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三巨头扭亏卖飞机

作者:易水供

摘自99/8/18 北京青年报

■东航要卖13架“麦道—82”■南航退租3架“波音767”■国航卖了4架“波音747”

  国家民航总局提供的数字显示,仅仅去年上半年,我国民航业的亏损额就达9.7亿元。按照这个数字推算,我国民航业去年的亏损总额不下20亿元。20亿元人民币是个什么概念?据民航界人士透露,一架波音777客机的售价差不多是10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民航人在吃苦受累一年之后,不仅没有赢利,反而白白损失了两架波音777客机。

  面对这种局面,国家民航总局今年年初给各大航空公司老总们下了一道死命令:“对因内部管理原因导致亏损的企业领导人,一年不扭亏给予黄牌警告,两年不扭亏就地免职。”与此同时,民航总局还向全国各地发出了一道禁令:从2月1日起,全国所有航空公司的机票都不许打折,违规者将面临取消航班的严厉处罚。

  “价格大战”的出路被堵死了,而老总的头顶上又悬着民航总局的“尚方宝剑”,这就逼着各大航空公司想方设法降低自己的运营成本。正是在这种巨大的扭亏压力下,全国民航业出现了租、卖飞机的风潮,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缓解运力过剩的矛盾。

  民航界人士说,去年是民航业大打价格战的一年,而今年则是租、卖飞机的一年。

  东航扭亏甩出大动作,准备在两年内卖掉全部13架“麦道—82”,同时以租赁方式引进10架空中客车“A—320”。这一进一出,使东航减少了3架客机的运力。

  东航是全国民航业三巨头之一,也是去年民航业的亏损大户。统计数字显示,东航去年的亏损额为4.8亿元。正因如此,东航今年以来的扭亏动作也最大。

  东航上海总部董事会一位发言人告诉记者,出售13架“麦道—82”客机是东航高层做出的决定。从今年年初起,东航高层就开始考虑如何采取措施,削减过剩的运力。不久前,东航刚刚与美国通用电气民用金融服务公司签订了一份合同,决定出售东航现有的全部“麦道—82”客机。东航出售“麦道—82”飞机的工作进展得相当顺利,到目前为止已卖掉了6架,剩下的7架飞机也将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另寻主人。

  这位发言人认为,东航之所以出售这13架“麦道—82”客机,主要是考虑到这些飞机平均机龄已接近10年,属于东航现有机队中比较老旧的客机。按照国内民航业的惯例,一架飞机在飞行10年到15年后,基本上就会被列为淘汰对象。东航当年买进这13架“麦道—82”时价格本来就比较便宜,平均每架飞机的价格在2000万美元左右。经过近10年的折旧,这些“麦道—82”的价值已经接近于零,这是东航高层决定出售所有这些“麦道—82”的首要原因。

  东航决定出售13架“麦道—82”的另一个原因,则是考虑到生产这些飞机的麦道公司已经被波音公司兼并,今后将转而生产波音飞机。如果东航保留这批“麦道—82”,今后势必会面临维修困难的问题。更何况这些“麦道—82”本身就已老旧,维修费用也将相应增加,东航不得不考虑这些无法预测的风险。

  东航业务部门还发现,国内旅客在订票时常常对机龄较长的“麦道”不甚热心,而旅客的一念之差如今对航空公司来说恰恰又很重要。对此,东航董事会的发言人有些无可奈何地说,其实去过美国的人就会发现,美国的民航客机机龄绝对要高于中国民航客机,甚至连老式螺旋桨飞机还在运营,但国内旅客的观念既然如此,东航也只能顺应民意。

  东航一口气要卖13架“麦道—82”客机,是今年以来全国民航业中最引人瞩目的大动作,此举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东航董事会发言人对记者表示,他个人认为有利有弊。这位发言人说,这13架“麦道—82”就像出租车一样,经过这些年的运营已基本收回投资,继续飞下去几乎等于净赚,但东航高层在权衡了得失之后,还是认为利大于弊。

  在卖掉全部“麦道—82”的同时,东航高层又做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决定:以经营性租赁形式引进10架空中客车“A—320”。东航董事会发言人解释说,所谓经营性租赁,就是向国际飞机租赁公司短期租用飞机,这种方式有点像租房,东航需定期向租赁公司缴纳租金。这种租赁形式,好处就在于东航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租期,从而降低运营上的风险。

  经过这一进一出,东航成功地削减了3架客机的运力,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民航总局提供的资料表明,民航业今年上半年共有两家公司实现扭亏为盈,而东航则是其中的一家。

  南航提前退租3架“波音767”客机,向外航出租“波音777”和空中客车“A—320”,同时做出决定:两年之内不再购买新飞机。

  和东航比起来,同为中国民航业三巨头之一的南航情况有所不同。南航的飞机不仅新,而且大型客机以“波音777”和空中客车“A—320”居多,这在过去曾经是南航人的骄傲,如今却成了南航高层领导的“心病”。

  南航拥有9架“波音777”客机,平均每架飞机的价格在10亿元人民币左右。波音公司生产这种360多个座位的大型客机,原本是用来飞国际航线,然而如今却只能在广州至北京甚至更短的航线上飞行,如果再把上不满客人的因素考虑进去,这些“波音777”客机真可谓“大材小用”了。

  既然大飞机上不满客人,难道就不能停飞吗?———事情没那么简单。严格说起来,中国各大航空公司真正属于自己的飞机并没有多少架,大部分都是以租赁的形式引进的,南航也不例外。外国飞机租赁公司收取的租金,并不因为飞机上不满客人就少收一分钱,更何况飞机即使停在地面也要花费巨额的维修保养费。以一架“波音777”为例,它的维修保养费在所有飞机中是最昂贵的,平均起来每小时至少要花10万元进行保养。不飞不行,飞机上了天又实在亏得慌,这就是南航面临的最大困扰。

  为了实现扭亏的目标,南航领导不能不首先在这9架“波音777”上动脑筋。从今年3月份起,南航首先将两架“波音777”租给了孟加拉航空公司。当时正值穆斯林的朝圣季节,孟加拉有大批的穆斯林要前往麦加圣地朝圣,南航的这两架“波音777”恰好给孟加拉航空公司解了燃眉之急。接下来,南航又向香港国泰航空公司出租了3架“波音777”,这次出租虽然只有两周时间,但却使南航看到了与外航进行合作的前景。在这种合作前景的鼓舞下,南航人继续与外航进行谈判,结果成功地将两架空中客车“A—320”租给了瑞士航空公司,时间是一年。

  国家民航总局一位官员告诉记者,南航扭亏的另一个大动作,是咬牙承受住提前退租所带来的经济损失,退掉了3架“波音767”客机。南航有关部门在进行可行性研究后发现,该公司租赁的3架“波音767”客机虽然无法形成规模优势,却和其他机型一样需要一支庞大的后勤保障队伍和维修设备,无形中等于增加了公司的运营成本。提前退租固然需要向外国飞机租赁公司支付罚金,但相比之下退租更合算。两害相权取其轻,南航高层最终还是决定,退掉这3架“波音767”。

  如果从拥有喷气客机的数量上来看,南航的78架早已超过了国航的60架,成为中国民航业界的龙头老大。为此,南航领导人郑重做出决定:南航在今后两年内将不再购买新飞机。

  国航一口气卖了4架“波音747—200SP”和两架“C—130”。一位国航工作人员说:“我们永远只要最新、最好的飞机”。

  虽然南航已经在拥有喷气客机的数量上压倒了国航,但国航依然保持着近50年来安全飞行的骄人纪录,这是国航在市场竞争中最大的资本。

  不过,在全国民航业运力普遍过剩的阴影笼罩下,国航同样面临着沉重的压力。

  国航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国航已经向专业生产飞机发动机的美国普惠公司出售了4架“波音747—200SP”飞机,并卖掉了两架“C—130”运输机。这位工作人员解释说,“波音747—200SP”属于远程短型客货两用飞机,服役时间已超过了20年,如果再继续飞下去,国航势必要承担极高的维修费用,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卖掉。至于另外两架“C—130”运输机,大体上也属于同样的情况。

  对于卖掉飞机的举措,国航的工作人员显得相当平静。一位国航工作人员向记者强调说:“国航永远只要最新、最好的飞机”。

  根据记者了解到的情况,国航在卖掉这6架飞机之后,还在考虑是否向香港国泰航空公司出租数架“波音767”客机,以缓解国内民航业运力过剩的矛盾。

  民航总局的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民航业累计亏损4.4亿元,比去年同期减亏5.3亿元,照此速度,两年扭亏的目标仍有希望实现。

  对于今年以来民航业出现的回暖态势,国家民航总局的官员认为,全行业亏损面减少应归功于严禁机票打折和削减飞机数量的举措。今年上半年,各航空公司共减少了38架飞机,如果扣除这段时期的飞机到货量,全行业实际减少了8架飞机。从现在起到年底,各航空公司还将按照民航总局提出的要求,继续削减20余架飞机,
改变目前民航运力仍然过剩的局面。

  与去年同期相比,东航和中航浙江公司已率先实现了扭亏为盈,地方性航空公司如上海、云南、深圳和新疆航空公司则继续保持盈利,国航、南方和西北航空公司实现了减亏。按照这样的速度,民航总局要求各航空公司两年扭亏的目标仍有希望实现。

  不过,也有民航界人士认为,我国民航业出现亏损的原因并不仅仅在于运力过剩,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一套符合市场规律的运营机制。值得注意的是,禁止机票打折的规定,实质上是回到了多年前的旧价格制度轨道,这种用行政命令硬性规定价格的做法,未必就是中国民航业走向辉煌的保证。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民航业面临着扭亏的沉重压力,但各航空公司工作人员都对中国民航业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一位航空公司人员对记者说过这样一句话:“只要想想中国还有多少人没有坐过飞机,你就会对民航的未来有了信心。”

  更耐人寻味的是,占据着中国民航飞机市场68%份额的美国波音公司,最近刚刚搬进了北京一座新建成的写字楼。波音中国公司眼下的员工只有40余人,却租下了整整一层作为办公室。“那些空房间都是为未来的员工准备的”———波音中国公司一位工作人员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