997年,卡特彼勒建立了‘卡特租赁店(Cat Pental Store)’,作为卡特彼勒的附属品牌,通过卡特彼勒在全球各地的代理,为新老用户提供卡特彼勒的工程机械、发电机组与其他联盟产品的出租服务。目前,卡特彼勒在全球有1300间‘卡特租赁店’,已构成世界上最大的工程机械专业租赁网络。虽然目前在中国尚无一家分店,但卡特彼勒正在为早日进入中国租赁市场,做积极地准备工作。”
孙枫权先生还认为,工程机械租赁是高资金投入与高成本折旧的业务,在国内健全旧设备市场是租赁业务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只有不断更新租赁设备,才能保持设备的先进性能与用户的经济效益。
    沙泉等一些专家同时认为,租赁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健全的信用体系基础,但在我国经济转轨过程中,信誉体系被破坏的非常严重。目前,银行按揭对工程机械行业叫停的主要原因,是国内个人信用体系没有建立起来,那么能否在信用欠缺的情况下,建立一个符合中国工程机械租赁的运作模式显得非常重要。
    沙泉他们构想了一个“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作模式:在操作出租服务时,出租人收取承租人每台设备30%的保证金,这样就使得风险降低至70%,设备供应商再给予30%的优惠,那么,一台设备租赁公司只需付出40%的现金。据沙泉分析,通过这个模式,租赁公司还能起到一个整合社会资源和建立信用平台的作用。
    这或许只是专家们的一种美好构想,从长远来看,这个模式或许只是起到一个过渡性作用。但这将是租赁业走向规范、有序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