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陈志峰
|
——浅谈中国吊机租赁业的现状及展望
上海腾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志峰
租赁业在西方被誉为“朝阳产业”,近年来倍受世人瞩目。 1995年世界租赁经营额达5500亿美元,1997年达8000亿美元左右,增长速度十分惊人。我国自80年代初以来租赁业悄然兴起,从经营租赁到融资租赁;所经营的产品和经营方式也各有不同。工程机械租赁作为经营租赁的一种越来越受到业内人士的重视。施工企业通过“以租代购”节省了大笔用于购置设备的资金。而吊机作为起吊重物的特种工程机械,由于其价格比较昂贵,应用广泛但利用率却很低等特点,和日本一样吊机租赁在中国正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行业。
一、日本吊机租赁业的沿革
1955年开始日本制订了治理山川,修建高速公路等一系列公共基础设施的长期计划。参与计划实施的建筑业者纷纷争相购买各种建筑机械。另外还有一些公共项目所用的建筑机械由政府提供。起源于美国的现代租赁经营模式于1963年引入日本。 1965年由于治理河流兴修大坝建设所需工程机械数量和品种的增多产生了工程机械的租赁业。从此工程机械的保有形态也因此而形成多样化的局面。,伴随工程机械租赁业的产生,日本建设省制订了汽车起重机的租金计算体系。 1973年以后,由于石油危机日本政府大幅削减了公共投资的预算。面临前所未有的不景气,各大建筑公司对工程机械及其相关员工队伍的方针由原来的自己拥有转向租赁的模式。从而大大降低了成本。
到了1985年租赁业购买的工程机械占全社会购买量的约20%现在约占50%。从保有台数看租赁业占全社会保有量的约40%。伴随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在建筑工程中所需要的工程机械对租赁业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已经超过了50%,其中移动式起重机高达60%。租赁业在工程机械的供给、维护、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吊机租赁业的形成
(一)吊机租赁业形成的历史背景
1、计划经济体制下,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使吊机的最终用户和拥有者一致。无论是建筑企业、造船企业、石油化工企业。钢铁企业、电力企业、运输企业等等均拥有大量的吊机。山东某电力建设公司在80年代初期(1982年~1984年)在建设某大型工程时大量引进设备,现在固定资产原值己达到近2亿无。当时国家给与了不少补贴,谓之资产预备费。自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刻的变化。由原有的大而全小而全逐渐走向了专业化道路。建筑企业所产生的变化尤为突出。占建筑企业固定资产很大比重的机械设备在计划经济时代曾经是企业实力的象征,如今却成了沉重的负担。因此这些企业将不会再动用巨额投资去购买利用率并不很高的机械设备。再加上三资企业的需要,中国目前正在逐渐形成一个巨大的租赁需求。
2、企业评价体系不合理迫使企业拥有吊机。企业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国家资质审查各有关部门对企业的资质审查和在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发包方对投标方的审查,对是否拥有相关设备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硬性审查指标。导致企业为了生存不借耗巨资购置一些利用率不高且完全可以向社会租惜的大型设备。北京某大建筑公司1999年设备购置费竟达1亿元,下一步计划投资4500万元购买各类起重机。上海甚至有些大建筑企业为了提高企业形象互相攀比购买类似设备。从而导致大量的重复购置,造成巨大的社会资源的浪费。
3、国家的大型建设项目的预算体系不合理造成大量吊机在工程结束后闲置。国家重点的工程项目如大型冶金项目、核电站项目在预算之初,就考虑购买很多工程机械。而不是考虑应更多地利用社会现有的资源。一旦工程结束,便造成闲置。如此周而复始,不胜枚数。
(二)吊机租赁业的初步形成
1、在计划经济时代几乎所有的国有大型工业企业和施工企业都拥有自己的机械动力部门,保有一定数量的吊机,以服务于本企业为目的。施工高峰期过后大量吊机闲置,投资效果差。而且维护管理成本很高。因此各大企业纷纷转变观念面向社会,成立租赁公司。如上海市工业设备安装公司机械化施工公司成立了股份合作制的吊机租赁企业,中石化集团北京燕山石化建筑安装公司机械化施工公司、中冶集团宝钢冶金建设公司吊运公司等在保证本企业施工用车的前提下,积极走向市场去参与各大重点工程。不但增加了企业经济效益,还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2、由于在西方发达国家经营租赁非常发达,也有在经营租赁方面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良好业绩的企业,以各种不同方式积极进入中国市场。如美国的GE公司·迪尔公司、日本的米原商事·伊藤忠两事·株式会社多田野·住友建机等大企业在中国成立了上海通用电器建设设备工程有限公司、上海迪尔设备租赁公司。上海腾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国际建筑机械有限公司等积极开拓中国市场,正是这些国际知名的公司的参与,对我国吊机租赁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3、随着私营经济的崛起,在南方有很多私营企业也争相投资吊机租赁业。在广东、福建、浙江、上海和江苏等地有些私营吊机租赁企业己初具规模,而且非常活跃,为吊机租赁业的普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中国吊机租赁业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点
1、国企由于历史原因,一方面在所在地往往知名度很高,有固有的稳定的市场和一批有多年经验的设备管理技术人才和操作人才。另一方面面临设备老化,历史负担沉重,特别是这些租赁公司多由原上级公司的设备部门独立转制而来缺乏系统的经营管理思想,经营者缺乏运营公司应有的权力,从而导致效率低下。
2、进入中国租赁市场的外资企业在经营租赁方面均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良好业绩。外资进入面;临有关政策法规不健全,不明确,造成瓶颈效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第一章第五条第五款规定“租赁”属于限制行业。但随着租赁理论研究的深入,经营租赁与融资租赁等其他租赁模式有看本质的区别,由于此规定的不明确从审批上就限制了外资的进入。如闻名世界的美国GE公司投资2900万美元成立从事经营租赁的上海通用电器建设设备工程有限公司,由于我国的经营租赁业务开展的环境不够完善等原因,不得不在99年做出了撤资的决定。
3、私营企业还刚刚起步,从资金实力,管理经验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还不具备大规模发展的条件。
4、更重要的是全社会的原有的大而全小而全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如对企业的评价体系还没有根本的改变。国家对大型工程的整个预算体制依然没有大的改变。据有关资料报道,从“九五”后两年起到2010年,国家将新增800亿元,用于购置工程机械,投入到电力。公路、铁路、水利、煤炭和城镇住宅建设,平均每年投入购置设备资金72.7亿元。
四、中国吊机租赁业的展望
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国包括吊机租赁在内的经营租赁业的发展。应该在“阳光”“土壤”“种子”三方面入手。所谓“阳光”就是有关的政策法规的建立健全,应鼓励外资的进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中限制项目的“租赁”应该进一步明确。对吊机等类似商品的经营租赁业应取消限制。这样国企租赁公司与外资租赁公司合作,优势互补有利于中国经营租赁业的快速发展。所谓“土壤”就是全社会要形成认可租赁,利用租赁的共识。为此应加大经营租赁的理论研究和宣传普及工作。所谓“种子”就是从事经营租赁的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在从事各种商品的经营租赁的成功企业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给与扶持,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吊机租赁业无论是在日本的成功和在我国的崛起,是市场经济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结果。市场经济的核心一是法治,二是效益,一切行为规则都必须符合这两条。今天我们高兴地看到政府各有关主管部门正在关注关心着租赁业的发展;很多专家学者正在夜以继日地研究和完善我国的租赁理论;无论是国有企业、外资企业还是私营企业虽然在发展中遇到各种困难,仍然在执著地在追求和探索。全社会正在逐渐接受着租赁,利用租赁提高企业效益。
如中国建筑工程总局第一工程局上海分公司想购买2吨用于脚手架的钢管竟然没有得到上级公司的批准,回答是只可以在社会上租赁。国家批准的小浪底工程建设前期工程建设期间水利部有关部门考虑到工程施工量大,参加施工单位多,设备缺乏。国内施工单位困难,无力购置大型设备,尤其是进日设备的实际情况。小浪底建管局用概算投资中的“特殊技术装备费”集中购置了44台,合计8500万元的大型施工设备。采用租赁方式提供给国内外承包简使用。不仅为工程施工提供了有利的物质保证,也减轻了承包商的资金压力。同时。业主将回收的租赁费作为筹资的一部分再投入到该工程建设中去,尽量减少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资金压力。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坚信经营租赁业在我国大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