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投资短板凸现融资租赁商机

 四川新闻网

  融资租赁是一种通过短时间、低成本、特定程序把资金和设备紧密结合起来的资金融通方式,其运用到信息化建设中也就是一种IT设备租赁业务。前不久,赛迪咨询对已信息化的企业作过一项调查,发现融资租赁尚未被多数企业所接受。调查显示,80%的被采访单位没有用过租赁服务;提起租赁,30%被采访的信息主管表示没听说过,甚至对此一点都不了解;35%被采访的信息主管表示曾经听说过;只有35%的企业或行业信息主管表示比较了解。面对日趋严重的信息化资金缺口,融资租赁这一利器却尚未被利用,不能不令人遗憾。

  数字化风暴在全球的蔓延使得“信息化”成为近年来的热门字眼。一轮又一轮的信息化热潮不断地朝纵深领域深入,一浪高过一浪的投资不断地进入更大范围的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化对于大家来说已不再陌生。因为信息化大势不可违及由此衍生的各种商机已使人们接受了这样的事实。然而。正当人们四处觅寻信息化商机的时候,一种由信息化衍生的新商机却被人们所忽视,这就是信息化融资租赁,也是以往我们所说的IT设备租赁业务。其实,当人们为信息化资金短缺日趋严重而苦恼时,信息化融资租赁的出现将使这一问题迎刃而解。

  融资租赁的意义

  从根本上说,信息化融资租赁业务的意义主要在于两方面:节约资金、促进信息化应用。

  应该说,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各行业对于信息产品的投资日益扩大。传统的直接采购往往给企业的流动资金造成压力,这已经成为许多政府机关、银行、跨国公司及国有企业在运用高科技产品时所面临的一个障碍。特别是在小资产的情况下,投资效益不明显。那么,该如何解决信息化投资与收益之间的矛盾呢?开展租赁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因为,对于那些资金较为紧张的中小企业来说,租赁可带来双重好处:其一,使大部分资金能保持流动状态,因为现金支付可在资产全部使用寿命期限内分摊,使每期支付的租金量减少;其二,成本分摊在资产的全部使用寿命期间,可更密切地同企业营业收入相配比。这一方面可避免引进设备大量耗用资金而造成的资金周转困难,另一方面则带来了较高的投资收益。

  除此之外,融资租赁的最大益处是快速推进信息化应用水平。用明天的钱购买了今天的设备,就可以节约下今天的更多现金,使企业购买更多的设备,使信息化在短时间内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实际上降低了信息的成本,提高了信息化的效益,对企业发展的贡献可能要远大于租赁对财务的贡献。

  越过三道门槛做大市场

  作为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的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在国内IBM、HP、Dell、联想等IT企业都推出了融资租赁服务,甚至软件厂商微软也开始尝试融资租赁业务,厂商的热心是希望它能给低迷的市场带来强劲的促销作用。但能不能在这块市场淘得金子,恐怕还要下功夫,也要有真功夫。因为,摆在他们面前的还有概念认知、信用、价格等三大问题亟待解决。

  对大家来说,租书、租房子、租车等已经是感同身受的应用,但是以租赁的方式开展信息化恐怕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数据重复使用,所以删除认知是目前最大的问题。

  其次,信用问题也是租赁业务能否顺利展开的关键因素。国内租赁业务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在于国内孕育租赁业务的商业环境是否完善,如企业的信用评估机制是否到位。如果有信用担保,厂商提供租赁业务的风险小,费率低,租金就少,用户愿意用,租赁市场自然就兴起了。

    目前在国内,一般中小企业的信用没建起来,IT厂商在推出这项业务时肯定有顾虑,费率就高,用户就觉得租不如买。因此,关键是如何经营一个生态链,其中商业信用的建立很重要。

  当然,价格也是市场能否做大一个不可逾越的门槛。虽然租赁服务最大的优势是可以解决企业资金限制的问题,但对于用户来说,在买与租之间作出选择,价格必定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目前,信息化融资租赁市场已在国内崭露头角,但已显露的三大问题却是市场做大的关键。看来,信息化租赁市场能否叫好又叫座还得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培育。

  市场规模可达万亿元

  现时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日显突出,但信息化建设巨大的投资和难以揣测的风险常令决策者们十分头痛。“不搞ERP是等死,搞ERP化等于找死”,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内心的矛盾心境。据粗略统计,我国主要企业在应用MRPII系统方面的累计投资已经超过100亿元,但应用的成功率却不超过20%;而近几年的ERP系统项目实施则更是鲜有成功案例。行业专家指出,风险主要出现在信息化建设的前期阶段,因为信息化的最根本收益来自于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以及与上下游合作伙伴之间信息共享所带来的效率提高和管理变革,而在信息化的初级阶段,虽然投资了不少钱买硬件,但不同部门间尚未能有效实现信息共享,这必然使信息化的效果大打折扣。

  风险可能带来损失,但如果处理得当,它同样意味着不可多得的商机。在积累了大量理论和实践经验后,精明的商家开始将国外成熟的融资租赁模式引入到中国。他们在国内外采购相关的IT设备和软件,然后再以高出银行的利率租赁给企业,从中获取利润。尽管融资租赁现在在我国规模还不大,但有关专家认为,其既然能在国外广受欢迎,必然是有其魅力所在,这主要体现在融资租赁与银行贷款等其他融资方式相比之下的独特优势。

  北京租赁协会专家沙泉分析指出,在西方发达国家,融资租赁已成为继银行信贷之后第二大融资渠道,堪称第二银行,“租赁公司是银行的信贷营销部,它可通过租赁的方式降低借款人的信用风险”。据他初步估算,“市场完全放开后,整个租赁市场有接近上万亿的规模。”

  《世界租赁年鉴》统计数据显示,全世界租赁成交额1978年为410亿美元,1987年增长到1038亿美元,1999年达到4735亿美元,以年平均30%的速度增长,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中国,民航系统通过融资租赁引进国际先进机种300多架,累计金额达150亿美元;邮电系统引进移动通信和程控电话设备累计金额20多亿美元。我国已有6000多家企业利用融资租赁进行技术改造,累计金额276亿元人民币。

  沙泉认为,融资租赁最大的好处是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一般中小企业因为资信问题,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融资租赁则不然,它对承租企业的资信和项目担保要求不高,填补了银行贷款的空白。对资金紧缺的中小企业来说有两大好处:由于现金支付可在资产全部使用寿命期限内分摊,使得大部分资金能保持高流动性;其二,成本分摊在资产的全部使用寿命期间,避免了引进设备大量耗用资金而造成的资金周转困难,同时又带来好的投资收益。

  但是,因为融资租赁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加上我国大多数企业目前对此还缺乏认识,因此在短期内,不会因为融资租赁政策放开,租赁市场就会飞速发展,但“这个时间也不会太长,那个时候它就是我们的第二银行”,沙泉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