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租赁重操主业 投资公司竞相追逐 |
记者:陈璐 |
摘自《国际金融报》(2002年11月01日第十六版)
在经历了久旱甘雨之后,中国的金融租赁业正在改变过去乏人问津的状态,一跃成为时下跨国财团竞相追逐的对象
对于曾一度把业务放在信贷等副业上,而使金融租赁的主业荒芜的租赁公司来讲,20年了,从终点又回到起点。经过重组,中国的12家金融租赁公司正在以凤凰涅槃般的勇气获得新生。
10月30日下午,被赵戈飞称为“最后一次”的谈判总算尘埃落定了。自2000年8月份从新疆租赁有限公司调到上海,并担任新世纪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的赵戈飞,对长达1年半的谈判感触良多:“从去年3月份就开始接触了。真的拖得很辛苦!”的确,这样艰苦的谈判几乎占去了这位老总在上海任职期间一大半的时间。
据悉,最终双方达成的结果是,新世纪金融租赁公司将出让给新的合作伙伴12%的股份,并且在今年年底完成关于合作的所有前期准备工作,进入实质性的合作阶段。不过,赵戈飞始终没有透露合作对象的真实身份,据说是因为双方都签署了保密协议。惟一的线索是,这位合作伙伴的口号是“扶持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次合作是这位合作伙伴第一次入股金融租赁行业。在此以前,这位隐身的合作伙伴曾经比较高调地入股了几家银行。
“拜访者”
事实上,一段时间以来,欲与新世纪金融租赁“亲密接触”的投资公司不在少数。在记者约见该公司董事兼总经理李国华时,他正好和花旗银行方面来人在交流。记者见到李国华时,试探性地问了一句:“似乎现在来拜访新世纪的客户很多,而且都是来头不小的?”
李国华笑着向记者打开他的电邮,来自GECapital、CITIBANK、IFC等等跨国金融结构的邮件一一映入眼帘。“最近我们几乎是一个礼拜就要会见一批像花旗这样的客人。”李国华毫不掩饰他的开心,毕竟从李国华的个人经历来看,金融租赁业已经在“没人关心没人爱”的环境下生存太久了。但是李国华也不肯透露未来占有公司12%股份的股东究竟是谁。
目前,明确打出口号“扶持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的财团并不多。作为一家以小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银行,民生银行一直在对民营企业贷款方面不断探索。据悉,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经叔平日前曾对媒体表示,希望能够通过吸收民间资本参与、成立金融租赁公司,帮助解决一些就业问题。
另外一家立志服务中国民营企业的金融公司———国际金融公司(IFC)成立于1956年,是隶属于世界银行的一家金融机构。尽管它与世界银行作用有所不同———世界银行主要服务于公共部门,而国际金融公司着眼于私人部门———但二者可以在职能上相互补充。据悉,自1977年首次投资组建第一家租赁公司以来,国际金融公司一直活跃在世界租赁市场。融资租赁已成为IFC连接其发展中国家成员国的金融市场与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但是至记者发稿,这两家最有可能成为新世纪的合作伙伴的金融机构均对记者的猜测不置可否。据知情人透露,合作伙伴不愿在此前曝光身份的原因主要是,时下有太多竞争对手要参与到金融租赁的领域中来。同时金融租赁业本身历史遗留问题还很多,需要的是冷静而不是炒作。
走出误区
金融租赁在中国创始于1981年,迄今已经有了21年,比证券、基金的发展要早10年左右的时间。
但是就目前发展来看,它又远远没有证券、基金业在国内竞争的那么激烈。几经风雨,偌大的中国仅仅有12家金融租赁公司。仅靠这现有的12家的数量,无法形成一个竞争的局面。
一位在金融租赁行业已经呆了将近10年的业内人士不无惋惜地说:“过去,金融租赁公司名义上叫做金融租赁,实际上都没有干金融租赁的活,而是跑去和银行抢食。”
据赵戈飞介绍,新世纪金融租赁是在1994年成立。在他来到新世纪之前一直到2001年4月份,公司没有做过一笔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租赁业务,一直都在做副业。直等到2001年4月份,公司增资扩股结束以后,公司的租赁业务开始走上快车道。仅仅一年半时间,新世纪实现了租赁资产余额达到7个亿,公司总资产最高峰时达到17个亿的规模。
另外,被业界称道的“浙租模式”、“新疆速度”也是来自于类似的转型。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金融租赁高级研讨会》上,一位专家表示,中国的金融租赁公司正在迅速摆脱过去与银行雷同的经营模式,向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这种变化原因,主要来自央行对金融租赁公司的政策调整———金融租赁公司已经丧失了与银行业相似的经营范围和资金渠道。
“由于租赁公司定位的渐渐清晰,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重叠的现象减少,租赁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变成必然。金融租赁公司会首先与商业银行发展更加紧密更加牢固的相生相伴关系,这种关系会给双方都带来完全靠自身单打独斗所不能实现的好处,一家租赁公司依托一家银行或几家银行发展的局面就会形成。除了商业银行之外,租赁公司与信托公司、财务公司、保险公司的合作也会渐渐丰富起来。”赵戈飞说。
目前,新世纪所选定的行业集中在三个领域:一是飞机等交通运输工具的租赁,二是医疗设备的租赁,三是一些特定行业的工业设备租赁。新世纪喜欢和行业内排名靠前的供应商合作。据悉,在印刷设备的租赁项目中,新世纪所选择的设备供应商就是来自德国的行业领头羊海德堡公司。“这样做可以充分发挥合作方网络的优势。”新世纪的一位业务员介绍。
除了这些跨国公司纷纷开始亲近金融租赁公司,国内国营企业也开始垂涎这一领域。另据记者了解,此番比较有可能和新世纪达成合作的国营企业之一是上海电器集团。新世纪作为民营资本控股的租赁公司,对国营企业总有一种欲说还休的情节。赵戈飞这样说了一句:“国有企业中也有比较优秀的”。在双方的合作当中,电器集团是新世纪的设备供应商,新世纪则是电器集团产品营销的金融工具。
冲破瓶颈
赵戈飞认为,中国的金融租赁市场空间很大,但是就目前而言,整个租赁业却面临着吃不下和吃下后不好消化的尴尬。中国的确需要更多的参与者加入到金融租赁的大家庭中来,形成竞争的繁荣局面。
事实证明,国内外有越来越多的跨国集团、金融机构欲进入金融租赁领域。中国金融学会金融租赁研究会在2002年9月12日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的《关于尽快提高金融租赁公司整体实力的建议》中指出,目前社会上已经有多家单位,包括中钢集团、天津经济建设投资集团、湘财证券、重庆银海等多家机构正在积极申请成立新的金融租赁公司,而且都已筹措到了不低于规定标准5亿元的注册资本。另外,还有陕西的西北租赁公司、海航集团、信邦投资有限公司、香港华侨城、日本日立租赁公司、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德国国际银行等中外机构,也有意遵照《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的规定,设立合格的金融租赁公司。
来自中国金融学会金融租赁研究会的一份报告称,中国融资租赁行业的整体实力太小,远远不能发挥其促进投资的潜在功能。就金融租赁公司和外商投资租赁公司的合计60多亿元的有效净资产而言,根据测算,在坚持保持资本充足率的前提下,其每年可提供的最大租赁融资额约为220亿元。而中国2002年的更新改造投资预测值为7009.2亿元。单凭现有的这支队伍,即使竭尽全力,其市场渗透率也只有3%。同国际上1998年有数据的36个国家的平均为16.6%的市场渗透率相比,差距仍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