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租涉足公交电信医疗业从设备租赁到项目租赁,浙租创新模式

作者:于宁 韩瑞芸

     “没有租赁涉及不了的行业,只是没有找到合理的设计方式。”浙江省租赁有限公司总裁助理王进军先生表示,浙租的业务已经从设备租赁扩展到公交、电信、医疗等领域,而且项目融资租赁的业务越来越多。
    项目融资超出100%
    王进军向记者透露了一个商业秘密:“项目融资超出100%”。以华为将设备卖给电信局为例,常规做法是银行贷款给电信局,电信局去买华为的设备;现在操作程序倒过来了,华为和电信局作为一个融资租赁项目到银行去贷款。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对于银行来讲,这是一个可靠的信贷项目,贷款方将不会挪用贷款;对电信局来讲加速了设备更新速度。王进军认为,在“融资融物”过程中,租赁公司已经发展成为中介机构,应该把中介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而且还有利可图:租赁公司没有花一分钱,从银行获得的3年期贷款,电信局每年还款,这意味着租赁公司的周转资金增加了,融资超过100%。
    去年,浙租投放的租赁合同为19亿元,资产规模约30亿元,资金主要来自四个部分,其中包括1.7亿元资本金、吸收企业存款的委托资金、信誉贷款以及包装项目公司融资租赁。王进军说,项目融资业务规模越做越大。据悉,浙租与华为的租赁业务额达3.7个亿,而且这种方式可以应用到电力等行业。
    除电信设备租赁外,浙租还开展医疗设备租赁。据浙租业务部余经理介绍,现已同省人民医院、浙江省第一医院、浙江省第二医院、武汉协和医院等二甲以上、有收入保证的医院建立了租赁关系。去年,仅医疗设备租赁单项业务额就超过1亿元,预计今年可以达到2亿元~3亿元。
    开创公交租赁模式
    公交企业的资金一般来自国家拨款和无息贷款,而浙租和杭州公交的合作却创造了新的方式。
    杭州市政府在几年前提出了美化杭州,提高旅游城市品位的号召,但作为公共基础设施之一的公交系统,存在线路覆盖面不广、车辆更新速度较慢、车次少、尤其是空调车辆少等问题,不能较好地满足市民及游客的需求。公交公司也力图改变这种状况,但苦于缺乏资金。1999年,浙租与杭州公交签订了9000多万元的租赁合同。王进军说:“公交企业靠惯了国家贷款,所以刚谈合作时非常困难,但合作之后就一发不可收,合同规模不断扩大,2000年租赁额达到1.3亿元,今年已签下了1.5亿元的合同。公交企业现金流好,有富裕资金就来还款租用新车,快把我们当成他们的财务科了。”
    目前,杭州公交系统整体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车次多了,车辆档次高了,公交线路广了,并且开进了小区,公司也不再需要国家财政补贴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杭州公交有关人士表示,与浙租的合作,不仅引进了资金,而且引进了一种机制,一种商业化的运作模式,这种合作关系还将长期保持。由于余杭、萧山已被划入杭州市,为使车辆更好地覆盖到这两个新区,公交系统正在培训大批的驾驶员,浙租也积极地与汽车制造商取得联系,以进一步提高车辆档次。
    看到浙租与杭州公交的成功合作,省外大城市的公交系统也纷纷与浙租联系,希望引进这种方式。由于经济基础不同,浙租在充分了解外省公交票款收入、负债率等情况的同时,也必须承担一定的经营风险,但这种合作模式潜力巨大。目前,浙租正努力拓展与浙江省长运公司的合作,并积极介入轻轨。
    与浙江私营经济一起成长
    王进军在租赁业干了十多年,回想浙租十多年的发展,他认为,浙租找到了适合地方经济发展的模式,并且伴随浙江的私营经济一起发展起来。
    1983年,浙江省物资局下属机电公司为促进积压物资的销售和调剂,成立了中国租赁公司驻浙江代理公司。1986年代理公司借鉴中租的股份制模式,由工行、农行、建行、保险公司、轻工业局、省物资局、浙江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等十多家单位发起,成立了浙租有限责任公司,中租也是股东之一。1990年浙江省财政厅成为浙租的最大股东,银行由于不能对外投资,股权也转至信托公司名下。”
    “当时中租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借鉴了中租的股份制模式。”王进军说,“但是,中租的很多优势是我们不具备的,比如,当时中租的主要目标是引进国外资金和技术,能够开展外汇租赁业务。和中租相比,我们有点‘土’,业务定位在为发展势头迅猛的当地乡镇企业服务,为中小企业、乡镇企业技改服务,并且只能做人民币业务。”
    让王进军欣慰的是,浙租曾经服务过的乡镇企业,技术设备往往优于国有企业。因为通过租赁可以加速设备折旧。同时,由于租赁费用可以摊入成本,企业的所得税可以缓税。因为企业设备更新加快后,生产效率提高了,营业税上升了,在带动区域经济的同时也不会导致地方政府税收减少。“绍兴的设备租赁最多,税收并没有减少,因为所得税缓税,但企业经营效率提高,所得税增加了。”王进军说。
    他认为,由于浙江私营经济市场化程度高,在十多年来的宏观调控中,能够保持持续发展,伴随着浙江乡镇企业的发展,浙租的实力也在不断扩大。“在租赁业不景气的时期,很多租赁公司已经名存实亡,成为资金倒爷,主业已经不做租赁。浙租除历史原因积淀下来的非租赁业务,现有业务中约80%~90%均为租赁本业。”
    来自市场的压力
    王进军认为,与中国传统的占有观念相反,租赁更多地强调了使用,而非占有的观念。在美国,租赁的规模超过贷款,租赁业务可以说无所不在,不受经营牌照的限制。虽然占有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制约了租赁业务在中国的发展,但在长期的市场经济实践中,企业逐渐意识到,租赁是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一种新型融资方式,是企业的新型理财工具。
    他说,企业最初和浙租做生意,也是从贷款角度来考虑的,后来逐渐发现租赁的好处。因为贷款只是单纯的资金融通,但租赁公司还可以给企业提供最新的产业发展趋势和设备信息,开展项目融资。租赁具有“融资融物”的综合性优势。“虽然租赁的成本高于银行贷款,但是不能简单地将两者进行比较,因为资金是有时间成本的。”王进军说,“企业财务科和银行的作用也不一样,租赁的一个优势就是能够针对不同行业客户的不同需求,根据特殊的资金运作状况提供灵活的金融服务,可以说每个项目都是不同的方案。”
    王进军非常喜欢工作中的挑战性,不过,在项目审批时他并不总是很有把握。比如,污水处理等项目还在摸索阶段,还要找到适合行业特性的租赁方式。目前,一些大企业如三九集团、德隆集团进入租赁行业,也让王进军感到了一些压力。他认为,浙租的经营风格比较稳健,近几年在金融创新上并没有太大的突破,浙租的发展曾经与浙江经济发展同步,以准确的市场定位,创造出适合浙江的租赁模式,但是将来能否把握住发展的节奏,树立什么样的经营理念,还要摸索。比如,曾经考虑过参股被租赁的企业,将租赁资金债转股,这样既提供资金来源,又能参与收益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