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租赁网》原创 2006年03月05日
新古典经济学中有两个假设前提。其中一个假设是信息是完全的,即:在所谓自由经济市场上,完全竞争在信息交流上也应是完全的。在这个前提下,买卖双方不存在欺诈的问题。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三位信息经济学专家着重对这个假设进行论证。他们揭示出市场经济环境中,因信息不对称产生“道德风险”导致市场成为“逆向选择”的“柠檬市场”,为此论证解决问题的原理和办法。我们研究这个论证不是为了获奖,而是研究如何避免信息不对称给租赁造成的伤害,以及避免“道德风险”开发创新租赁产品的方式。
我们常谈论制约中国租赁业发展的因素是什么?有这样、那样的的原因,但都没有抓住重点,因此得出的结论都是“有待体制改善”。如果老是“待”下去,中国的租赁业永远不会有进展。本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给我们带来很好的启示,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找出问题的结症,也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信息不对称到底给租赁带来那些危害
现代租赁是市场成熟后发展的产物,市场经济的原则就是“公开、公正、公平”,如果市场环境能做到这点,交易各方的信息必定是完全的。然而在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制过程中,并没有保证信息的完全性,因此出现了举不胜举的问题,导致市场“逆向选择”。选择的结果就是:都说租赁好,但是很少有人真正愿意经营租赁。行业出现严重的脱离主业现象,租赁市场成为喜爱又不敢吃的“柠檬市场”。租赁成了“调味”品,证券、房地产、吸收存款等不是租赁优势的项目反而成了行业的主业。
信息完全主要以“公开”为前提,但是信息不对称到处可见。出租人与承租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地方主要有:承租人不知道租赁的利率到底是多少,出租人要多少就得付多少,没有“公开”也就没有公平;承租人的财务报表不真实,有的甚至将租赁资产作为本企业固定资产用租赁物件重复贷款,没有公开,也就没有公正;在担保方面,有许多担保都没有列入或有负债,担保单位甚至不知道本单位已经对外承担了担保责任;租赁行业与政府之间也缺乏信息沟通,有些地方政府随意将租赁资产作为自有资产转来转去,频繁更替承租人;银行给租赁公司的贷款根本不知道用项,一些租赁贷款都用在非租赁项目中,导致贷款收不回来;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承租人的“道德风险”问题。由于租赁界没有纳入银行信用体系,对承租人的信用评估无从下手,为此租赁业务难以开展。
行业监管其实也涉及信息对称问题。中国把融资租赁作为“特行”管理,除了人民银行和外经贸部外监管外,一般企业不允许开展融资租赁的经营业务。但是由于监管部门和业务运作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租赁公司到底干了些什么监管部门不知道,当问题发生时,才发现监管根本没有到位。造成目前的现状是有融资租赁资质的企业不愿意经营融资租赁,没融资租赁的企业又变相地经营融资租赁的“逆向选择”。
行业与政策制定部门信息不对称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现代租赁在中国是新生事务,许多地方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帮助,租赁行业也在千方百计地利用政府的优惠政策开发“制度租赁”。可以主管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因为不了解租赁的作用和功能,出台的一些政策没有考虑到租赁的因素,出现“政策性”亏损的现象,使人们想开展业务,又受政策的限制无法开展业务。其中税收不合理,重复纳税是制约租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里只是举了几个例子,信息不对称的地方到处可见。随着市场化进程不断地完善,许多问题逐决。如:《企业会计准则——租赁》的出台,从法律的层面上规定了财务信息披露的公开原则,再用租赁资产去套贷款就不容易;担保也被纳入或有负债,进而增加了担保单位的担保能力。金融租赁公司已经纳入银行信用体系,从贷款卡就可以查出企业的资信程度。《合同法》将租赁和融资租赁作为列名合同,保证了租赁业务的公正。市场的游戏规则基本建立。但是,信息不对称的地方仍然很多,完全靠市场经济调节对租赁并不适宜,政府还需要对租赁进行监管。这就是新凯恩斯学派的观点,也是他们的代表人物能获得本次诺贝尔奖的根本原因。我国也是受此影响认识到监管对租赁业发展的重要性,先后出台的《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和《外商投资租赁公司审批管理暂行办法》加强了政府对行业的干预。
怎样防止信息不对称对租赁带来的危害
信息完全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在实际工作中,信息不对称是必然的,我们需要对信息不对称的因素进行分析,找出防止或避免的因素,设计和开发出创新租赁的模式。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时代,没有任何时候向今天这样信息流传的如此快捷和畅通,它给“信息完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通道,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创新租赁本身就是建立在对信息资源的分析、加工、整合、处理的基础上。对于一个不完全的信息环境,全部依靠“信息完全”是不可能的,在许多方面更需要避开对信息的依赖。这就是在相同的经济环境下仍然有许多租赁公司高速发展租赁业务的原因。
租赁在发达国家之所以有充足的市场,主要是利用“使用权和所有权”分离的原则。在这个原则的基础下,许多不可能的事情,变的可能,许多依靠信用的事情变的简单。这种对市场的调控能力甚至超过政府对市场的干预,这也是许多国家的政府通过租赁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原因之一。日本和韩国在政府退出市场的过程中,都是利用租赁完成这个过渡。中国没有这个过程,因此曾经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柠檬市场”。
防范信息不对称有两个重要方式,一是正确地寻找完全的信息;二是避免对信息的依赖。尽管目前已经进入信息爆炸时代,可是虚假信息和垃圾信息也随之而来。如何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过滤,涉及的经营者的素质。如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避免对信息的过分依赖也依靠经营者的素质。不仅是租赁行业,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的素质,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的素质,决定一个企业成败的关键。目前比较成功的租赁公司都下很大的力量对员工进行培训和教育。这说明企业的竞争最终落实到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要求企业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竞争机制——法人治理结构。
在创新租赁中如何应用信息不对称理论
我们在开展租赁业务时,习惯对未来承租企业的资信评估,但又得不到企业的完全信息,因此又陷入不能开展租赁业务的“逆向选择”。信息经济学理论的思维方式是先假设,后是论证。我们在开展租赁业务时也借鉴他们的经验,先假设这个项目是可行的,然后再查找信息不对称的地方以及避免的方式。如果论证得到解决,说明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反之再否定该项目不迟。下面以融资租赁为例,提供一个按照信息学理论分析和设计租赁模式的程序和办法。
现代租赁第一步程序是项目策划。这就需要采集信息,先将当事人各方的优势和劣势信息集中,分析他们之间互补和相克的地方,找出多赢的共同点,和信息不对称的因素,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商业计划。经过评估和论证决定项目的取舍。对于资信公开,信誉度比较好的企业,租赁的程序可以简单,否则就需要进一步设计。
除了特定的项目外,一般项目的不对称因素很多,目前行业在开展这类项目时都采用“三三制”,既:在一个融资租赁项目中,承租人要预先支付三分之一的保证金,对供货商要预留三分之一的尾款,租赁公司只承担三分之一的融资。租赁公司用100%的租赁物件所有权控制整个项目的安全运作过程。此种办法分散了风险,增加了各方的责任,减少了对信息不对称的依赖。
关于项目担保问题,是出租人关心的问题。但是租赁的担保不在于形式,关键在于质量。按照以往的经验,有些银行担保都不起作用,关键要看担保人的资质、规模和信息的披露。过去人们以为有一纸担保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今后应该加强与担保方的信息交流,不仅要向担保方提供被担保人的还款状况。担保人也应向出资人提供财务报表显示信息披露状况和担保能力,一旦发生问题要及时解决和处理。
在一次北京市商委组织的租赁座谈会上,惠普租赁公司介绍经验时说,我们的租赁项目根本就不需要担保。租赁在国外最大的优势就是不需要担保,或者只有简单的担保,才成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中国大部分租赁公司总是强调担保,特别是银行担保,承租人说我要能提供担保就不找你融资了。于是就形成信息经济学中所说的“逆向选择”,最终解决是无法开展租赁业务。
一个租赁项目的好坏其实只要抓住租赁物件能“轻松回收、轻松处理”和租赁项目能产生正值的“净现金流量”就是好项目,不必向贷款那样严格审批,多面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能保证“信息完全”吗?从国内租赁公司成功的经验看,只要项目设计的科学,相互制约力强,减少对信息的依赖,无担保、无固定期限、无固定租金的项目都会没有风险。道德是靠经营手段制约,有了强有力的手段,“道德风险”自然就会减少。租赁本是一种经营手段,之所以能发展成专业公司经营,就是由于公司有具备经验丰富,有整合各种资源能力的人和科学的管理,才造就一个行业。中国租赁过去的失败经验说明在不具备高级人才和公司治理结构的体制下租赁公司是没有长久发展前途的。
信息经济与信息经济学
二十一世纪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高速公路给我们提供了传递信息最方便,最快捷的方式。将信息转化为生产力是时代的要求,是信息经济的重要课题,也是租赁行业的本分业务。但是人们总是肤浅地理解信息经济,好象只要建立一个网站,就是信息经济,就是高科技,就能获取高额利润。随着高科技的泡沫破灭,人们对信息经济开始反思。
从上面叙述的问题,我们可以得知。信息经济必须有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作为依托。通过研究信息不对称危害,我们知道需要什么样的信息,选择什么样的信息,如果不能确定的话如何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危害。在这个过程中当然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但只不过是一个工具,工具本身不能产生效益,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才是将信息转化为生产力的根本。我们在开发租赁项目时要懂得一些信息经济学原理,指导我们走向成功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