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引发医疗保健设备租赁的思考

作者:沙泉

    突如其来的“非典”破坏我国的经济,严重损害了国家的形象,暴露了我国在防止突发卫生事件上缺乏及时有效的应付能力。从政治、经济和战略上看,如果采取措施,在相当长时期内都不会挽回国际社会对中国不信任的影响。为了保护人们的健康,为了防备恐怖主义份子生化武器的袭击,为了给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护航,从那个角度上看我们都需要尽快建立对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运行体系。

    国家紧急出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解决了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立法问题。在抗非典的斗争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使得“非典”在短期内得到有效的控制。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仅要预防“非典”,也要预防其他突发性和难以治疗的传染性疾病。因此需要建立一个长期的防治系统,平时防治结合,一旦出现疫情,立即投入使用。美国尽管也受非典传染,由于他们前一段时期的反恐斗争的需要,建立了一个防生化武器的救治防系统,因此在此次疫情中系统发挥作用,至今没有出现大面积传染和死亡的情况。

    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从那里来?有人说政府可以拨款,但是面对如此庞大的系统工程,政府不是“聚宝盆”可以无限地拨款,政府的资金还要靠发国债筹集,况且国债的风险已接近国际公认的警戒点。解决问题的着眼点还是应该转向民间的10万亿存款。如何使政府投资转变为民间投资?

    因“非典”疫情爆发突然,在救治过程中X光透视仪、呼吸机等医疗设备缺乏,一些病员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救治,是导致非典扩散和死亡的率高的一个原因。有人问为什么不采用租赁的方式呢?租赁在应付这种突发事件是最合适的。一方面不需要太多的资金就可以立即投入使用,另一方面避免当突发事件过后,有许多设备不在急需,可能造成的闲置问题。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尽管我国已经开展医疗保健设备的租赁,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限制着这个领域的发展,因此在本次疫情中租赁没有发挥出任何作用。行业真希望能为建立这个系统服务:我们可以用融资租赁的方式解决大型医疗器械的融资问题,也可以用出租服务的方式提供紧急或临时性使用的设备。

    尽管“非典”给我们带来伤害,但在“非典”过后,由此可能产生一些新兴的行业,过去有些不被重视的行业也可能借助“后非典时期”发展起来。医疗保健设备租赁就是其一,这是一个比较简洁又迅速的做法。建立这套医疗保健设备租赁机制。利用平时的运作,可以发挥救命、治疗、防疫、保健的作用。再遇到类似“非典”的突发性事件,这个体系立即就会发挥作用。

    过去中国医疗保健设备的租赁由于体制问题、政策问题、观念问题,一直受限制的发展,主要问题在以下一个方面:

    一是我国的医疗体系主要是事业单位,在普遍人群处于低收入的情况下,医疗机构的商业化运作受到限制。二是我国的医院是公益性的福利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以为租赁是纯商业行为,有利益存在,怕损害病员利益,因此在政策上不鼓励介入。三是大医院和中等医院在设备的添置和更新方面,在资金来源上不存在困难,不是因为特殊的原因,对租赁方式的兴趣有限。四是所有这些问题都是社会上对租赁本身的认识不清,不愿意负债,依赖上面拨款等观念造成的。

    针对上述这些问题结合建立突发卫生防疫系统和提高我国整体医疗保健器材的技术水平,我们探讨以下几个观点:

    首先租赁不是完全的商业运作。特别是制度租赁(依靠优惠政策的一种租赁),完全是在政府的优惠政策引导下带动社会投资的一种有效工具。这种租赁不是没有盈利,而是从哪盈利?一般都是靠优惠政策减少的税收好处让给投资人,以此抵偿承租方承担的部分融资费用,它完全是一种半官方的商业行为,政府不是靠投资,而是靠减税对经济发展方向进行调空。这和“不以盈利为目的”不矛盾。反过来说没有利益谁又愿意介入这个领域,资金问题又如何解决?

    这次非典给一些行业造成损失,但政府通过调整减免税税收政策,而不是拨款解决因“非典”受到严重影响的行业,说明政府的观念已经从计划经济思维转变市场经济思维来了。中国经过20多年的经济发展,目前缺乏并不是资金,而是缺乏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因此在建立应付突发事件医疗系统的设备采购中应该给予投资抵免所得税政策、减免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政策,同时给予政策性贷款、政策性担保、政府贴息、放松外债指标等辅助政策。租赁公司借助这些政策开发出制度租赁模式,一方面吸引投资者,另一方面将税收的好处分给承租人(医疗保健单位)和投资人,降低融资成本,使得承租企业真正感受到“租赁比购买合算”,真正调动民间投资的力量,同时也促进我国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

    这次“非典”事件促进了我国的政治制度的改革,也希望借此促进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我国的医疗体系长期建立在计划经济的模式上,从某些方面又引入不规范的市场机制——医疗器械的使用频率和医生的检查、治疗挂钩,这样医生不是依靠知识而是依靠看病的特权获得劳务收益。我们应该象有些国家那样进行改革,将医疗和设备管理分离,医疗设备由专门的企业经营,医生只负责诊疗。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防止医疗腐败,二是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三是便于社会投资,增强我国整体的医疗器械诊疗水平和技术含量。

    行业组织在此时应该发挥服务的功能。目前我国租赁行业有4个租赁协会和2个租赁专业委员会。他们应该尽快组织专题的研讨会、培训会、展览会。通过这些会议,组合医疗保健机构、医疗器械生产商、租赁公司、金融机构、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相关行业组织,共同探讨医疗保健器械的租赁问题,提出一些相关政策的合理化建议,设计医疗保健租赁的模式。不仅解决突发事件医疗器械租赁的问题,也为日常的医疗保健器械的租赁建立起一种机制。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只有人的身体健康了,才能安心的发展经济。这也是进入新世纪医疗保健租赁逐年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次非典给改变了许多中国长期以来不良的卫生习惯,消毒、通风用具成了抢手货,呼吸系统医疗器械供不应求。也给生产医疗保健器械的生产厂商带来商机。因此有些人又开始呼吁发展医疗保健器械的租赁,希望通过租赁的方式建立一种日常运行的机制,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租赁是解决问题最快,最有效的手段之一。