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租”:飞机租赁开创四赢新局面

作者:董娅宇

摘自《粤港信息日报》2000年12月25日金融服务版

    近日,深圳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了飞机融资租赁的意向合同,让“深租”的飞机租赁事业有了头上好大一棵树的感觉。
    曾作为中国租赁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的深圳租赁有限公司在1999年与中国租赁有限公司分家各起炉灶后,更名为深圳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真正从金融租赁业中悟到了“奇正相生,实乃大成”的真正含义——创新求变,超越常规,稳健经营。在公司刚满周岁不久,炉灶下第一把火就烧到了天上一融资40亿元人民币,与中国航空集团西安飞机制造厂签定购机合同,与四川航空公司、武汉航空公司等签订租赁合同,与建行签订融资合同。

合同签订营造四赢局面

    重组前,“深租”的注册资金是5000万元,重组后注册资金3.08亿元,其成员有三九企业集团、深圳市银光通实业有限公司、中国光大银行、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包括金融、实业、证券业在内的企业,这些企业共同参与了结构优化“深租”,其中三九企业集团出资1.55亿元,占总股份的50.28%,成为“深租”家族中老大。
    对于此次飞机租赁合同能成功签订,深圳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翀认为,发展飞机租赁可形成四赢的局面:航空公司方面只须分期支付较少的资金便可获得长期的飞机使用权,同时降低航空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并且相同的资金可以拥有更多的支线飞机,便于迅速扩充机队;第二方,对飞机制造商,可根据市场的需要有计划地批量生产飞机,更大的好处是能一次性收回多架飞机的全部货款,对其再研究、再投入增添了新的动力;第三方,金融机构放贷方面,不仅充分地享用了国家飞机租赁期长达5-10年的政策,获得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第四方,金融租赁公司可获得产品价格+租赁利率这样一个稳健的租金回报,且产品的产权牢牢把握在手,即便在收不回租金的情况下也可以大胆地收回飞机。
    以金融租赁公司作为支点,飞机制造厂家、航空公司、银行四方分别出招、出产品、出力、出资,构成了稳定互赢的商业流,共同去赚得未来5年、10年的市场,虽然现在在钱袋中的银子不多,但仍无囊中羞涩感,因为他们相信到那一天,大家都能赚得个钵满盘满。

国内飞机租赁业迈开第一步

    进入90年代,中国的航空运输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运输周转量在国际民航组织成员国中,中国已从过去的37位,上升到目前的第10位,受到世界民用航空“猎头”的关注。早在1980年,美国拉扎德财务公司就与中国民航合作,中国民航采用美国减税杠杆租赁方式租用了一架B747-SP飞机。打响了中国金融租赁业租用飞机的第一炮。美国人做出租人,中国租用美国的飞机,付美元给美国人,美国人控制了中国的飞机租赁业已是不争的事实。据悉,美国通用金融租赁公司和国际金融租赁公司分别拥有1000架和700架飞机,他们超规模运作,已从市场、价格、手段等方面获得了“地球村”飞机队的认可,飞机租赁的霸主地位牢不可破。“我们不是别人的对手,做同样的波音机,他们的租价可以比我们优惠20%给租户。”王总这样说,“所以我们调转航向面向民族飞机工业中的西安飞机制造厂。”
   “新舟60”是西安飞机制造厂生产的第一代支线旅客运输机,其经济性、安全性及舒适性都达到国际先进支线客机水平。中国四川航空公司是第一家使用该机的客户,此次川航与深租的谈判一拍即合与川航队“新舟60”的评价是分不开的。两家公司的签字盖章标志着我国航空史上一个旧时代的结束,亦可以说深圳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开创中国飞机租赁时代的到来。
    有分析认为,在我国33家航空运输公司中,大多以经营主线为主,兼营直线的航空公司只有20家,而且直线航空较少,飞机数量不多,为下一步支线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不小的市场空间,更为“新舟60”找到了排队等货的“租家”,所以深租一口气订购了60架飞机,并且计划在5年内全部为它们找到归宿,仅明年就有10-12架飞机将名花有主。

飞机租赁仍欠东风

    国内自己做飞机租赁由深租开了先河,但深租目前的处境是不能照抄照搬国际通用的租赁模式,这其中有许多困难是企业自身无法解决,需要国家政策及大经济环境的扶持。王总分析说,第一,融资成本高,目前飞机租赁的主要资金来源于商业银行贷款,其贷款利率与航空公司本身的贷款利率差别不大,加上租赁公司的成本费用,为租赁公司的发展加重了负担。第二,税收问题,按现行税法规定,经营性租赁营业税以租金总收入为计税营业‘额,向融资租赁纳税的营业额中也未将利息成本扣除,无形中将利率提高了300%。第三,折旧问题,“新舟60”飞机的折旧采用直线折旧法提取,折旧年限在10年,这样风险较大,而国际通用的方法是加速折旧来规避风险,因此国产飞机的折旧年限最短为3-5年。但目前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