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 代 物 流 与 商 品 流 通

作者:王永奎

北方交通大学

一、关于物流的基本涵义及特征
    1. 基本涵义
    说法1:物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由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与存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
    说法2:物流是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
    说法3:物流的基本功能是包括运输、保管、包装、装御、流通加工、配送以及信息等活动。但并非上述功能活动的简单总和。

    “物流”一词是日语“物的流通”的简称,英文原词是Physical Distribution (PD) 意为实物分配,二战中美国采用了Logistics一词,意为军事活动中的所有后勤活动的管理技术,后被广泛地用于西方国家的经济活动中,PD就是由点连点的线状管理,而Logistics则是由线构成的平面管理。
    2. 物流的基本特征
    特征1——物流的发展历程实际上是物流内涵的拓展过程。
    特征2——物流系统的理论基础是系统工程理论、信息论和控制 
论,又极大的支持了系统工程论在物流中的应用。
    特征3——一体化的供应链是物流系统管理的的基本思想。
    特征4——物流系统的形成是成本理念、利润理念和服务理念的结合体,其结果是:在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使其总成本最低,利润最大。

二、传统物流的理念
传统物流是注重于货物流动过程中各个环节有形的结合,在实际中强调运输设施中转方式硬件的结合,即:运输——转运——存储——配送。传统物流是以运输为核心。

三、现代物流理念
    1. 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必然产物,整个过程成本最低,利润最大,强调对生产者从采购、储运、通关、加工到产成品储运、通关和配送等环节的系统的一体化集成。
    2. 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结合的产物
现代物流,运输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将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结合起来的物流企业。
    3. 现代物流业形成的基本条件是:
    ( 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设施、储存设施)。
    ( 较发达的市场体系。
    ( 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
    4. 在现代物流中,它的中心不是一个点或者说站的概念,而是一个界定并非严格的区域。在这个区域中,集聚着众多的现代物流企业,各自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形成一个有分工有协作的有机整体。
    5. 这些现代物流企业利用该区域内必备的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将有形和无形的市场资源结合,以达到将产成品分配到全球所能控制的区域。
    6. 货物是否非要经过所界定的中心区域中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现代物流企业创造的社会价值和为该区域创造的产值。
    7. 在市场经济中,现代物流产业与用户融为一体,是用户重要的合作伙伴。
    8. 现代物流企业的主要精力是放在管理好物流链及物流链中各个环节的流动信息。
    9. 现代物流企业将了解用户需要,为用户提供产成品的可视计划,量身定做最佳的运输路径、运输方式及供应链各环节等管理方案。
    10.现代物流业的形成不是靠政府规划出来的。政府在现代物流业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只能提出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宏观政策指导。

四、现代物流与运输
    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运输是物流的重要构成要素,合理组织运输是物流畅通的保证。两者出现融合的趋势,空间位移只能是运输的功能,实现产品价值和使用价值才是物流的最终目的。运输业的充分发展,为进一步发展物流业打下良好基础。

五、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看法
    1. 要与我国交通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相吻合。
交通长期发展战略目标;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建立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的智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2. 交通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内涵
    智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最高形式,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是智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实现形式。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是实现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最高形式的运作规则,可持续发展是实现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前提。
    智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以广义智能交通基本思想为指导,以综合交通体系为对象,以交通模型体系为核心,以现代技术为基础,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
    (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现代化和决策的科学化。
    ( 各种运输方式管理的智能化,包括交通安全系统和运营管理系统。
    ( 客运快速化和货运物流化。
    智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的根本目标,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技术,使各种运输方式有效的衔接起来,融为一体,从而实现旅客和货物运输的连续、高效的移动。
    3.十五期间的目标2005年铁路
    营业里程 7.5万公里
    双线线路 2.5万公里
    电气化铁路 2万公里
    2005年公路 通车160万公里
    高速公路3万公里左右
    二级标准以上公路30万公里,比重达到18.8%
    通达公路的乡镇达到99.5%
    通达公路的行政村达到以92%
    2005年沿海港口和内河
    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800个以上,吞吐能力14亿吨吞吐量以上的港口将超过7个国际集装箱吞吐量将超过3500万TEU,形成
1000万TEU港口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1万公里,其中千吨级以上航道8800公里,3米以上水深不到1/10
    2005年民航有运营航班机场150个能起降波音B737飞机的机场120个输油气管
    4. “十五”期间交通运输发展目标
    通过深化改革建立较完善的交通运输市场体系,现代物流是运输领域的一场革命,运输又是现代物流形式实现的条件之一,从二者承担的客体上还是提供的价值和功能上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就用户对货物运输而言,二者有着明显的融合趋势,可以断定未来的货物运输将最终归属于现代物流。
    政府引导、企业运作、完善法规、规范市场、配套环境。政府部门为发展现代物流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加快制定相关政策,引导企业在市场的作用下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推进传统物流企业按现代物流企业要求改制。积极推进“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

六、第三方物流企业
    第三方物流企业是站在用户的立场上,以用户的物流合理化为目标,经营效益是直接同用户的物流效率,物流服务水平及物流系统紧密联合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是现代化物流发展的主导型企业,理由是:
    ( 商业关系开始由交易主导型转为联盟与合作关系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用户的关系顺应了这一潮流。
    ( 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使我们的工商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各有所专,工商企业可以通过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专业知识、技术。
    ( 生产企业可以集中资金全部投入到主业生产中,避免盲目投资。
    ( 生产企业可将全部精力用于改善企业内部管理,如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后,可减少工商企业的公关费用。
    (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现代物流思想进一步普及,工商企业也将会放弃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方式,转而依靠第三方的物流服务。
    政府要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着重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1.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2. 加快市场化进程。
    3. 加快EDI和电子商务在交通运输领域中的应用。
    继续扩大运输网络,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完善交通运输系统。以轨道交通为主,以道路交通为辅的公交系统。加快我国铁路“8纵8横”,公路“5纵7横”建设步伐。

七、对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看法
    1. 加快市场化进展
    “政企分开”是建立交通运输市场的基础。铁路积极推进“网运分离”模式的实施,组建国家铁路网集团和若干客货运公司,以及铁路局范围的货运公司。民航以政企分开为前提,加快机场管理体制改革,航空公司要真正市场化管理。
    2. 市场准入机制
    建立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下,在政企分开的同时建立公开、公平、有序的市场准入机制,建立科学的“市场准入”标准和要求,凡是符合标准的企业均可进入。打破行业垄断,引入竞争机制,将这早批制改为登记备案制,鼓励运输市场的合理竞争,保持适度的市场竞争规模。
    3. 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
    我国交通运输设施建设与经营可分三类:第一类是完全经营性;第二类是既有公益性又有经营性;第三类是完全公益性。他们有的可以进入市场,有的难以进入市场,必须区别对待。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不同的投资主体与投资渠道。第四类进入市场,可采取直接招标办法,择优确定;第二类则可由政府给予必要的赞助或给予特许;第三类由政府明确其承担投资,并提出有关条件后,也通过市场招标,择优选择建设和经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