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融租赁的整合资源功能

作者:许言

    整合,顾名思义为整理合成,涵盖创造性的予以提高之意。该词汇在《新华字典》中不可查询,本身就是现代人对有关资讯“整合”、“创造”而约定俗成。
    资源,来自于自然和社会的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

    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整合资源的历程

    人类的一切生产活动都是在整合资源。农耕业的春种秋收、畜牧业的迁徙放养、手工业的打磨切割就是在对相关资源进行有效的筛选、调整和利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的出现,各门各类的分工予以细化,对各种资源进行专业利用的职业逐步确立。特别是伴随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某些资源的相对过剩,掌握着供需信息的经纪人——商人开始出现,假以他们之手,有关资源得以流通和配置,其本身也产生了更大的作用和效益。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后,社会化的大生产不断得到强化,人们能够触及的地域和学科愈发广泛,对此中的资源进行利用的动机更加明确、利用的能力更加到位、利用的效果更加显著。此时,已经没有任何一个行业可以依靠自给自足得以存在。今天,人类迈入了信息化时代,在全球范围内跨领域进行高效的资源整合已成为经济组织扩张的必然方向;人类能够支配的资源和产生的财富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整合资源的发展史。

    金融租赁的简历

    人类整合资源的实体工具从石器直到各种先进的生产设备在一步步的提高;人类整合资源的软性工具即各种技能和机制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完善——租赁就是其中的一种。
    四千余年前,西方的地中海地区出现了船舶的出租交易;在东方的中国,土地及相关生产工具的出租也开始萌芽。这种全新的方式改变了有体物原来的让渡形式:即不是完全的转移——以货易货或货币买卖,而是“巧妙”的利用有体物天然具有的可以独立使用的特性,所有者仅仅出让该物体的占有权、使用权和收益权而保留部分处分权来换取租金。这种方式因将相对过剩的资源进行有效配置而至今长盛不衰。
公元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在市场经济发育最成熟的美国,随着新技术新产品的变革、市场竞争的加剧、银行资本与工商资本的结合,一种集融资、融物为一身的新型租赁交易形式——融资性租赁粉墨登场。这是一种继销售机制、信贷机制、证券机制、保险机制之后诞生的又一种配置资源的创新方式。融资租赁的经济实质是以租赁的方式来融资,即实质上是将租赁资产所有的收益和风险都转移给承租人的交易形式。出租人不再“过问”租赁物能够给承租人带来多大收益或者是否能够带来收益而仅仅保留部分处分权、并按时收取固定数额租金。很快,急于销售商品的企业主们发现了这种方式具有促销商品的重要特色和“天然优势”,于是,很大程度上是他们的推动,这个新生事物得到了蓬勃发展。
    此后不久,政府就发现了这种机制在促进投资、促进出口、增加就业、涵养税源、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等方面的优势,相应的规范、引导、鼓励的政策相继出台;各种背景的租赁主体也大量涌现。同时,为了适应竞争和承租人的需要,租赁主体不仅发挥着自身的优势,如厂商类租赁公司更好的提供专业化服务,银行投资类租赁公司资金成本相对较低;而且还充分利用租赁的理财功能和相关政策设计出各具个性的创新型方式,如资产回租变现、租金的灵活支付、加速折旧延迟纳税等等。此时,租赁的市场渗透率足以达到一个引人关注的地步了。
    事物总是在发展之中。随着承租人需求的进一步多元化、各种机制间竞争的激烈、以及租赁机制的“代理人”——租赁公司扩大市场份额的本能要求,人们就在寻找新的发展动力、契机和方式。自然,传统租赁中的若干功能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将二者予以“扬长避短”式的结合,一种淡化融资性、强调服务性的新的模式——经营性租赁开始问世。正由于其可为承租人带来表外非全额融资、避免技术过时风险、出租人的较全面服务等好处,很快得到了市场的欢迎和认可;并在市场渗透率上取代融资租赁而成为主要交易形式。随着资本市场的成熟,各种机制、产业间合作的加深,租赁资产证券化得以实现;杠杆租赁、联合租赁、风险租赁开始运作。在此阶段,经营性租赁变得十分专业和相对复杂,并且在交易上超越了租赁的“束缚”,使租赁与投资、经营、资本运作等方面找到了“切入点”和“结合点”,其产生的结果也更好的体现了租赁作为一个“工具”的作用,使交易在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方面都有新的提升。随着信息化、全球化的发展,租赁主体之间的联合、大规模对外投资以及开展电子商务已成为现代租赁业进入了成熟期的标志。
    我们通过金融租赁的基本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不管其是否强调某项功能、运用何种业务模式,它所起的作用甚至讲是唯一的作用就是围绕市场需求,使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商业资本有效叠加和沟通,将各种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予以优化配置,以达到造就更多财富的目的。

    资 源

    我们认为:金融租赁业发展的根本是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发展的关键是政府的政策引导、发展的核心是租赁主体的具体运作。从整合资源的角度来看,这三方面分别有若干资源可以加以利用:前者是市场资源(资本资源、资产资源、信息资源);中者是“政策”资源;后者是人力资源。
    一、 市场资源
    资本资源。金融租赁的融资性是有别于传统租借的重要标志;借租赁来进行资本运作也是租赁交易向高级阶段的延伸。资本的成本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运用租赁资产证券化来降低资金成本是租赁业大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中国目前情况下,加强与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合作,初探与信托公司、保险公司的合作路径,运用委托租赁来凝聚社会低成本资金,探寻进行风险租赁、杠杆租赁和联合租赁,这些方面正是金融租赁主体操作的有关资本运作的具体内容。
    资产资源。这里的“资产”专指适合于租赁的标的物:“有体物中的非消耗品”。物作为租赁的载体,一切交易都有其如影相随;失去物的债权即越出了租赁的范畴。正是这个特性,虽然几乎可以讲一切商品机制都有促销功能,但租赁机制显然非常直接、更加全面,所以人们强调其促销功能是并不过分的。在经营性租赁中,“物”完全可以依靠转租赁的手段来完成移动,甚至能够脱离开货币实现“以物易物”。显然,正是物的永远存在,为金融租赁整合资源提供了“本钱”和有力手段。
    信息资源。虽然信息永远也不会替代实体资料,但在当今世界,信息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它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信息本身是无价值的,只有通过具体的操作才能赋于其价值。金融租赁作为服务性产业,它的使命所在就是利用相关信息来进行资本资源和资产资源的有效整合。换言之,作为一项信用中介业务,它是凭借对各种信息进行获取、解读、筛选、对接、调度、加工和出售而获得利益的。
    二、 “政策”资源
    政府的政策引导对于每一个产业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尤其对新兴的产业更为重要。在一定程度上,政府的相关政策又会被经济组织加以整合利用,成为一种特殊的“资源”。 
    首先是“基础性”政策的确立。法律、税务、会计、监管等方面是每一个产业都必需的。由于金融租赁是一个新生事物,人们对其的全面认识需要一个过程。在中国,目前这些政策已经陆续基本就绪。其次是“鼓励性”政策的制订。成熟租赁市场的经验已表明,政府的优惠政策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有人讲金融租赁是“政策引导型产业”。主要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发育程度还不够,也可能金融租赁是个“多面手”,它不象其它机制和产业往往能够主攻一点、引人关注,有关方面对其蕴藏的带动性、引导性和替代性功能还认知不足,再加之行业比较弱小,一时也难以拿出很有份量的业绩来予以事实佐证。这样致使诸如政策性贷款、投资抵免税、产业补贴等支持措施的具备还需假以时日。
    另外,我们觉得不应该讳言中国目前计划的色彩和行政的手段仍然较多的存在。(当然,这些因素在成熟市场经济社会里也是有的。)这样,各地区、各领域、各行业、各部门、各单位的自有利益和自主权就会给开发租赁业务提供一定的契机。换句话说,有关行政力量的推动也可以化作一种有效的资源。
    三、 人力资源
    金融租赁是一种“智力密集型”产业,人力资源已成为其发展成败的“胜负手”。我们对人力资源方面的基本认识如下:
    ① 人才以德为本。
    ② 人才的水平有高低、能力可锻炼。但我们要致力于选用A类人才和B类人才,并努力将B类人才提升为A类人才;而不要试图把C类人物塑造为B类人才。事实证明,C类人物常为难雕之木,还是让其另寻更适合于其的地方为好。
    ③ 人人都有优势和缺陷,应因材施用。要给猴子一棵树,给老虎一座山。
    ④ 人才之间的组合需注意互补。应把狼和狈放在一起,而不能把蚌和鹬搞在一块。
    ⑤ 所谓管理即是借用他人之手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实际上需要对方一定程度上的服从。但正如通用公司前董事长杰克?韦尔奇所说:“试图控制别人是困难的。”那最好要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让对方心甘情愿的“服从”、具备一定自主创造性的“服从”。

    独到的表现

    虽然金融租赁的若干重要职能并非其所特有,如融资功能、促销功能、理财功能等银行信贷也完全可以做到;扩大投资、拉动内需、涵养税源、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很多机制也正在做得很好。但是我们也清楚的看到:金融租赁作为一种边缘性、综合性的创新型机制,它之所以能迅速蔓延并取得不俗的成绩,除了人们对其积极引导的因素外,其内在的独特优势决定了它能够在资源的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上予以更好的整合配置,于若干方面甚至还具备“绝佳”的能力和表现;以至于它的热情拥戴者们常常对其进行善意的夸张。
    一、 效益性
    在目前中国市场,因为种种原因,融资租赁公司的租赁交易还处于一个拾漏补缺的状态。在交易形式上也常常表现出信用中介的性质:各参与方通过租赁公司这个“杠杆”和“桥梁”实现着各种资源的传导和疏通。
    只有业务成交、效益方可得以体现。我们姑且把当前发生的绝大多数成交业务简单的分为二类,以从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因为或者只有运用租赁的机制,使得交易得以完成,这样才对相关资源进行了成功的、或者讲是更佳的配置。”
    1. 用户达不到银行等融资机构的要求、可通过租赁而得以完成者:
    a. 资产规模小、信用记录不健全、经营风险较大的中小型企业的项目;
    b. 负债比例过高的企业的项目;
    c. 超过信贷额度的企业的项目;
    d. 不能够提供有效担保或抵押的企业的项目;
    e. 不能够做到银行要求的每一贷款年度一次性回交全部款项的企业的项目;
    f. 不能够通过上级审批银行审查的企业的项目;
    g. 其它不能够达到银行等融资机构要求的企业项目;
    2. 银行等融资机构达不到用户的要求、可通过租赁而得以完成者:
    a. 用户有优化财务报表、表外融资的目的;
    b. 用户有非全额融资的目的;
    c. 用户有加速折旧、延迟纳税的目的;
    d. 用户有合理安排资金流、按自身经营情况还款的目的;
    e. 用户有短期使用某个项目的目的;
    f. 用户有避免技术过时风险的目的;
    g. 用户有避免残值处置风险的目的;
    h. 用户有利用租赁来规避汇率、利率、税率变动风险的目的;
    i. 用户有利用租赁来引入国外或外地资金的目的,如某些单位利用设备租赁来完成招商引资的任务;
    j. 用户有利用租赁分成来促销市场的目的,如医院不能进行市场促销而利用租赁公司的操作达到此目的;
    k. 用户有利用租赁来达到尽早上项目的目的,如某政府机关受投资规模限制不宜过多从银行贷款而通过租赁间接达到目的;
    l. 用户有希望出租人提供专业化服务的目的,如计算机租赁,硬件和软件的安装、维护、培训都包括在租赁交易的过程中;
    m. 用户有利用租赁来达到降低债务负担的目的,如风险租赁,承租人一部分以租赁债权、一部分以出让股权的方式来支付出租人的应得利益;
    n. 用户有利用租赁的批发采购来达到设备购价低、最终交易成本相对其它融资渠道更低的目的;
    o. 用户有利用租赁控制资金流向、防止下级直接使用单位挪用的目的;
    p. 用户有利用回租赁来盘活存量资产的目的;
    q. 用户有利用转租赁来达到获得某些设备使用权的目的;
    r. 用户有利用委托租赁将社会低成本资金引入项目投资的目的;
    s. 其它银行等融资机构不能提供而租赁公司可提供的服务项目。
    金融租赁在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特长的同时,当然也不会忘记与时俱进的加大与各种机制、产业、行业之间的合作,以达到更好的整合资源、增加效益的目的。阿曼伯先生在考察世界租赁业的发展趋势时得出结论:“80年代开始,租赁公司与设备制造商、供应商的关系发展的最新标志是融资人、制造商、供应商联合体的出现。”他指出:“金融公司、制造商、供应商之间的战略联盟是当今全球租赁业最强劲的趋势,也是对70年代融资人与制造商各自为战风格的否定。”。在中国,“卷土重来”的融资租赁公司不仅加大了与设备供应商、银行之间的合作力度,而且正在积极探寻与信托公司、保险公司、战略投资机构之间新的合作点。不仅合作的广度在加宽,其深度和经济技术也在增强。如近期上海金海岸公司操作的“贵阳租赁项目”,遵循“信用叠加、风险分担、利益共享”的合作宗旨,将东部银行、东部供应商、西部银行、西部总承租人、西部分承租人、租赁公司、保险公司等各方连结一处,高明的实现了资本、资产的跨区域“融通”,其合作精神、合作理念、合作技巧可见一斑。于此,我们不难发现当今社会为何十分强调“情商”、“诚信”、“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了。另值得一提的是:合作固然会产生1+1>2的效应,但是很多情况,如果不能完成一和一甚至若干个一之间相加的话,其结果只能是0;如果考虑到成本的因素,那么就是负数。总之,交易能否成功取决于各方合作能否成功。
    二、 风险性
    金融租赁机制按照国际清算银行1986年的研究报告的标准应属于风险转移型创新。它将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集融资、融物为一身,左右逢迎、上下疏通,在控制风险上身手不凡。
    对于银行而言,以用于设备融资与直接贷款相比,显然更可靠;即使向租赁主体出借资金,因为有较高信用等级的租赁公司和具体货物的双重存在也更加安全;并且可以有效的分散资产风险。
    对于出卖人而言,通过租赁公司则常可一次性收回货款;即使自己操作融资租赁也比分期付款安全得多。
    对于承租人而言,不仅可以防止资金挪用,租赁公司的“监管”和服务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资产和经营风险。
    对于政府而言,金融租赁可以控制产业结构调整、防止投资过热、带动民间投资减少自身投入,也可以象日、韩那样将其作为调控市场的行政手段的退出机制。
    当然,金融租赁在安全性上的精彩表演主要还是献给出租人的。首先,一切租赁交易都是以物为载体,即使遇到承租人破产等糟糕的情况,也可以将货物取出再变现后或再出租;其次,出租人总是把租赁物的债权和物权同时握在手中,此消彼长,还可以在某些时候参与对租赁项目的经营,将债权转化为股权;又次,出租人可以为承租人安排财务便利和切合其个性化需求的还租计划,这样可事先规避承租人因资金不济而影响正常还款;再次,出租人有条件可以长期为承租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帮助承租人提高经营效益以间接避免自身风险;最后,可进行利益共享基础上的风险共担,如融资银行直接为出租项目提供担保、出卖人提供回购保证等等。自然,租前的严格审查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 流动性
    充分流动是产生效益的基础,也是规避风险的必要手段。比如下象棋,必须要让每颗棋子都“活”起来、“动”起来,或者主司进攻、或者主司防守,即使表面上是呆在原地,也在参与全盘的运作,这样才能取得对奕的胜利。
    对于金融租赁而言,它在资产、资本运作上的流动性主要表现在“梯度效应”、“灵通特性”和“规避功能”等三个方面。
    所谓“梯度效应”,一是指不同发展阶段国家或地区对于资金和设备的需求程度的不同,这种情况促使了较发达国家、较发达地区的资金通过物的形式向欠发达国家、欠发达地区流动。如上海金海岸公司操作的“贵阳租赁项目”,其重要内涵就是完成了东部相对过剩资金和设备向西部的转移。二是指不同客户对于设备先进性需求的不同。如某省级医院为了保证某项目的技术领先,对一套设备只租用三年时间,那么这套设备的余下价值就要在下一级医院中得到体现。应该讲,这种“梯度效应”是推动金融租赁业发展的内在动因。
    所谓“灵通特性”,一是指租金支付方式的灵活多变,在理论上甚至可做出无数种方案。这样,各交易方的资金调度就可以得到合理有序的安排。二是指某些租赁物能够对若干承租人进行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段的服务,使货物得到因势利导的物尽其用。如一台压路机,这个月运作在京沪高速公路山东段工地上,下个月又可能投入到青藏铁路建设中。
    所谓“规避功能”,简言之,即租赁的融资功能可“绕开”某些贸易壁垒、融物功能可规避某些金融监管;如此,原本不能实现的交易就可通过租赁的方式来完成。于是,资金和货物得以流通、效益也得以体现。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资产运作而言,二手市场是十分重要的。二手市场不仅蕴藏着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对风险控制意义重大。在成熟的租赁市场,二手交易非常发达,租赁公司的收益和风险也常常体现在残值的处置中。在目前中国市场,租赁公司多采用融资性租赁业务,租赁交易常常是“一锤子买卖”、“肉一定要烂在唯一承租人这口锅里”;如果交易顺利自然相安无事,可一旦出现“非常事件”,由于没有二手市场,租赁物可能就无路可退,租赁公司也十分被动。当然,二手市场问题涉及到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租赁物的种类、金融租赁公司的经营方式和专业化经营能力等诸多因素,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

    资源整合的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相附相成、不可分离。效益性是目的、安全性是保障、流动性是手段。金融租赁业正是在这三方面都有独到的表现而在全球市场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遵循规律 创造财富 

    有人曾问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先生有何秘诀来成此伟业?”松下先生答到:“哪有什么奥秘之处,我不过是在做到顺应自然罢了。”这就是说遵循事物内在发展规律是成功的根本。
    科学就是认识规律和遵循规律。如针对SARS疫情,就必须要找到它的病原体,确定它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样才能拿出正确预防和治疗的措施。运用某一机制进行资源整合同样也是一门科学。
    金融租赁集融资、融物为一体,分所有权、使用权在两边,贯通金融资本、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涉及学科广泛,关联层面众多,对有关政策、经济市场化程度、操作机构的能力等方面要求很高,在机制内涵、市场交易和产业经营中都有着相对独特的规律可循。
已被成功事实应证的“浙租模式”的重要内涵就在于遵循规律:
    a. 现代租赁理念引导,战略致胜;
    b. 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以人为本;
    c. 坚持经营主业,为本省中小企业服务;
    d. 整合当地社会资源,形成网络营销和租后管理;
    e. “不断创新”的企业文化和踏实行动。
    基于中国金融租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避免浮光掠影、内外深入挖掘”是目前“遵循规律”的具体内容:
    a.首先要最大限度的发挥融资租赁的融资、理财、促销等三种基础功能,然后相继部分突破“融资”的范畴乃至“租赁”的范畴,将租赁和投资、经营、管理、资本运作等方面进行创新性的结合。
    b.专业化经营能力不仅对经营性租赁必不可少,而且对融资性租赁也很重要。因为即使是简单融资租赁业务在目前也往往不再是单纯融资,还需要专业的市场开发技巧和技能服务。
    c.市场,势也。只有先在某一领域的区域市场形成相对较高的量,才能推广观念、造成影响、诞生品牌,才能出现规模经济效益。
    d.因为企业资源的有限性、市场竞争的需要、顾客需求的多样化,细分市场将变得越来越必要。事实上,绝大部分企业都只能满足一小部分人中的一小部分人的愿望。
    e.由先进管理主导的企业内在因素是产生变革和取得进步的根本动力。

    结 束 语

    正如阿曼伯先生所言:“尽管租赁的贡献是相当大的,但它仍然是一个具有不太明朗的未来的相对年轻的产业。”由于租赁在不同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下总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人们对其丰富内涵的认知还比较局限。我们对金融租赁整合资源功能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予以探讨,试图寻找其中的规律性,以求更好的认识和把握这个先进的投融资工具,并能够最终获得最大化的综合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